分享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全育人”“五四三”新模式

 渐华 2022-11-10 发布于山东

■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案例(5)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课题,全面加强“三全育人”效能建设,形成了“匠心、贯通、聚焦、筑基、质量”育人五理念,坚守“爱心”、力求“入心”、下移“重心”、运用“匠心”职业四守则,筑牢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三支队伍一体化的“三全育人”“五四三”新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三全育人”保障运行机制

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和各层面统筹协调。形成“思想政治引领、党建同质目标、党政同频共振、依法依规治校、坚持公益办学、牢记立德树人”共识,构建学校党委牵头抓总、基层党组织计划实施、群团组织带动响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

全方位强化育人思想、政治和行动共识。举办专题研讨会、研修班,促进三支队伍的育人“五理念”提升;制定改革方案,对思政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内生动力矩阵和范式结构,覆盖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所有方面的影响因子。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驱动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将思政育人工作成效纳入党员干部岗位职责,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以职业“四守则”作为部门和个人评优、评先以及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工作督查、考核和奖励机制。

开门办思政,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与同济大学党建共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主动对标对表同济大学党建和思政工作标准,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围绕基层党建、专业育人、美育提升、劳动教育等工程重点发力。2022年,济光学院建筑系教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发挥新时代“五老”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示范作用。学校引进了一批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老党员、老工匠进入“关工委”,进一步发挥其政治、经验、威望优势。“老专家”——全国思政课教师首届影响力人物、同济大学思政名师李占才来校成立工作室,在课程改革、思政队伍培养、课外育人实效提升等方面帮助学校“量体裁衣”,“李占才工作室”获得上海市民办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项目授牌。“老教授”——艺术系主任阴佳在思政育人、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学生带来专业技能和美学素养的双重滋养,他在疫情期间创作的143幅木刻版画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示并被上海图书馆收藏,被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评为“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书画设计类二等奖。“老工匠”——上海市首批高级技师、“上海工匠”获得者顾惠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和新型学徒制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培养选拔人才,“顾惠明工作室”荣获首批“上海市劳模工匠育人基地”。

“三圈”集聚效应,构建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内圈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育人体系。学校围绕“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课程目标,促进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六个创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精彩一课”建设,通过优秀教学案例汇编增强育人内容供给;开设“服务中国”大国系列课程思政,强化思政元素与职业精神融合贯通;建立以综合素养课、专业课教学改革试点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完成426门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开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品牌共创活动,深度挖掘和提炼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德育元素。

中圈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教育第三课堂打造“大教育”课堂。围绕迎接“建党百年”主题,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校内广泛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开展“让青春在抗疫一线闪耀光芒”主题学习活动,发挥朋辈作用,将学子的抗疫感人事迹作为最有效的思政教育鲜活材料。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深入推进图书馆美育功能提升项目,举办“匠心向党·艺绘百年”文创作品展等,坚定大学生红色信仰。充分发挥“济光网络文化工作室”的人才孵化器和双创新引擎功能,开设“青春济光”网络四史小课堂,加强“济光微思政”网上案例资源库建设,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育人的功能。

外圈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格局。学校开展“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60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共建技师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和三大项目,建立创新创业课程、训练、竞赛、项目培育、激励体系,构建学生实训、生产、服务、创业等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

同时,大力弘扬工匠、劳模“大国精神”激活一切劳动育人因子。学校利用“劳动教育宣传周”,将育人工作向学生社区延伸,每年举办寝室文化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最光荣”,开足劳动课程、开设劳动教育讲座,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以言传身教向青年学生传递“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职业理念。学校制定了《济光学院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办法》,设计5个培养模块,全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养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技并修”大国工匠。

作者:刘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