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曾国藩有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会识人,能够多结交益友,远离损友,继而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正如古人所讲:“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 老子“六不”识人术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写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比较看重一个人厚道、诚实、谦虚、低调的品质,希望人们返璞归真,去虚存实,所以他一直倡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人应该多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之道,才能领悟出更多“天道”。比如,人应该向水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善于居低下处,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 2 孔子的“三步”识人术 孔子《论语·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的观人之法比较务实和客观,他一贯注重“观其言而察其行”,再结合他人做事的心境,从一个人的言论、行动和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3 庄子“九征”识人术 《庄子·列御寇》: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古人说得好:“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说,庄子的“九征”识人技巧仍有着现实意义。
诸葛亮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不仅精通兵法,在识人方面也很有心得。他在《将苑》中提出,要想考察一个人,用下面这七种方法,往往能够帮你看透人心,了解他人。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就是说向对方问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看看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善的还是恶的,这是人生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错了,是非对错都搞不明白,其他方面再有才能,也没有意义了。 二、穷之以词辩,以观其变 找出一个相关的话题,故意和他争辩,看看他的机敏反应能力如何,同时还能看出他的心胸和度量。有的人一旦辩论不过别人,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跟人急眼了,这种人的心胸就比较狭窄,难成大器。 三、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 遇到问题向他咨询方案,看他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见识,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现场临时提出的,而不是提前告诉他,让他研究好答案再上交。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靠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那种,一试便知。 四、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 故意告诉他遇到了很棘手的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然后观察他的表现。看看他在遇到困难窘迫时,有没有勇气和魄力,能否堪当重任。有的人只会纸上谈兵,能说不能干,平常高谈阔论,头头是道,一旦真正遇到问题了,往往无所适从。 五、醉之以酒,以观其性 通过酒品,也能看出人品。和他喝酒的时候,故意向他劝酒,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修养。有的人一劝就喝,一喝就多,喝多后嘴就没有把门的了,不管多大的秘密,他全给你吐露出来了,这种人没有一点自控能力,能靠得住吗?还有的人借酒耍疯,酒后乱性,身上所有的不良习性,全部暴露无遗。 六、临之以利,以观其廉 故意给他制造一些贪财的机会,看他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还能不能守住原则和底线。有的人见便宜就占,遇机会就上,其实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虽然得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却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机会。 七、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交给他一些事情去做,看他能否在自己承诺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是重视信用的人,不管任务多难,他都会排除万难,尽一切努力去完成,绝不失信于人;如果是不守信用的人,就会找出很多完不成的借口和理由,来敷衍搪塞别人。 《恒科莱文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