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这8种“有毒”的父母,把孩子推向了抑郁的深渊

 抑郁那些事 2023-02-28 发布于重庆

1、高期待的父母

当父母把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时候身上的时候,那么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具有独特生命情感的人,而更像是达成某种目标,实现某种夙愿的工具。

而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为人,让生命成为生命。每个人都是上天的恩赐,带着特殊的使命而来,唯一的使命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天赋。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父母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 

压力是催生各种心理障碍的外部因素,当我们在这样窒息的环境中成长,某些孩子,终于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再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更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每天不停地运转,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孩子抑郁了,这也是对父母过分要求的抗争,也是无声地诉说。 

2、冷漠的父母

亲子关系中,情感忽视比暴力更残忍。孩子发出的所有情绪信号,就如同石沉海底,没有回音。人是生在各种关系中的社会性的动物,他们需要各种社群关系的互动,尤其是亲情关系的互动,在互动中他们才能找到那个完整的自我属性,所以,意识行为疗法也有类似的表述:即使再糟糕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强。 

在意识行为疗法里心理问题表述为:不被满足的爱,不被重视的需求,不被肯定的行为在潜意识深处的长期积压,通过情绪的方式撤回自身,自我攻击的结果。长期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内心深处很自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他们内在缺爱,抑郁不过是在向外面讨爱的方式。

3、控制型父母

当父母以爱的名义控制自己的孩子,这无非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控制欲,一个控制欲强的人,一定是潜意识的不安全感在当下的投射。在这样的心理机制运作下,孩子自然成了控制的对象。

受困于控制型的父母,孩子的四个内在小孩不可能真正长大,他们一方面,希望逃离父母的掌控,但精神的脐带没有完全脱落,在与父母的彼此纠缠中证明自我的存在,当他们面对成年人的世界无所适从,本来并不完整自我就会被摧毁得灰飞烟灭。

当一个找不到自我的存在,那他面对的就是生命的虚无。 所以,我们通常看到一个抑郁的朋友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

父母不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而是与之共同成长,通过孩子,觉知自己潜意识层面未被满足的爱,未被重视的需求,未被肯定的行为。让潜意识上升到意识,那么,整个家庭的命运就从现在开始改写。

4、打击型父母 

受困于打击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把自卑敏感深深地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一个失败的人,即使他们成年了,他们想努力地证明自己,但他们依然会感到深深的无力。

当生活的负面情绪触发他们潜意识无价值感、不配感、自卑感。就会陷入自我无价值的漩涡,在情绪思维的催化下,一发不可收拾。往往,我们在抑郁症的身上都能看见他们自卑自闭的影子。

5、家庭不和睦的父母 

父母吵架,伤害的是孩子,孩子最恐惧的是被抛弃,孩子担心父母会不会分开,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在这样的环境,孩子的呼吸都会变得小心翼翼,他们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他们用乖巧懂事来压制自己的恐惧。即使外面狂风暴雨,依然感觉孤独无助。

尤其是家暴的家庭,无论是目睹家暴,还是自己被暴力对待,家庭暴力会令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这是抑郁症、双相障碍、惊恐障碍等的根源。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自我否定、压抑、冷漠,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偏执型人格。

6、完美主义型父母 

完美主义的人具有一定的道德洁癖,道德感是与生俱来的。而道德洁癖就超过这个度了,事事都用超强的道德感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么,这种父母往往不具有包容性,那么,孩子的天性往往被压抑和约束。孩子生活在固有的高标准之下,要么叛逆,以反抗的方式;要么压抑,以接受的方式。

7、溺爱型父母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变相的控制和伤害。从小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潜意识认为得到是理所当然的,事事如意才是人生常态。

当他们成年后,还会继续以这种认知来面对外界,可以想象,当他们真正面临挫折和失败,而又无法解决的时候,那种挫败感就会强烈。就像温室的花朵,能够经历风吹日晒吗?而真正的参天大树,必然是经历无数的狂风暴雨,烈日暴晒。

8、焦虑型父母 

一个焦虑的父母背后多半站着一个焦虑的孩子,焦虑的父母情绪通常不稳定,他们的世界看不到希望,他们总是把这种绝望无形中灌输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世界总是阴雨绵绵。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好的家庭,至少可以影响三代人。为何家会伤人?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受苦,可怕的是,他们通常把这种控制和伤害传给下一代。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的好情绪。

不是所有糟糕的原生家庭都会造就抑郁症的孩子,但对孩子的伤害也许会伴随着一生。

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去批判这种伤害,不是去报复这种伤害,这样做只会加剧这种伤害在头脑的认同,我们要做的是停止这种伤害,不要让伤害重演。

一朵花明明要凋谢,但它还是选择迎风盛开,这是大自然赋予它暗香的意义,一个人注定要死亡,但他还是选择坚强的活着,这是生命赋予他传承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