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带2岁儿子进女厕被骂引争议:不要小瞧性别错乱的可怕后果

 谢耳朵馆长 2022-11-10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相信对于许多人而言,带着年幼的子女到一些公共场所去都是并不陌生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北方的朋友而言,在天气寒冷时,到澡堂里去舒舒服服的洗个澡、放松一下心情,是十分常见的日常活动。
那么当家中只有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时,又是否能够将年幼的子女带到与其性别不同的公共浴室、厕所、更衣室当中去呢?
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论。
事件与热议:年幼的孩子究竟是否应该在性别上“避嫌”?
2022年10月30日,福建泉州的一个妈妈带着2岁的儿子去商场,期间由于身体突然不适,只能带着儿子去了女厕,却在如厕期间被许多同时在厕所内的女生指责甚至谩骂,只因其被迫将年幼的儿子带到了女厕。
事情发生之后,这位母亲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想法:一群女生说我没素质,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平时各位母亲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怎么解决的?
网友们的评论基本上也是出现两种态度:一种认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性别意识并不明显,且公共厕所有隔间,不会看到什么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孩子是否有性别意识,都不应该带进与之性别不同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厕所这种场合。
更有人阴阳怪气表示“孩子的爸爸去哪了”“男孩就是高贵”……
类似事件其实并不少,在之前的9月底,杭州地铁上就曾有女性乘客表示有三岁小男孩“坐在自己大腿上,还摸自己的胸”,并且录下视频责骂男童及其家长,网络舆论一时间开始了“讨伐”。
之后视频曝出,是男童碰了一下这位女性,之后在家长勒令男童离开座位时,其不愿意,手脚不停挥舞,不小心打到了女性胸部。
行为固然会使人不悦,但把这些说成是“坐大腿”和“摸胸”未免有些过分了。
在之前相关的事件发生之后,也有人专门做出分析,尝试解决相关问题。2016年年底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其中明确要求:
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以及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
所谓“第三卫生间”,就是能够解决文章开头这种类似“妈妈和儿子”上厕所问题的,但由于工程量较大,如今应该还无法做到绝对的普及。

类似事件的解决方式

根据大众的生活经验,以及大多数网友的意见,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得已带着年幼的子女出行,同时又遭遇了要去公共场所的情况,自己与子女的性别不同,那么还是要根据子女的年龄以及具体情况去判断的。
在心理学研究当中,一般认为,个体的性别意识(gender consciousness)在三岁之前,都是比较模糊的,因为连自我意识都不存在时,很难理解更深刻的问题。
所以当你的子女只有三岁及以下,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带其到公共场所去的,但要保证在这一过程当中子女状态的稳定,不要影响其他人。
其次要具体分析情况,如果子女已经超过3三岁但依旧很小,又不得不去公共场所,如果是公共厕所这样有隔间的场所,那么在保证在隔间当中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澡堂和更衣室这样无法确定隐私程度的场合,最好还是另外想办法,因为无论你的子女是否有性别意识,其相对已经不再年幼的情况,以及其他人对于自身隐私的照顾,都会成为你陷入“千夫所指”境地的导火索。
总之,在出行之前还是尽量保证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如果实在无法解决,在按照上文的方式去对待。
还有一些题外话,就是随着信息交流和媒体手段的进步,现如今人们愈发能够通过便捷的手段去进行观念上的互动。
每当类似新闻发生,总会有一些声音,表示“孩子的爸爸去哪了”“男孩就是高贵”等等意见,对于这样的说法,自动屏蔽就可以了,因为其已经远离了事件本身。
综上所述,作为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够只强调自己子女的状况,更应该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能因为子女年幼,就要求他人容忍;也不能因为外界职责,就陷子女于不顾。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