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文武官阶初解

 公元2012 2022-11-11 发布于新疆

北宋前期官职繁杂,一名官员带有许多头衔,其中包括功臣号、官、差遣、贴职、散官职、勋、爵等。

功臣号系为臣有大功劳于朝廷,朝廷遂加封封号,官至执宰可加六字功臣号,每次以两字递增。元丰改制后废除功臣号,至绍兴元年四月复立。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无职事,只用于定品位、计俸禄。即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官司之正官,如尚书左、右仆射、丞,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寺监卿少、丞簿等一品至从六品不等。故称寄禄官。

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即临时委任的职务名即事务官代替职事官,如知县、知州等。常带有“判”、“知”、“勾当”、“管勾”、“权”、“直”、“提举”、“提点”、“提辖”、“签书”、“监”等限定词。

贴职又有“职”以待文学之选,如,殿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三馆秘阁官等,用作内外差遣所带荣衔,亦计俸禄。

散官职北宋前期,文散官、武散官各二十九階,除缺正一品階外,自从一品以下一階一品,以此決定文、武官员章服。散官职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七品以下服青,品秩不够皇帝可赐服。元丰改制后,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六品以下服绿。

图片

勋,通常止為虚衔,既无职事,又无俸禄。政和三年废除勋制。

爵位北宋前期有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宋朝稽汉家故事,“非刘氏不王”,异姓无生封王爵者,然大臣死后可以封王。徽宗朝赐封童貫為“广阳郡王”,则启封异姓为王之先例。

以司马光为例,司马光头衔为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魚袋臣司馬光。朝散大夫文散階从五品下,右谏议大夫正官階正四品下,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则为差遣,上护军勋九转视正三品,赐紫金鱼袋不及三品服紫帶“赐”字。

元丰改制后,以散官职为品秩,官职与差遣合并,后渐渐废除勋、与功臣号。

宋代宰执,为宰相与执政总名。宰相,系职官总名,非正式官名之单称。

神宗元丰五年行新官制,以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为左相,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为右相。

徽宗政和二年,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尚书右仆射为少宰,以太宰、门下侍郎为左相,少宰、中书侍郎为右相,三公领三省事为公相。

钦宗靖康元年十一月,废太宰、少宰之名,仍复元丰官制。 

执政官,为副宰相与枢密院长贰官总称。

副宰相有尚书左、右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

密院长贰官,有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

宋代对宰执皆称为相公。

宋行政规划为路,府、州、军、监,县之制。

路有监司和帅司。监司包括:“漕司,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宪司,负责一路刑狱;仓司,负责一路的仓储。帅司,即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

府、州、军、监为同等,然府实际地位高于其他三者,资历最浅者为“权发遣某州军州事”次者为“知某州军州事”,最深者为“判某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

县主要有知县、县丞、主簿和县尉。知县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也是一种差遣。

北宋中期的元丰官制改革以散官职为官阶,宋徽宗在此基础再次改制,改制后文官品秩:

正一品:太师、太宰、少宰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特进

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

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三品: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

从三品: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正四品:通议大夫

从四品:太中大夫

正五品:中大夫

从五品:中奉大夫、中散大夫

正六品:朝议大夫、奉直大夫

从六品: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

正七品: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

从七品:承议郎

正八品:奉直郎、通直郎

从八品:宣德郎、宣义郎

正九品:承事郎、承奉郎

从九品:承务郎

从七品以上的高中级文官为朝官,八、九品低级文官为京官。朝官指常参官,但并不是专指参加朝参的官员。京官也并不专指在京任职的官员,朝官、京官都包括地方官

宋代的选人,也称“幕职、州县官”原先的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的属官,如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等,称为幕职官;京府、留守的属官如判官、推官,以及县级的如知县事、县令、主簿、县尉,州、府的属官如司理、司法参军等,称为“州县官”。士人入仕,基本上都要经过“选人”阶段,许多人甚至终身是“选人”,只有升改为京官,称为“改官”,才能得到升迁中高级官员的机会。官品自从八品至从九品,与京官官品相近,是京官的“候选”官员,通常即称为“选人”。

选人官阶为:

从八品:承直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修职郎

从九品:迪功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

宋兵制度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

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合称“两司”。殿前司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两司三衙”体制为宋代禁军最高指挥机构。

殿前司诸班直:

殿前指挥使左、右共二班。皇宫近卫禁旅。

内殿直左右第一、第二共四班。皇宫近卫禁旅。

散员左右第一、第二共四班。皇宫近卫禁旅。

散指挥左、右共四班。

散都头左、右共二班

外殿直一班,皇宫近卫禁旅。

散袛侯左、右共二班。

金枪班左、右共二班。

殿前侍十一班。

散直二班。

钧容直第一、第二共二班。

殿前司御龙诸直:

御龙直左、右二直。

御龙骨朵子直左、右二直。

御龙弓箭直五直。皇宫步兵近卫、仪卫

御龙弩直五直。

殿前司马军:

捧日军、拱圣军、骁骑军、吐浑直、龙猛军、神骑军、骁雄军、左翼军、步斗军、宁朔军、清朔军、擒戎军。

殿前司步军:

天武军、虎翼军、广勇军、神勇军、宣武军、广德军、广捷军、雄威军、龙骑军、万胜军。

图片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龙卫、云骑、武骑、骁捷、归明神武、横塞、云捷、骁武、云翼、万捷、骁锐、厅子、忠孟、散员、威边、无敌、有马劲勇、克戎、广锐、忠锐、并州骑射、克胜、武清、威远、飞骑、蕃落、有马安塞、有马雄略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神卫、神威、神锐、神虎、虎翼、飞虎、奉节、雄武、雄胜、雄略、宣效、宣毅、武严、武卫、步武、振武、桥道、效忠、效顺、川效忠、忠节、怀勇、怀顺、壮勇、勇捷、怀恩、忠勇、平塞弩手、澄海弩手、游边弩手、清边弩手、静戎弩手、新立弩手、、拣中雄勇、拣中怀爱、归圣、归远、顺化、顺圣、威猛、来化、平海、清塞、招收、保捷、建安、炮手、宣毅床子弩、制胜、定功、捉生、清涧、威果、宁远。

各路皆驻有马军与步军。路级马军统帅称为路兵马都总管,步军则称路兵马都钤辖。州级马军统帅为某州兵马总管,步军统帅为某州兵马钤辖。宋钦宗下诏设置四道都总管,以统率四方兵马入卫京师开封。

总管与钤辖之下则有兵马都监。

路级兵马都监

冠以路名,掌本路不系将驻泊、屯驻、就粮禁军。掌驻泊禁军者,称某路驻泊兵马都监;掌屯驻、就粮禁军者,称某路本城兵马都监。 其职权为参总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与知州等共议,提举本处所管诸军校阅。并有弹压地方之责。若与钤辖司同处一州,行遣军马公事,并附签公文。 其中驻泊兵马都监与本城兵马都监各领所属,互不统辖。

州级兵马都监及以下

分别冠以所在州名、府名、军名、监名、城名、关名,掌管本地所属屯驻、兵甲、训练、差役之事。领在州驻泊禁军厢军者,称某州驻泊兵马都监,余者皆称某州/府/军/监/城/关本城兵马都监,两者互不统属。州驻泊兵马都监有御边之责,如有战事,划归本路总管司、钤辖司节制。另,畿内诸县之兵马都监,亦兼县郭烟火、盗贼、军人与百姓斗争公事。

 宋徽宗朝武官官阶:

正二品:太尉(主兵官武阶之收

从二品:节度使

正四品:承宣使

正五品:观察使

从五品:防御使、团练使、刺史

横行正使十三阶:通侍大夫(正五品)、正侍大夫(正五品)、宣正大夫(正五品)、履正大夫(正五品)、协忠大夫(正五品)、中侍大夫 (正五品)、中亮大夫(从五品)、中卫大夫(从五品)、翊卫大夫(从五品)、亲卫大夫(从五品)、拱卫大夫(正六品)、左武大夫右(正六品)、右武大夫(正六品)

横行副使十二阶:正侍郎(从七品)、宣正郎(从七品)、履正郎(从七品)、协忠郎(从七品)、中侍郎(从七品)、中亮郎(从七品)、中卫郎(从七品)、翊卫郎(从七品)、亲卫郎(从七品)、拱卫郎(从七品)、左武郎(从七品)、右武郎(从七品)。

大使臣诸司使:武功大夫(正七品)、武德大夫(正七品)、武显大夫(正七品)、武节大夫(正七品)、武略大夫(正七品)、武经大夫(正七品)、武义大夫(正七品)、武翼大夫(正七品)武功郎(从七品)、武德郎(从七品)、武显郎(从七品)、武节郎(从七品)、武略郎(从七品)、武经郎(从七品)、武义郎(从七品)武翼郎(从七品)、敦武郎(正八品)、修武郎(正八品)

小使臣八阶:从义郎(从八品)、秉义郎(从八品)、忠训郎(正九品)、忠翊郎(正九品)、成忠郎(正九品)、保义郎(正九品)、承节郎(从九品)、承信郎(从九品)

无品阶尉勇:进武校尉、进义校尉、殿侍、下班祗应、进武副尉、进义副尉、守阙进义副尉、甲头、公据。

横行正使、诸司正使与大使臣又作诸司使,诸使有实职,武臣迁转之阶。横行副使与诸司副使不作武阶官升迁之必经梯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