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微课堂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忘仔忘仔 2022-11-11 发布于山西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累及50%以上肾小球,以包曼囊内大新月体形成为主要特点的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目前主要分为5类:①Ⅰ型,抗基底膜(GBM)介导的新月体肾炎,临床表现为Goodpasture综合征或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②Ⅱ型,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③Ⅲ型,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型新月体肾炎,其中多为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④Ⅳ型,Ⅰ型患者同时伴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自身抗体(ANCA)阳性;⑤Ⅴ型,无免疫蛋白沉积,且患者体内ANCA阴性。

Image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各年龄人群(婴儿除外)均可发病,西方国家以系统性血管炎最多见,我国以Ⅱ型多见。

2.症状:除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外,其他特异性表现取决于引起该病的原发病。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常见血尿、异形红细胞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血清学检查Ⅰ型抗GBM抗体阳性;Ⅱ型抗核抗体阳性、补体降低、HBV滴度可增高;Ⅲ型ANCA阳性。

Image

镜下观察 ·

Image

PASM×20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断裂,>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

PASM×40

细胞纤维性新月体

Image
Image

PASM×40

细胞纤维性环状体

IF×20

IgG呈粗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Image

鉴别诊断 ·

1

区分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可根据临床及免疫病理学检查。

2

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Ⅳ型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均可进展演变为Ⅱ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可根据肾小球的基本病变进行区分。另外需强调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新月体数目应>50%,且为大新月体,未达到以上两个标准、含有新月体的肾小球病不能诊断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END

Image

资料来源: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