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索卢县公刘祐

 北胜坛主 2022-11-11 发布于上海

       在隋朝开皇初年,有一个名叫刘祐的人被封为索卢县公,这是隋文帝对其封赐的爵位,也就是说,当时的索卢县就是刘祐的食邑,而这个索卢县,就是当时新州(今云浮市新兴县一带)的一个下辖县。

       实际上,历史上曾有过三个索卢县,其中两个是晋朝及南朝宋所置,其位置一在今河北境内、一在今山东境内,然而,这两个索卢县都在隋朝建立以前就被废掉,也就是说,在隋朝建立以后,这两个索卢县已经不存在;而另一个索卢县,就是新州辖县,是南朝梁、陈间置,隋一统后仍之,至隋大业年间曾废,至唐朝武德年间又复置,直至唐乾元年间才并入新兴县,这个索卢县在历史上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禅宗六祖之父卢行瑫就是左降流于新州索卢县,后来六祖也是在索卢县降生,唐赠太常卿、广州都督、开元名相张九龄之父张宏愈,也曾任索卢县令。也就是说,在隋文帝封刘祐为索卢县公的开皇年间,只有一个索卢县,就是新州索卢县,而刘祐的食邑自然也是在这里。

       隋开皇初年,刘祐官至大都督、受封索卢县公,或者有人会因此以为刘祐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大将,其实不然,文献并未记载刘祐有任何武功,而隋文帝之所以为他加官晋爵,是因为他深谙占候之术、能预知吉凶,而且还对历法颇有研究。《隋书·刘祐传》载:“刘祐,荥阳人也。开皇初,为大都督,封索卢县公。其所占候,合如符契,高祖甚亲之。初与张宾、刘晖、马显定历,后奉诏撰兵书十卷,名曰<金韬>,上善之;复著<阴策>二十卷、<观台飞候>六卷、<玄象要记>五卷、<律历术文>一卷、<婚姻志>三卷、<产乳志>二卷、<式经>四卷、<四时立成法>一卷、<安历志>十二卷、<归正易>十卷,并行于世。”也就是说,刘祐是荥阳人,在开皇初年任大都督、封索卢县公,他所预测的事物都会应验,所以高祖(隋文帝)非常亲信他;刘祐初与张宾、刘晖、马显等人制定历法,后又奉诏撰写兵书十卷,名曰《金韬》,并有《阴策》、《观台飞候》、《玄象要记》等著作传世。

       另外,刘祐参与制定隋朝新历法的事迹,在《隋书·律历志》中也有记载:“高祖作辅,方行禅代之事,欲以符命曜于天下。道士张宾,揣知上意,自云元相,洞晓星历,因盛言有代谢之徵,又称上仪表非人臣相。由是大被知遇,恒在幕府。及受禅之初,擢宾为华州刺史,使与仪同刘晖、骠骑将军董琳、索卢县公刘祐、前太史上士马显、太学博士郑元伟、前保章上士任悦、开府掾张彻、前荡边将军张膺之、校书郎衡洪建、太史监候粟相、太史司历郭翟、刘宜、兼算学博士张乾叙、门下参人王君瑞、荀隆伯等,议造新历,仍令太常卿卢贲监之。宾等依何承天法,微加增损,四年二月撰成奏上。”也就是说,隋文帝在准备行禅代之事时,打算“以符命曜于天下”来象征自己是天命所归,当时有一个名叫张宾的道士非常迎合上意,“自云元相,洞晓星历,因盛言有代谢之徵,又称上仪表非人臣相”、“由是大被知遇,恒在幕府”,到了隋文帝受禅之后,就擢升张宾为华州刺史,并命令他与使与仪同刘晖、骠骑将军董琳、索卢县公刘祐等人议造新历,令太常卿卢贲监之;张宾、刘祐等人依照何承天所制之法,微加增损,于开皇四年春撰成奏上,隋文帝马上下诏推行。张宾、刘祐等人所制定的历法,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开皇历”。

       由此看来,刘祐的确是一位样样精通的非凡人物,正因为他在天文历法这方面有着重大贡献,所以隋文帝才亲信他、重用他,并封他为索卢县公。当然,文献对于刘祐的记载也仅限于此,至于刘祐此后的人生如何和他是否在自己的封地、食邑索卢县度过晚年,这一点就很难考证了。

图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