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蔓萝花 2022-11-11 发布于安徽
河南淇县纣王墓:千百年来从未被盗,只因纣王传子秘法

          淇县摘星台,走222省道,到殷纣王陵。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纣王陵在今河南省淇县城东,淇河西岸西岗乡河口村,222省道淇河大桥浚县、淇县分界处淇县一侧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纣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战失败后,登上鹿台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后,周武王为显示他不绝人祀的仁君风范,允许纣的后代葬其遗骨。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纣王的儿子武庚遵照纣“死后葬于淇河之中”的遗命,命人截断淇水,在河床上凿竖穴而葬,封口后,河水照流。后因河道东移,河床日见冲刷变低,纣墓露出,又渐与堤岸连在一起。

       历经千年未盗的纣王墓,是盗墓者无能还是另有隐情?其实我们根本想不到,这里面竟有帝王智慧在里面,商朝后期武王伐纣,纣王觉得大势已去,死之前告诉儿子,一定要按自己说的方法下葬,可保根基,纣王之子武庚深记在心。帝辛自杀后周武王并没有杀武庚,反而安排武庚去商朝的中心地带邶国任职,邶国是商朝遗民的根据地,武庚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安葬父亲:武庚根据纣王的遗言,把父亲埋在了淇河之中。武庚首先动用了大量的人马,在淇河上游建了一个大坝,河水截住后开始挖墓穴,挖好后偷偷地安葬了父亲,之后又把大坝打开,让河水将墓穴淹没。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在222省道路边可以看到纣王陵的封土。距公路不到100米。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纣王墓呈长方形,为土冢,长50米,宽15米,高7米。墓前原立一通巨碑,上篆书“殷纣辛之墓”。今已不存。1987年9月,重新立碑一通,上镌周谷城题“纣王之墓”。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纣王,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纣王、商纣王。纣王是商朝第三十一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为帝乙少子,,母为正后,辛为嗣。

      帝辛之墓具体位置在淇河的西岸之上,远远看去,只不过是一个凸起的坟头,坟墓前立着后人为其立的墓碑,“纣王之墓”几个大字煞是醒目,如果不仔细看,谁也想不到这竟是一个在位30年的皇帝之墓。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因此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好发展,国力强盛之余,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商朝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势,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台,穿上他缀有宝玉的衣服,投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逐鹿中原·王朝的背影·殷纣王墓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河南淇县殷纣王陵


淇 水 关

悠悠淇河出太行 逶迤蜿蜒向东方
千年古镇淇水关 虎踞龙盘淇水旁

  位于鹤壁新区南部的高村,古称淇水关,是淇县最早的古村落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的古关之一。殷商帝辛(纣王)在今淇县建都取名朝歌,为防御外来入侵而筑起三道城墙,最外面一道城墙的北城墙与东城墙的交汇点就是淇水关,是古朝歌城北重要的关隘和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纣王派骁勇善战、威震四方的得力武将黄飞虎率部镇守(按封神演义讲黄飞虎是纣王的大舅哥),军营设在东门旁的北大庙,现旧址上建起了三禅佛寺。

  现在淇水关保留的古迹仅有南门、东门、北大庙、古城墙及古石桥了。古淇水关建有东、南、西、西北四门,南门城楼上方勒石镌着“淇水关”三个刚劲挺拔的盈尺大字,东门勒石“淇澳绿竹”,门下便是青石铺就的古官道,东门现存100多米,南门现存90多米,宽约5米,官道路面已凹凸不平尽显沧桑,却也凸透着昔日的奢华。

相传古时淇水关为南北通衢,又是著名的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那时的淇水关繁华热闹,过往商贾云集,大街两旁店铺林立。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为躲避八国联军之乱出逃西安,返京时曾路过于此,并小歇后渡过淇河回北京。


东门上有一副对联:竹君清绝润于玉,谱牒出自淇之澳。诠释着“淇澳绿竹”的景色。
南门外的玄帝庙是清代硬山式建筑。

进东门上行右转是北大庙,当年黄飞虎驻军的大营,庙门口两尊明代石狮雕刻精谌,栩栩如生。

商纣时期武成王黄飞虎在商纣王殿下为臣,奉旨镇守商都朝歌头道关隘《淇水关》(现在高村),驻军北大庙,因纣王无道,投奔西岐武王,后突遇渑池之劫不幸归天,在姜子牙归国封神榜中,为五岳之首泰山大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人间吉凶祸福。



宋朝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苏辙任职大名府留守推官,期间曾赴卫州(今淇县)的淇水关揽胜,并作《登水上关》诗以抒怀,由此可见当年淇水关繁华之一斑:
淇水沄沄入禁城 城楼中断过深清
空郊南数牛羊下 落日回瞻观阙明
岁月逼人行老大 江湖发兴感平生
画船早晚笼新屋 慰意来看水面平

  淇水关东门外古官道上跨淇河有一座青石古桥,相传为明代所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全长360余米,宽5.15米,桥面分布着铁燕尾,把青石与青石之间巧妙牢固的连成一体(用铁燕尾连接加固石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技术,我国四大古桥的赵州桥,洛阳桥均有使用)。

这座桥是淇河上现存仅有的一座古桥,桥无栏杆,有“走桥不见桥”之说,桥面青石多有凹凸,均已被岁月磨沥的光滑锃亮,桥下河水清澈、奔流不息,飞溅的浪花、傲游的鱼群、悠闲的渔翁,衬托着远处新区的高楼大厦,构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思绪万千、感叹岁月的变迁!

  淇水关还有许多古迹和传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正在赋予他新的生命,当下淇水关正借鹤壁新区建设东风开发旅游,相信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鹤壁的又一新景点。


纣 王 墓

纣王墓卧淇水旁 静观世世历沧桑
浑然已过三千载 华夏民族傲东方

  古殷商帝都朝歌城东八公里处的淇河之畔,有一硕大的土丘,即是传说中的殷纣王之墓,这里既没有神道,也没有神兽,原本只有坟冢,草木遮掩,无人问津,近期才有其后嗣对墓地进行了修缮,立起墓碑数座,记载着墓主的往事,并立起一尊纣王的塑像,这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民间传说殷纣王辛之世子自幼便是一个“熊孩子”,做事从来与纣王相悖,言东必向西,示左必顾右,一生言行与纣王相对,从无顺从,纣王深谙其道,故意嘱其薨后葬于城东淇水旁,思其必反之葬于丘,即葬于城西早已选好的风水宝地云梦山中。孰知至事至,世子思其一生悖父王,父驾崩,当尊其遗嘱,果将纣王辛葬于朝歌城东淇河之畔的河口村,留下了今天的纣王之墓,现正处于省222道旁,过往之人皆可视之,或凭吊一代帝王之功绩,或讨伐一代暴君之罪行,悉听尊便,任由处之,无人干涉。




殷纣王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帝王,其一生功过分明,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成者王,败者寇,因为纣王亡国,便被后人贬为荒淫残虐的暴君,其实历史上的纣王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膂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纣王墓前有一通石碑,上面刻录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对纣王的评价:

偶來洹水忆殷辛 统一神州始此人
百克东夷身致殒 千秋公案与谁论

东夷渐居淮岱土 殷辛克之祸始除
百克无后非战罪 前途倒戈乃众俘

武王克殷实侥幸 万恶朝宗集纣躯
中原文化殷创始 殷人鹊巢周鳩居

亘历西周四百载 南北并进殊其途
然而文化本同源 同伦同轨后同书

秦始皇帝收其功 其功宏伟古无侔
谁如潮流探其源 实由殷商开其初

殷辛之功迈周武 殷辛之罪有莫须
殷辛之名当恢復 殷辛之冤当解除

方今人民已作主 权衡公正无偏诬
谁如有功于民族 推翻旧案莫踟躇



纣王墓的北面几百米处,还有两座较小的墓冢,一座是纣王正宫姜皇后的,一座是纣王宠妃苏妲己的,从侧面佐证了纣王墓的真实性。君若有兴,不如也去看看。

  图片手机拍摄,感谢编辑老师关心支持勉励鞭策,感谢朋友阅读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