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3种迹象

 圣龙领主 2022-11-11 发布于山西
这是我几个月前写的一篇文章,当时,我差点又选择,放弃坚持的事情。
我对“放弃”无比厌恶,但每一次,我又都会向它屈服,不仅无奈,而且讽刺。
还好,在思考后,我写出了这篇文章,它点燃了我,给我力量,让我走出困难和迷茫。
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觉得写的真好,那是一种对“好”的,发自内心的渴望。
不过当时写出来,更多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坚定自己的信念,是给自己立志。
现在,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再看它,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篇属于少数人的文章,如果你能看到,如果你也正遇到困境、感到迷茫,相信这篇文章,也一定能带给你力量和启发。

接下来是正文:
最近公众号停更了一段时间,引发我很多思考。
我关注过很多公众号,很多人一时兴起开始写作,有一些人坚持下来,但更多人很快就放弃了。
我也一时兴起做过很多事情,比如写小说,拍vlog,做短视频,但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兴高采烈的开始,意兴阑珊的结束。
包括这次写作的停更,虽然内心极度不想放弃,但还是又一次迈入这道卡儿。
你可能会想,放弃就放弃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没什么是一定必须去做的。
这种体验表面上似乎对我们没有太大影响,但实际上危害非常大。
从神经学角度解释,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条失败神经回路,决定做一件事-没做好-放弃,这种记忆刻录影响深远,因为你会发现每次都会不自觉进入这种循环。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每一次失败都会打击你的自信,降低你的自我效能感,久而久之你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成,干啥都提不起劲。
可是,有时候真的很难坚持,也真的感觉痛苦。
所以在停更的这段时间,我就在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去做一件事?我们到底该如何坚持?我们到底要如何做成?我们又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的人生才算正确?
最终我总结出三点,这三点不是什么干货方法论,而是一种深入内心的自我剖析,是彻底改变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
史蒂芬·柯维说过,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这三点是我现阶段的答案,也许它并不完善,也许它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你。但我相信,它一定能给你带来深刻启发,让你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定义自己。
文章有点长,但建议你一定一定要看完。 
图片

01

坚持做一件喜欢的事
你有过执念吗?内心一直有件想要做的事,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依旧萦绕不去?
我就有这样一个执念。
从高中开始,我就特别想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这个念头保持到大学、保持到工作,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
期间也行动过很多次,比如我经常会从京东买一些纸质书回来,想以此推动自己去读书。算起来足足买过几十本书,只是一直没有成功。
从去年开始我才算真正爱上读书,有点晚,但也庆幸终于打破了屏障。
但其实我心里一直挺疑惑的,为什么读书的念头能持续这么久,我到底在期待什么?
是因为热爱吗?肯定不是,要热爱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没有入门。
是因为想学更多知识?肯定也不是,学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只想读书?
直到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死亡诗社》,里面有一句台词:
“因为你存在于此,因为生命存在着,且有其独特之处。
因为这好戏永不落幕,而你将献上一首诗。
你会写出什么诗?”
我惊悟!
是了,是独特,我一直想找到自己的独特,成为一个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人。
这大概就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因为我能感觉到时间的消逝,能感觉到生命的长度在变短,而自己似乎,就将这样泯然众人。
我很不甘心。
所以,我下定决心开始读书、写作,至少等我老了,回忆过去,有一件值得说起的往事。
再从肤浅的角度理解,只有我们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才能赢得更多人关注。
图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公司楼下拍的一棵红枫,周围的树木都是绿色叶子,只有它是红色的。因而它也受到更多关注,很多人拍照留念。这就是独特的魅力。

当然,持久做一件喜欢的事,不仅能让我们更独特,还让我们学会坚持。
我们常说做事要坚持,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为什么?
因为坚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而是一种才能。
要做到坚持,就要学会诸多品质,比如制定目标、做事策略、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等。
李笑来的父亲曾对他说: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能坚持,就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想想北京冬奥会上的谷爱凌、苏翊鸣,为什么我们如此喜爱ta们?是因为ta们获得了金牌吗?
一定不是,获得金牌的人有很多,那种喜爱不一样。
是因为我们能如此强烈的感受到ta们发自内心的热爱、自信、自由、活力,以及眼神里的光。
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会羡慕,甚至崇拜。
但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气馁,我们做不到的只是ta们成绩上的高度,但完全可以追求那种光。
只要找到喜欢的事,坚持去做,做成功!
因为当一个人开始做喜欢的事情,就会富有激情的去追求,会主动规划设计、行动实践、反思学习、调整优化。
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从0到1,从无到有,这不就是创造吗?
你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
所以,如果你还没找到喜欢的事,立刻去寻找。
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去读书、去写作,读书和写作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事情,而且具有复利效应。
但一定要认真,用创造自己世界的心态去对待。
在《强风吹拂》中有一句台词:
不是因为喜欢才认真起来,而是因为认真起来,才喜欢。
图片

02

换一种方式生活

如果有人问你,你想要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吗?
你一定会坚决的回答不会,对吧?
我曾经也憧憬,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但现实很残酷,只要生活还过得去,大部分人慢慢就会进入近似一成不变的节奏。少有的改变也是被生活所迫。
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座熔炉锻造了你。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就是正态分布的,我们一开始有梦想、有激情,但会慢慢被同化,向钟形曲线中间靠拢。
很多人觉醒,想要改变,想摆脱这种惯性,但又很困难。除了受整体环境影响外,还与我们的心态有关。
一是,我们总想要快速改变现状,今天改变,明天就要结果;
二是,我们常常对结果期待过高,但能力不足,导致现实和预期差距巨大;
因此我们不仅无法改变,还常常陷入焦虑和痛苦。
开始写作以来,我就经常进入这种状态。
因为我想今天写作,明天就出爆款。想今天开公众号,明天就飞速涨粉。
这明明不现实,可我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期待呢?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要如何做的更好,而是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要做的这件事。
是把它当作改变的手段,还是应该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需要改变,还是生活本该如此?
我想一定不是前者。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通常我们想要的这种“改变”还包含一种潜在意义。
也就是我上面说的第一个原因,快速改变现状。
但现状是过往持续积累的结果,若想改变现状,同样也需要持续的积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那你可能会说,我更努力一点行不行?
也不行。我们都有一个通病,是高估自己此刻的能力,而这种高估,也同样会让我们对结果有更高期待。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个原因。
所以,当你更努力,却发现结果没有变得更好,就会感觉痛苦和挫败。
你看那些牛人,他们可以4点起床、可以全年无休、可以没有娱乐生活,但他们有说过自己很努力吗?
并没有!不仅没有,反而他们还在享受我们看似非人的生活状态。
他们并非在一开始就是如此,而是在这种生活下体验到了乐趣,是一种随着积累自然而然的呈现。
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跑越快,最后飞奔起来。
所以,与其说要改变,不如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诠释,比如,换一种方式生活。
改变是被动的,而换一种方式生活是主动选择。
把读书、把写作、把任何你准备去做的事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体验,才能真正放下心中过分的期待。也才能告别焦虑和痛苦。
图片
习惯追踪表
图片
3月时间记录

这两张图是我对新习惯养成的追踪和记录。
最近几个月,我连续早起、读书、写作、锻炼,痛苦吗?
坦白说,经常感到痛苦,但我却没有畏惧了,也没再想过放弃,因为我真的开始把痛苦当作一种体验了。
什么是好的生活?
新鲜感才是。
去做让自己敬佩的事,和原来的自己再见。去做不一样的事,和旧生活告别。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更新鲜、有趣的世界。

也许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也像那匹野马一样,飞奔起来。

03

寻找人生的追求

开始读书写作后,我会偶尔失意,感到挫败。每当这时内心就会动摇。
我经常怀疑自己:
“老陈,你到底在做什么啊?你每天花费这么多时间读书、写作真的有意义吗?”
是啊,到底有意义吗?我到底要追求什么?
恰好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30而立,到底立的是什么?
是成家立业吗?
显然不是。有的人早早成家,但日子过的一塌糊涂。有的人工作不错,但依旧无法从容。
你可能无法想象,我年薪大几十万,内心却慌的一b。
这里不是想自我吹嘘,而是把我真实的内心状态讲出来,相信像我这样的人也有一大把。20岁迷茫,30岁依旧迷茫。
以前我觉得,如果将来我能赚到多少多少钱,那么我就一定就过的很好了,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赚多少钱只是一个结果,关键是你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赚钱能力。
记得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时间是变化的,世界也变化的飞快,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比如人的信念、诚信、善良、思维、坚持等等。
你的成就并不来自于外在,而取决于这些内在不变的东西,也就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讨论过“人生满意度曲线”。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曲线。这是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布兰奇·弗劳尔调查得出的结论。 
图片
人生满意度曲线

以我个人的体验和对周围人的观察来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在人生路上,我们始终没有“立”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才能“立”起来。
所以,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感到恐慌,这才是人生满意度持续降低的原因。
那篇文章的作者,给出的答案是:30而立,立的是一套相对稳定的认知体系。是你对生命、对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这有一些抽象,我把它具象出来,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是你开始能做成事、通人情、洞世故,做到这些,你就能从容应对一切,你也就真正“立”起来了。
你知道如何成绩更优异,知道如何工作更出色,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知道如何对待父母,知道如何和另一半相处,也知道如何掌控自己。
这样,你对自己的人生才能足够满意吧?
人能做到这么完美吗?我相信一定非常困难的,但至少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是吗?
要么前进,要么沉沦。
以前的我过的太糟糕了,眼界太过狭窄,只顾着当下的片刻利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随波逐流。
没有抬头看一看、想一想,我到底应该到哪里?我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总等到缺少时,才意识到想要得到。但因为没有提前积累,就没有匹配的能力,结果自然是和预期相差甚远。
我们成了被生活赶着走的人,而不是安排生活的人,我们欲望无限,又收获寥寥,我们疲于应对,因此,总处于失控状态。
图片

而有人生追求的人,就不一样。
有一部很知名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男主角靠卖医疗器械为生,尽管他很努力,却还是没办法赚到足够多的钱,生活一团糟。
有一天他路过一个证券交易所的大楼,看到那些股票经纪人衣着光鲜、从容自信,走路带风。
这个画面狠狠击中了他,他确信这才是他向往的生活,他应该在这里工作。
但他只有高中学历,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至少都是工商管理硕士,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连妻子都觉得他疯了,离开了他。
生活陷入了低谷,他要独自照顾儿子,要努力赚钱,要自学投资知识,要寻找工作的机会。最惨的时候,他无家可归,只能带着儿子在地铁的公厕里过夜。
但,持续的努力终于迎来回报,他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并在所有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转正的员工。
电影的最后,他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为自己鼓掌,眼含泪水。 
这不仅是一部虚构的电影,它由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的原型人物,是美国黑人克里斯·加德纳,成为股票经纪人后,他的人生顺风顺水,在1987年成为华尔街首个黑人百万富翁。
电影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在篮球场上,主角对儿子说: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
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
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如果你有梦想那就拼尽全力,
然后等待幸福来敲门。
图片

要让自己从失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只有一个办法,做到以终为始——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找到人生追求,并为之付出努力。
或者,如果对人生追求一时难以梳理的清楚,不妨从设定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开始。
目标不仅是解决我们去哪儿,更是搞清楚我们此刻在哪儿。
生命和时间一样,需要刻度。
关于如何设定目标有很多文章,但我仍有两个重要的建议。
第一是,一定要设定远景目标。
要大胆发挥想象力,定一个足够远、甚至你觉得无法实现的目标。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小看自己未来的能力,而远景目标能够激发你无限的潜力。
就像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要活102年;王兴早在2013年就为美团定下了2020年营业额过万亿的目标,而当时美团的营业额不过百亿。
第二是,也一定要有近景目标。
我们需要偶尔抬头看看,但不能一直盯着远方。因为我们会无力、会失望、会恐惧、会退缩。
人最喜欢日日精进的感觉,持续的成功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反过来又会给我们更强大的动力。
所以,去拆解任务,设置一个有些挑战又没那么困难的目标。
然后,去制定策略、去付诸行动,去实现它。
我们循序渐进,然后积小赢成大胜。
这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当拥有了目标,你才真正拥有了选择。
你会选择去图书馆看书,还是宅在宿舍打游戏?你选择早起,还是睡懒觉?
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取决于你的人生追求,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采铜老师曾说,哪怕你只是有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样的想法,都能提升内心的选择标准。
我的人生追求到底是什么呢?我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但是我已经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先追求个人领域的成功,追求真正的“而立”。
所以,我会更坚定的读书、写作。
我知道这个过程一定非常困难,也一定会挫败、会沮丧,甚至想放弃。
我也知道,有些事只靠努力是无法做到的。如果以为只靠努力就能无所不能,这是一种傲慢。
但当失意时,我就会来看看这篇文章,它将鼓励我勇敢前行,一直前行。
而关于更有价值的人生追求,托马斯·杰斐逊的思考也给了我一些指引:
「我将思想传授他人,他人之所得,无损于我之所有;犹如一人以我之烛火点烛,光亮与他同在,我亦不因此身处黑暗。」
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如上所说。
最后,还要借用《强风吹拂》中的一句台词:
我们,到底应该向哪里前进呢?
没有答案。
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停止脚步,对吧?
强风迎面吹拂,逆风奔跑向前,坚信答案就在前方。 
图片

04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我写了很久。
最后越写越激动,因为我终于在写作中梳理出了自己。
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吧。
我为什么要努力做一件事?我到底该如何坚持?我到底要如何做成?我又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