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小悟:关于故乡的记忆

 啸鹤文艺 2022-11-11 发布于陕西

每年天气变冷的时候,我就不禁想起母亲。母亲此时会不会摸着黑去外面寻找柴禾或者收拾一些果树的枯枝落叶。天越来越冷,母亲舍不舍得开电褥子?她会不会摸着黑,早早的出发,背上大竹背篓,拿上网套袋,拿上竹竿、铁丝钩类做的工具,出去寻柴背柴去了?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母亲的身体状况,母亲一直身体不太好,平时靠着吃药维持。但她常常黑灯瞎火里,强忍着气管炎,冠心病等带来的病痛,拖着小小的身子,闪动在故乡的山坡,走在乡村的羊肠小道上,颤颤巍巍,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她刮倒。

母亲,就是村庄里那片最早涌动的霞光,她带给我的人生是无尽的希望和宽慰,足以让我精神得到温暖和安妥。母亲,是冬天里温暖的使者。母亲每到黄昏,就点起炕来,烟熏火燎,得忙活一阵子。煨火三遍后,炕就慢慢变得热起来了。故乡热乎乎的炕头,能不让人留恋么?连我儿子都喜欢回老家。这几天,他一直牵挂着他婆的那热炕头呀!儿子总嚷嚷着要回老家:“真暖和呀,冬天快来了,我不怕回老家,我有我婆烧的热炕呢!”我也不知道母亲有没有再去找柴禾,有没有烧好热炕等着我们回家。虽说是接壤之距,我却一个多月没有回老家了。

最近有点忙的不可开交了。我也忘记了给父母打电话,虽然心中时刻惦念着,但是总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丢掉了关于老家的一切消息,甚至不知道母亲的药吃完了没,也不知道二老最近的身体怎样?不知道他们潮湿的炕头,有没有变得干燥起来……

故乡呀,在一丝丝一阵阵的寒风冷雨之中,愈来愈近了。隔着黑压压的云团,穿过茫茫的雨雾,我仿佛看到了那永世压在心头的故乡的哀愁。父母忙活了大半辈子,也没享上什么清福,而我由于工作的调动,暂时对一切的事物丧失了兴趣和上进的力量。前些天,母亲依然隔三岔五地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工作?问我是不是失业了?也打听我新的工作环境,新的领导,新的同事,但我能说什么呢?我一概不提。我只能闷闷地给母亲说,工资照样发着,饿不下。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政治斗争永远是残酷的,也是最无情的,不喜欢政治的我,被扔在了人生的中途,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为了给别人台阶下,让家人少一份担忧,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初心。随着父母年事已高,一双儿女也慢慢的长大,心头背负的负担越来越重。生存的压力,生活的艰辛,儿子的捣蛋调皮不听话,让人心疼也让人生气,等等,让人内心里无法自由的呼吸。

故乡,于是常常成为一个空泛的词语,挂在空荡荡的灵魂的窗口。应该有许多的话,我要和母亲说说,和父亲谈谈,在老家多吃几顿饭,顿陪陪他们,多帮他们干点活。但生存第一,我不得不在外工作,漂泊他乡。

九嵕山云蒸霞蔚的日子让人留恋,但那也故乡是贫穷与落后的美丽化身。许多年前,每到冬天,常常听到山后一声巨大儿闷响,有时轰隆一大阵子,不用说,有人在山后炸石头,他们不也是为了生活吗?冬天里格外声大,十几里地,震的窗户上的玻璃囎囎作响,我也吓得捂住双耳。任何时候,人在生存面前,尊严一文不值。在故乡贫瘠的山地上,父母把一生的理想、精神、力量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平淡无奇的生活和的勤劳艰辛的生存。他们是那几亩薄田的主人,也是奴隶。他们的物质生活就是土地永远的悲歌,尽管不胜其苦,却尽心尽力辛勤劳作,无怨无悔。

曾几何时,许多人盲目地扎堆涌进城市,进城打工、上学……,生存环境的改变,也慢慢改变了他们精神的钙质,许多人丧失了对故乡最初的那份纯真的牵挂和爱,也丧失了生活的雄心和人生的斗志。

此刻,窗外细雨蒙蒙,冷如抽丝,试问一句遥远的故乡,一切安好么?风风雨雨,何曾梦觉,缤纷心事,重重烟云。不由得想起一首老歌: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