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开始,觉得这种活动特别好,可以激励孩子看书,也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却不禁有点疑惑,每两三天就读完一本书,读书速度这么快,真的好吗?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林志颖儿子参加法国读书比赛被劝退的事。 林志颖带着儿子去法国旅游,刚好遇到了当地的读书节,就一起报名参赛了。比赛的内容是在两周之内谁读的书最多,谁就获胜。 比赛刚进行了一个星期,kimi就已经读完了三本书,而其他法国小朋友却连一本都没有读完。 这时博物馆的馆长亲自登门,对林志颖说了这样一番话:
正像这位馆长所说,读书重在理解,从书中感受到快乐,而不是越多越好。 ![]() 无独有偶,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就像古代的那些学者,因为书籍难得,几年才能读一本书,虽然读的少,但一部就是一部,熟读成诵,倒背如流,咀嚼得烂透,最终化为己身的财富。 反观今天,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各种听书、讲书栏目的盛行,各种读书打卡活动,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导致很多人盲目追求速度,书虽然读得不少,但真正内化为己身财富的并不多。 所以,对于阅读习惯尚在养成阶段的孩子来说,比广泛阅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精读,提高读书的效率,该怎么做呢? 朱光潜先生曾分享过2个秘诀: ![]() 1 坚持一个中心朱光潜先生说:“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有系统组织。” 没有目的盲目阅读,抓到哪本读哪本,读完却连主角的名字和中心都记不住,这样的阅读意义何在? 而在读书之前,先确定一个中心,让孩子围绕中心去读,能极大增强有意记忆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中心确定,选择书目和阅读时都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同一本书,特别是那些较长的经典小说,在阅读时,如果每一遍阅读都能围绕一个中心,多读几遍,养成分析阅读的习惯,效果更为显著。
围绕中心去阅读,把每次所得的新知识与旧有知识联络贯通,阅读变得系统,知识也渐成系统,读一本书胜过十本。 ![]() 2 记笔记和知识卡片朱光潜先生说,如果不能把读过的书都储藏在脑中,过目即忘,读也等于不读,但记忆力是有限度的,“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层,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 记忆力有限,通过读书笔记和卡片加强记忆,提高效率,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很多名家的共识。
对于做读书笔记,朱光潜先生强调要分门别类订成目标,条理井然。
做读书笔记,只储藏对我们有用的材料,方便写作使用提取,节省了脑力,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从小培养,多下功夫。 ![]()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数学英语决定了你能否考上一本,语文却决定着你能否考上重点。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成为尖子生。
|
|
来自: 新用户15472188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