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读书成果分享会第一期

 青年读书说 2022-11-12 发布于陕西

 课 件
【主持人:程向扬同学宣布活动开始】

【主讲:段佳琪同学来源 作者】

【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主讲:段佳琪同学 图源 作者】

【主持人:程向扬同学总结活动】


 分享主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弗朗西斯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我是来自一组的段佳琪,今天由我代表一组来给大家分享我们的读书心得。

 (翻PPT)本次分享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五个人独自的读书分享,我们对读书的一点认识。

 (翻PPT)第一本书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类简史》。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单一的过去,无限的未来。“历史没一个时间点,都像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个岔路可走。”其中某些道路比较宽,比较平坦,路标比较明确,所以也是比较可能的选择,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选择了一些完全出乎人意料的道路。

 (翻PPT)在世界上大约有20亿基督教徒,然而在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的时候,基督教不过是一个神秘的东方教派。如果当时有人说基督教会成为罗马的国教,一定会引来哄堂大笑。1913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俄国激进党派,然而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想不到,不过短短4年他们就接掌了俄国。公元600年,说一小群住在沙漠里的阿拉伯部落会征服从大西洋到印度的辽阔土地,更是痴人说梦。

但这也不是说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地理、生物和经济力量确实会造成限制,但限制下仍会有发展的空间。

 历史无必然,也无宿命,无法解释的斩钉截铁,无法预测的十拿九稳。同一时间,多方力量的相互影响、相互强制,只要有某一个方向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晓未来,而是扩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种种都绝非自然,也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翻PPT)第二本书是白溯然为大家带来的《生死疲劳》。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莫言用一个人的六世轮回讲了一个故事。地主西门闹被冤死,不甘在心中交织成结,因而在阎王的安排下六次转世。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猴、大头儿蓝千岁。在轮回过程中,他见社会变革,见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的被贪欲驱使,色、权、钱。西门闹见桩桩件件的悲剧,最终也能放下前尘,云淡风轻地讲这几世恩仇。

 从这本书里,她先是看到了莫言的伟大之处。从莫言的文字里,能切实地捕捉到五十多年中国农村及人民的种种改变。那些粗俗、愚昧、悲哀而又不断努力向上、坚持向前的旧时代农民。

 再看到的就是“放下”。西门闹放不下苦痛,便不能转世为人。当他真正放下的时候,就只余下云淡风轻。

 读书的意义不只在于阅读。真正好的作品所带来的是时代的缩影,是伟大的精神。从这本书里,我很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农村的变革,中国农民踟蹰的向前,中国土地的无法割舍,以及放下的真正含义。

《生死疲劳》的主题是宏大的,不同的人所被触动的地方都是不同的,不是我用三言两语可以简单说清的,也不是网络上所有文章所能告诉你的。这也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当我读《生死疲劳》这本书的时候,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明明只是用眼睛去看一个故事,却好像自己已经轮回转世,被调动出了所有的感官,经历了不同人的生死。从最简单的话语中直接看到一个个独立的,跃然纸上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背后或是沧桑,或是荒芜,或是浓墨重彩,又或是简要勾勒出的时代特色。

 莫言把世间的快乐和痛苦都揉碎在一个玩笑当中,而这本身,就是我们该有的,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在这个荒诞的故事里,主角学会的是放下,作者传递的是幽默。我能看到很多,就是从那片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角色,嬉笑怒骂,奔放疯狂,演尽了不同时代中,独有的活着的痛苦。

 因为欲望所以痛苦,因为无法放下所以痛苦,因为不够快乐所以痛苦。

 所以,希望所有人都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不让自己痛苦的生活方式,努力的向前奔跑。

(翻PPT)第三本书是蔡若霖带来的《中国哲学简史》。在这本书中,他看到了儒家思想的起伏,看到了庄子“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的高洁,看到了后期墨家缜密的思维,看到了中庸之道的谦逊和低调,看到了中国哲学的现世与彼岸……。

 中国的地理因素与经济因素决定了中国哲学一定起源于农业,所以中国哲学家们的社会经济思想都将农业认为立国之本,商业认为立国之末。而西方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里,他们靠贸易来维持繁荣,所以他们首先是商人。商人就要与抽象数字打交道,然后他们才和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打交道。因此,古代西方的哲学家从数字得到的概念作为思维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学的思维。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认识论成了他们的问题。

(翻PPT)随着时间迁移,周朝的封建体制出现崩溃,社会陷入动荡。面临种种紧迫的社会政治问题,人们要寻求解答。于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有组织的哲学思想运动,而孔子则是这批哲学家中最早的一个。孔子的思想理念大部分我是认同的。在个人品德上孔子强调“仁”与“义”。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一个人遵行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要求,也仍是不义。“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而“仁”则更加具体。“仁”实际上就是爱人。一个人必须对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在具体生活中,就是父亲要由爱子之心出发去对待儿子,儿子要由爱父之心出发去对待父亲。

 儒家又从“义”中发展出“为而无所求”的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做一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的一生竭力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一样,周游列国。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却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所以读孔子这一章时,不仅体会到了孔子哲学中的道理,更多的还有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心灵的修养。

 (翻PPT)第四本是邹林远读的《江村经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是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博士论文,作为一本了解中国基层社会运行方式的佳作享誉海内外。本书从经济,政治,风俗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太湖畔的开弦弓村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处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富庶地区的开弦弓村生来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靠东南沿海,太湖之滨,临近当时中国的政治心脏南京。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了一年三熟的可能。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地理环境就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开弦弓村的发展水平应当是位于全国上游水平的。
     (翻PPT)成书的时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对这个小小村落的考察不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击垮了开弦弓村的蚕丝业这个支柱产业。外界的刺激激化了矛盾,迫使变革的催生。此时,开弦弓村面临着由传统个体经营向合作化、规模化集约经营,自给自足向更高程度商品化变动的挑战。变革艰难而漫长,既要突破技术的困难,还要克服落后的体制机制弊端,更要破除落后思想的羁绊。如何走向全新的阶段成为了一个急需克服的问题。
  作者阐述了他的观点,那就是大力发展乡村副业,并且将此措施看作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副业的发展固然是极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农村的根本生产关系不变动,一切改良都是对危房的修修补补。
  如何发展副业,该村农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解决方案:走合作化道路。这几乎可以看作农村社会主义因素萌芽的一个现象。农民采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开办乡村企业,采取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产品面向市场生产。这与后来中国农村社队企业有一定共同之处。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仔细思考这种方案的可行性,似乎在当时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上层建筑的阻碍下,只能是一种空想。
  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唯一可能且可行的方法就是对一切旧制度、旧思想进行彻底的清算,变动根本的生产关系,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事物。建国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思想观念的迅速改变就是事实的证明。

(翻PPT)最后一本书是程向扬分享的《君主论》,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年5月3日出生于佛罗伦萨,1527年6月22日去世,享年58岁,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政治家、外交家、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剧作家。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学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

马克思这样评价他:“从近代马基雅维利……以及近代的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的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的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注:第一句评价说明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

第二句评价说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观摆脱了神学束缚。

马基雅维利承认《君主论》的创作是由于贫困(流放后),他渴望被重新重用,因而向统治者呈递他的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开篇会有一章《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上洛伦佐·美第奇殿下书》。

 本书大致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11章)在这部分中,马基雅维利详细讲述了君主国,依据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针对每一种不同方式建立的君主国,指出该国君主怎么做能够巩固统治,怎么做会导致灭亡。论述过程中,他举了大量西方历史上的典型案例,堪称教科书级别,保姆式教学。

 第二部分(12-14章)这一部分篇幅虽小,实则体现了马基雅维利毕生追求——建立国民军。马基雅维利在这部分中反复论证了雇佣兵制的危害,一再强调佛罗伦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国民军,并且强调了君主在军事上的重大责任。

 第三部分(15-23章)这一部分主要教给君主处理道德问题,直言就是如何笼络人心,也是这一部分让马基雅维利在后世被冠上了黑暗权谋师的称号。马基雅维利所言的君主之道德全部是服务于巩固权力的。

第四部分(24-26章)这一部分主要就是结合当时意大利的情况,再次向君主提出自己的政治设想,如建立国民军制等。

(翻PPT)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许用不上马基雅维利关于君主的论断,但从字里行间却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800年前的睿智的灵魂。

首先,马基雅维利是黑暗的吗?我不这么认为。很多人被他思想中那些权力至上的论断吓住了,认为他是权谋的、阴暗的。但事实上,我认为这无比的合理。他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真正走访过多国的外交家,政治上的纵横捭阖是他的立身之本。他是一个将政治和道德分开的伟人,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中国传统中会希望君主有政德,例如孔子就认为统治者自身要有足够的才华、高尚的品行,但其实仔细想想,道德本身是一种约束,的确存在那么一些时候,因为道德的束缚,我们无法大胆做一些事情(就像狗血小说中那些本来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一看到敌人挟持了人质就会畏手畏脚,缴械投降)。而马基雅维利则透露着浓浓的实用主义,利于巩固统治的就去做,如果违背道德,只要不要影响在人民中威严或仁慈形象就好。这样的思想如果过于极端的话显然需要我们辩证的吸收,但在当时,却鲜明地体现了他“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的阶级特点。

 其次,马基雅维利是理性而又睿智的。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极其擅长总结和吸取经验的人。他的经验,一则来自对西方历史的精通;二则来自多年的外交官经历。他能够冷静地看清意大利的局势,也能够从别人的失败中推断出正确的做法,还如此有远见的看到了军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些已然是他的过人之处。

 最后,我认为,马基雅维利是忠诚的。或许这样的看法带有一些主观色彩,但却是我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是忠于哪一位君主或执政官,当然也不忠于人民,他只忠于佛罗伦萨,无论独裁或是共和,他只忠于那片土地。他在《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上洛伦佐·美第奇殿下书》中写道:“我想,一个身居卑位的人,敢于探讨和指点君主的政务,不应该被看作佞妄,正如那些绘风景画的人们,为了考察山峦和高地的性质便厕身平原,而为了考察平原便高居山顶一样,同理,深深地认识人民的性质的人应该是君主,而深深地认识君主性质的人应属于人民。”他到死都在申请完备国民军,而他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或许就是1508年8月16日,他在前线,亲眼看着自己组建的国民军收复了比萨。

 如果用中国古话给他一个评价,我想应当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程向扬也为大家提供了种草语录:读这本书一来可以帮助大家了解马基雅维利这样一个重要任务(咱之前做过有关他的题),二来也可以帮助大家拓展知识面,了解西方历史(毕竟他真的举了超多栗子)。如果大家有兴趣阅读的话,我推荐商务印书馆译版,这个版本的翻译相对比较权威,而且读起来也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它很便宜)。

 (翻PPT)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孙玉石说:“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读书带给每个人的意义也许不同,但我们都能在阅读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价值。即使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香。

 我们组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历史教学|优质来稿·学生讲史|侯博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王睿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致我亲爱的朋友

2022年西安金色的秋天(2)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NO.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