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赏析|老母亲的“高光时刻”

 乐乐1108 2022-11-1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母亲也有过她的“高光时刻”。

她,能怎么“高光”?九十多岁,农村老太太,大字不识一个。她,有什么“高光”?和同时代乡村女性一样,都是田间、地头、路边无人注意的“小草”。

图片

母亲是个苦命的人,她的人生路上有过太多的暗夜、黑洞。虽是母子,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她所有的故事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提过,我们当然也从未开口问过。邻居大叔大婶们闲聊时,间或听到几句:母亲有过一次婚姻,因忍受不了家暴,带着一个女儿改嫁;与早年丧妻的父亲结合后,女儿急病不治而亡;父亲很少干农活,全家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人肩上……

在我模糊不清的儿时记忆里,父母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几次听到母亲在对面床上嘤嘤的哭声。穷困潦倒又不甘于现状的父亲,常拿母亲撒气,忍无可忍的她数次抓起家中的农药瓶,可是看到蹒跚学步的妹妹、想到拼命读书的我,她又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父亲走后的第6年,母亲因积劳成疾,腰腿疼痛剧烈,难以直立行走,姐姐妹妹不得不将她背到省城的医院救治。母亲什么伤痛没经历过?可那一次,她疼得要死要活。我想,母亲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多了。在医院的镇痛科,我有意拿手机抓拍了她好多照片,准备作为遗像。出院之后,姊妹们商定赶紧给母亲过八十大寿。当时,她才七十有八。

一个习惯了暗黑的人,不会期待光,但也不一定排斥光。母亲凭借一己之力,居然又一次逃离了“至暗时刻”。88岁那年,她就开始盘算自己的90岁寿宴:酒席要摆在堂叔的“农家乐”里;娘家要请哪些亲戚;村里该请哪些邻居……不识字的她,在脑子里一遍遍默算出12桌的大名单。她还对我强调:“请客的钱,我付。你平时给我的,都存在那儿。”

图片

母亲常常念叨广播里的“唱戏”节目。我买过几台视频播放器给她,听腻了,她说还是喜欢真人唱的。在筹备寿宴的时候,我悄悄和镇文化站的朋友联系,请他找两位民间艺人,唱些越剧、锡剧、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助助兴。

农历六月十三,母亲的90岁生日。我们早早请了年假,提前一天回去,迎接母亲一生的“高光时刻”。那天母亲三四点就起床了,燃香点烛,特别高兴。一年的最高气温里,屋里满座高朋;城里来的演艺人员有说、有唱、有跳……

主持人要我到简易主席台上“说两句”。这是我在众亲友、邻居面前第一次正式说话,一激动说了不少——“我妈妈,今天90岁了。回头看她走过的路,可以概括为'三个不’:不容易,不轻松,不简单。妈妈快40岁的时候才生下我,后来还帮我们带大了几个孩子。她是我们家族里的'长寿冠军’,每个月能拿到高龄津贴。在中国14多亿人里,按年龄排序,我妈妈处于最前列……”

老母亲淡定地端坐在主桌主座上,她可能不理解儿子说的话,其实她耳朵已经听不太清了。但是,看到大家一起举杯,她赶紧笑笑,有点笨拙地抓起面前的饮料杯。

母亲的“高光时刻”,我们没有对视,更没有拥抱,但我特别为她设计了一副嵌姓的寿联:周家周邻周到,高氏高寿高兴。这半通不通、不讲平仄的对子,倒是令乡亲们很兴奋,好多人对着寿联拍照留影。有人问妈妈:“高兴啊?”她笑笑:“嘿嘿,那个唱得不丑,好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