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丨古人如何防治时疫?

 昵称503199 2022-11-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辑说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增、调整了第六版在传播途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为疫情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南

在科技文明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无法像今天一样迅速地总结诊疗方案,如何防治“时疫”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防疫方法。对于古代医者的防疫方法,今人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面对疫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科学的手段应对。请看——

在古代,一时流行的传染病称为“时疫”。《辨疫琐言》:“春则曰春瘟,夏则曰时疫,秋则曰秋疫,冬则曰冬瘟。”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的影响巨大,如疟疾、鼠疫、天花、流感等。当前,新冠肺炎肆虐,很多地方不得不封城、封路,以进行防控。在科技、文明不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们采用哪些方式来防治瘟疫呢?

图片
防:和心身以扶正气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防瘟疫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和心身以扶正气”。《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说防治瘟疫,首先要正气强盛,也就是说较强的抵抗力、免疫力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扶助正气,主要应着眼于心身的调养。具体来说,可总结为“三减少、一增加”。

1
三减少

一是减少精神压力。大疫当前,人心不稳,再加上一些没有证实的小道消息,更加剧了人的恐慌情绪,这样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低下,易患传染病。反之,心定神宁,坦然处之,则不易得病。正如《内经》所言:“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二是减少体力消耗。《黄帝内经》认为:“邪之所凑,正气必虚。”因此,在瘟疫流行期间,要保持体力充沛,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通宵达旦地玩乐而使正气耗伤。体力强盛,正气不虚,就能抵御病邪;即使不幸感染,病情也较轻,预后也较好。因此,不要过度劳累,同时也要保持适度锻炼,增强抵抗力。

三是减少外出。《黄帝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瘟疫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
一增加

给身体增加营养是预防和抵抗传染病的物质基础。饮食不规律,饥饱失常,不仅对健康不利,人体之正气也会因来源匮乏而不足。古时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得瘟疫而死,马马虎虎吃了一点早餐者患病,而饱食者安然无恙。饮食对预防传染病的影响可见一斑。

此外,古人还会在春节之时饮屠苏酒,以助抵抗外邪。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这些诗句描写了饮屠苏酒的习俗。

图片


图片
治:调阴阳以抗外邪

抵抗瘟疫,除了积极扶正气之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调阴阳以抗外邪”。古代医者所说的“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我国古代用来防治瘟疫的方药,久经考验而流传后世的很多。细审其方,思路绝不止于清热解毒,而是用多种方法来调理阴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郁者散之,以平为期

具体说来,中医抵抗外邪常采用以下八种方法:

1
调补身体正气以抗外邪

在自身调理的基础上,若正气仍不充盛,古人常常用补气药以御瘟疫,“常服辟瘟疫,治劳倦”。正如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言:“凡人邪气入身,皆因气虚不能外卫于皮毛,而后风寒暑湿燥热之六气始能中之。是邪由虚入,而攻邪可不用人参以补气乎?

2
疏通六腑以泻实邪

素体火旺,腑气不通,往往内外相引,感受瘟疫。对此,通腑泻实就是行之有效的防疫法。《圣济总录纂要》中记载了调中丸,“治四时疫疠非时之气”。

3
打通经络以行气血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对于整体强盛而局部经络不通之人,可用疏通经络防疫法。代表药物是威灵仙。《开宝本草》谓:“主诸风,宣通五脏……久服之,无温疫疟。

图片

4
面对病毒以毒攻毒

在疫毒传播过甚之时,或不得已要接触病人时,用雄黄等药以毒攻毒,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如《圣济总录纂要》谓:“凡时行瘟疫,皆四时不正之气,感而病者,长少大率相似。此病苟不辟,多致传染。宜方术预防。”因此,古人研制出了雄黄丸等“辟瘟疫不相传染”的方剂。

5
用芳香以辟秽气

辛温香燥之药,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之功,是最常用的一类防疫药。李时珍说:“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说:“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

6
用清热之法以解其毒

古语云:“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清热解毒药虽多,用于预防瘟疫的只有贯众、升麻等,很少有用到板蓝根的记载。陈士铎谓:“贯众,实化毒之仙丹。毒未至而可预防,毒已至而可以善解,毒已成而可以速祛。”《本草经疏》谓:“疫气发时,以此药置水中,令人饮此水则不传染。

7
发散郁火以防疫

火郁于内,则易感外邪。古人用麻黄等发散肺经郁火以防疫,机会虽少,却也另辟法门。李时珍说:“麻黄乃肺经专药……实为发散肺经郁火之药。”麻黄对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多种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现代药理研究,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些注脚。

8
探鼻取嚏以防毒

古代医家在瘟疫流行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保护自身的方法。《串雅内外编》在“辟疫”条下指出:“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

面对各种时疫,我国古人探索出诸多预防、治疗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体现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时代不同,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对于古籍中记载的防治之法,今人不能乱用、滥用,而需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面对疫情,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加营养、强健体魄;另一方面要保持理性的思考,相信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科学的手段应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