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名作,刻画了一幅自画像,读后让人感触颇多

 云端书馆 2022-11-12 发布于河北

唐代诗坛精英荟萃,既有光芒万丈的伟大诗人,又有寂寂无名的隐逸才子。从盛唐到晚唐,无数的佳作流传至今,给人以温暖和鼓舞,更让人启迪深刻。

晚唐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那样的名气,也不具有李商隐和杜牧那般的文采,但是他的经历曲折,其诗歌作品也充满了现实主义风格,每次读完他的诗作都会让人眼前一亮。下面介绍杜荀鹤的一首名作,叙议结合,仿佛一幅自画像,令人读后感触良多。

《自叙》

杜荀鹤 〔唐代〕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译文

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险,不能容忍正直本真。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处,做一个隐逸之人。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人说他是杜牧之子,因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四处留情,但经学者们考证,已证明为妄。杜荀鹤擅长宫词,也有一些描写百姓疾苦的作品,其最著名的诗为《春宫怨》“风急鸟声晬,日高花影重”句,被称为“唐宫词第一”。

杜荀鹤早年一边农耕,一边读书,中年之后才进入仕途。可是晚唐社会动荡不安,学子们的仕进之路充满了重重阻碍,他们更非常担忧大唐王朝的未来。诗人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直到他得到了朱温的赏识,这才让自己灰暗的生命出现一抹亮彩。这首诗仿佛是作者的自画像,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悲愁和苦闷,也是晚唐很多落魄才子的心声。

诗的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落魄才子的形象。可是诗人对这种贫苦生活所抱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熟谙时事乐于贫”。原来他“乐于贫”乃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社会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熟谙”一词,总括了诗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的长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如何造成的。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获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这一联警句,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泾渭分明,坚定有力,震慑人心。抒写了诗人的取舍,也说明他对出世和隐居的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诗人困于蒿莱,也不消极避世,而是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真,指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不容真”三字,深刻地揭露了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现实社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高峰。诗人单刀直入,揭示了仁人志士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表达了作者一生怀才不遇,壮士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诗人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诗中刻画了诗人白发满鬓、愁容满面、仰天长啸、老泪纵横的形象。

这首《自叙》布局巧妙,词意浅显,具有其典型的风格。这首诗叙议结合,饱含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自己不为世所容的苦闷心情,塑造了一位悲天悯人的白发老者形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