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科学四年级期中复习

 Zody 2022-11-12 发布于浙江

第一单元 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声音的特点跟振动的特点有关。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鹏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音调,数字代表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风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蚊子的嗡嗡声是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声带是我们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就像一根橡皮筋。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相互说话,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4.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情况不一样,传播速度和能力:固体>液体>气体。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使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和听觉神经相连。人对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还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都会使它振动。耳郭: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并刺激(听觉神经),(大脑)接收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钢尺实验,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音高由物体振动快慢决定。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声音高,大音叉发出声音低。

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伸出(长),振动(慢),声音(低),伸出(短),振动(快),声音(高)。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影响弦乐器的弦的音高因素有(弦的松紧、弦的长短)等。

3.(紧)的弦,(短)的弦,振动频率(快),音高(高)。

4.(松)的弦,(长)的弦,振动频率(慢),音高(低)。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1.我们可以用(确、吸管、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小乐器。

2.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玻璃和水振动,看水柱长短。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用同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壁,不断往杯里加水,声音会越来越(低)。

3.往试管中吹气,主要时空气振动,看空气柱长短。水越多,空气柱短,声音越高。水越少,空气柱长,声音越低。

4.弹拨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4.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短铁管)。

声音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力是很大的-->振幅大-->声音强-->音量大;

力是轻轻地-->振幅小-->声音弱-->音量小

声音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大、粗、长、松、多的物体-->振动慢-->声音低-->音高低

小、细、短、紧、少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音高高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下。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上。

4.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氮气几乎不变。

2.平静状态下,青少年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每分钟心跳8次左右。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及时补充所需的(氧气)。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6.为什么运动时心跳加快?因为伴随身体运动量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入)空气后,(再尽力呼出)的空气总量。肺活量是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mL)作单位。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要求,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4.体育锻炼,使(肺)得到锻炼,提高呼吸能力,增加(肺活量),能向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精力更加充沛。

第四课《一天的食物》

1.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2.按照食物的来源,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也称为(荤食)和(素食)。荤食有肉类、蛋、奶、河鲜海鲜。素食有蔬菜、水果、谷类。

3.按照食物食用的生熟情况,可以分成(熟食)和(生食)。

4.按照日常食用的数量,食物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主食有米饭、面条、馒头等。副食有肉、蛋、奶等。

5.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