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行”其实后半句才是精髓之处,却常被忽略

 登西峰看东海 2022-11-12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有很多杰出的思想。比如仁爱的治国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百善孝为先,孔子关于孝道也有一句很经典的说法,: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就是说,如果父母健在,就不要去遥远的地方,即使去了远方,也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安排,不能让父母担心!很多人只知道前半句,却不知道后半句才是这句话的精髓之处。为什么不让远游,归根结底也就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并不是真的不让远游。如果你想离开,父母也不会强求,但是父母会很担心你。

孔子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离开,就要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和计划,让他们放心让你自己出去闯荡。而之所以只知前者不知后者,主要是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交通不便,通讯设施也不发达。人们沟通起来很麻烦,只能通过飞鸽传书,快马加鞭来传递书信。

百善孝为先

无论去哪儿,都要乘坐马车,乘船,时间长久,非常不便。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只记得了前半句,因为条件不允许,不像我们现在交通通讯都这么发达,回家交流都很方便。除了这句话,孔子也有很多关于孝道的见解。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他又认为孝是仁爱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他认为孝道是人之本。儒家思想推崇伦理道德。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实就是源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认为孝道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也要在感情上爱戴父母。

仅有物质,是满足不了人们的感情需求的,就好像是冷漠武器一样。孔子以前教导曾子孝道,用言语来教给他道理。首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就是说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要健健康康的,这是最基本的道义。其次,小杖则受,不违,是孝;大杖则走,吾身自主,是孝。意思就是说小的责罚就受着,不要随意违抗,是对父母孝顺。

大的责罚要躲避,身体是自己的,也是不让父母后悔担忧,这也是孝道。不管怎么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应该孝顺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