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经济处在怎样的危机中,是如何复苏的?

 文史馆子 2022-11-12 发布于吉林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美国的经济犹如他宣誓之日华盛顿上空的天气,阴沉,萧瑟。国民生产总值在“柯立芝繁荣”时期最高的1929年,达到1031亿美元。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因这一时期恰巧在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任期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可好景不长,转眼到了1933年,美国经济就跌到最低点,几乎折半降至556亿美元;同期,国民收入又逐渐降至403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从162亿美元降为14亿美元。1929年时,私人公司利润共计100亿美元,到1933年时则仅有10亿美元。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5.2%,而1929年时,失业率只有3.2%。制造业工人周工资指数如以1967年为100, 1929年为21.8,1933年只有14.6。全国农场收入在1933年是50亿美元,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点。

随着“新政”的推行,美国的经济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具体列表如下:

这说明自从罗斯福执政以来美国经济确实处在复苏之中,它与二十年代“柯立芝繁荣”时期相比,确实接近于所谓“繁荣”。然而在1937—1938年财政年度内,美国却出现了为时约九个月的经济危机(指1937年9月—1938年5月)。在这次经济危机期间,以1937年10月至1938年3月最为严重。1937年10月19日股票暴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几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近43%,工业生产下降近33%,公司利润减少近82%。1937年第四季度,失业人数增加200万人以上。到1938年春天,全国有14%的人口(约1819万)只能靠救济维持生活,不少人又陷入了经济大危机年代的悲惨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次经济危机呢?其根源自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而直接的经济原因,则有以下几点:

削减开支:罗斯福政府削弱联邦开支为主要原因。罗斯福上台以来,一直以赤字开支来支撑摇摇欲坠的经济。后来罗斯福决定“1938年财政年度务要实现收支平衡。”因此,在1938年度骤减了政府开支的,预算赤字仅为7亿4千万美元,比1937年度减少了超过20亿美元(1938年的赤字实为11亿7千6百多万美元),联邦开支减少,特别是“工赈”开支削减,必然增加失业,而失业增加,意味着购买力下降,商品亦随之囤滞。

信贷紧缩:1937年,联邦储备局迫使银行减少10亿美元的贷款和投资,现金投放量也比上一年减少18亿美元。信贷的紧缩,意味着更多工人可能被解雇,因此又降低了购买力。

恶性循环:1937年,美国农业大丰收,农业产品价格从年初就开始下降,几个月之内几乎下跌20%。农民收入顿时减少,反过来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以上原因,直接或间接促使购买力进一步下降。而此时,某些生产部门却盲目地增加产量,使生产超过大众的购买能力,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终于促使危机爆发。

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一是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举措失当。如前所列,在危机爆发前,各项经济指标表明,已接近“繁荣”时期的水平。1937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是罗斯福上任以来的“最好兆头”。1937年11月大选,罗斯福再次获胜。政治得势,经济好转,所以他下决心减少联邦开支,平衡预算,紧缩银根,这与他在1937年2月5日提出“法院改革法案”一样,是一种冒险的决策,两者均告失利。资本家减少投资,除了经济上利益的考虑外,也是政治上对罗斯福某些“新政”不满的反应。“新政”推行以来,有一部分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总想将罗斯福赶下台,他们有意进行所谓“罢资",抬高物价,酿成通货膨胀,助长了经济危机

但是,这次经济危机被过快地“中止”了。到1938年12月,危机暴发期间的大部分亏损都得到了弥补。在1939年,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又出现上升趋势。从1938年6月起,作为资本主义晴雨表的股票价格,开始活跃,到1939年2月,道·琼斯股票指数,由99激增到158;这一年,国民生产总值905亿美元(超过1937年),国民收入726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93亿美元,失业率17.2%。

那么,经济危机较快结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是美国向外国兜售军火物资,使这次危机得以“中止”。对此,也有学者根据事实提出不同的看法。这里仅补充一点材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的工农业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在1933—1939年期间,美国的出口所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未超过4%。同样,外国在美投资尽管在1938年达11亿美元,它与美国国内私人投资93亿美元相比,也不能认为是中止危机的“重要因素”。

罗斯福上任后美国的经济逐年好转,关键在于“新政”的推行,特别是政府干预经济,所起作用很大。有学者说“新政”就是克服经济危机的办法,不无道理。而为时九个月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罗斯福放弃了某些“新政”措施,特别是把作为“新政”主要特征之一的赤字开支,几乎丢掉。待罗斯福意识到以后,他又一次运用政权力量,拿起“干预经济”武器,他说要齐射三发子弹。但实际上,罗斯福的措施至少有四点。

一是增加赤字开支,追加政府投资,以扩大救济和“工赈”规模。1938年4月2日,罗斯福对霍普金斯等亲信表示,决定放弃平衡预算。4月14日,罗斯福发表讲话,正式要求国会追加预算,拨款三十亿美元,以用于救济和“工赈”。国会随即同意。1938年, 此项开支实为32亿3千6百60万美元,比1937年多六亿多美元。如果说“政府的开支,特别是用在救济上的花费,明显地刺激了1935年至1937年初期几个月的经济增长"。那么,罗斯福此举,无疑对中止危机起了作用。

其二是放松银根。联邦储备局放宽了储备额限制,使银行获得了七亿五干万美元的额外信贷,国库现有的大约十四亿美元的黄金,用来支付政府的额外支出。正如罗斯福所说,“政府的开支起到了扳机的作用,触发了私方的活动”(《罗斯福选集》,第182页),私人投资再度增加,1939年比1938年多二十八亿美元。

其三,限制垄断集团提高价格。1938年消费品价格确有下降,价格指数1937年50. 0,1938年49. 1, 1939年为48.4。

其四,国会通过了新的立法。1938年2月,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增加了对农民的补助;1938年6 月,国会通过“工资工时法",工人工资有所增加。这些都是提高购买力、反经济危机的措施之一。除此而外,经济之所以得到“复兴”,更重要的,的确是由于实施几年的“ 新政”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这两者的结合,故而未造成1929一1933年那样持续数年的经济危机。

恩格斯曾指出,“国家权力对经济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其中之一是,国家权力“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483页 )罗斯福推行了“新政”,阻止了美国经济的崩溃,使它沿着向好的方向行进。因此,不能认为“新政”破产了。笔者也认为,冷静研究罗斯福“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历史研究”,它有助于正确、全面地了解当今美国政府的对内经济政策、美国的国情。知己知彼的古训,仍然值得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