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5年修缮的北京艺术博物馆,这些看点不容错过!

 海棠盈香 2022-11-12 发布于北京
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明清宝刹万寿寺内。
万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是皇家专用庙宇,历经康熙,乾隆,光绪几次大规模翻修,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东中西三路建筑毗邻,占地50亩的皇家重寺,曾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9月16日,北京艺术博物馆在历经五年修缮之后终于再度开放,据说这次修缮花费了1个亿。不得不说,一分钱一分货,钱花了之后,可看性大大增加了。

先来看展览内容。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多种类别的古代艺术品五万件以上,以明清时期为主。藏品主要包括碑拓、书法绘画、陶瓷、钱币与玺印、明清家具、宫廷织绣、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漆器等,其中仅书画类就有一万件。
那么开馆大展都有什么呢?


《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
推荐等级:★★★★☆
走马观花参观时间:1个多小时

惇郡王(道光第五子)长乐宫青绿山水轴

分三个展厅,按照时间
不仅展出了所有皇帝的书法绘画作品
还有宗室子弟和后宫妃嫔的作品
美中不足就是文字介绍仅针对作品
对作者的背景介绍比较少
搞不清人物关系的要自己去查
>>康熙、乾隆等清朝皇室的书画造诣什么水平?


东方雅韵——当代缂丝文化艺术展
推荐等级:★★★☆☆

走马观花参观时间:半小时左右

这个展不仅表现了缂丝的历史

也详细讲解了缂丝的各种工艺

有一些精美的现代展品

这个应该是一个缂丝制作企业或机构办的

美中不足是 文物都是复织件

一件真品文物也没有

>>2000多年,缂丝走过了怎样的历史?

佳云木落——中国传统家具展

推荐等级:★★★☆☆

走马观花参观时间:半小时左右

明朝家具(看起来简单 实则木料好 一件价值数千万)

分三个展厅

分别展出了明、清、民国的数件家具

一个展厅也就十来件吧 展品不算多

明朝是这种简约风格

清朝是纹饰极为繁复的风格

清朝家具

清朝家具

民国的在清朝基础上变简约了

但仍然有部分纹饰

就是木料质量下降了 因为好木材没了

民国家具

这个展最大的看点是有一个序厅

展出了明清时期流行的20多种木料

可以通过触摸亲自感受木料的质感

也可以掂量一下有多沉

紫檀摸起来果然极其舒服

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
推荐等级:★★☆☆

走马观花参观时间:半小时以内

南山献寿图(局部 明)

以前颐和园博物馆也办过类似主题的展

>>晚清-民国贵族的精致生活 | 颐和园 · 园说

这个展的展品远不如颐和园的展品

镂空鹤鹿同春图铜香薰(民国)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下图的展区

布展很有创意

以及 这个展要注意看展厅大殿顶上的梁

仍然是明朝时的木结构 木料特别粗

清朝时建了太多宫殿

把经历数百年才能长成的好木材都用光了

汉传&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展
推荐等级:★☆☆

走马观花参观时间:半小时以内

有两个展厅 分别是汉传和藏传

展品比较一般

没有什么重磅展品

没法和省级博物馆的佛像展比

八大菩萨画像

虽然展厅中的佛像比较一般

但大殿中保存下来的佛像非常值得一看

经历过战争与动乱

很多寺庙完全毁了 尤其是里面的佛像

在动乱年代 万寿寺也没能逃过厄运

不过其中有一个大殿

佛像因被堆满的物资完全埋起来而幸运留存

所以现在还好好在殿中供着呢

这三尊佛像是清初造像风格

中间是释迦牟尼

东为药师琉璃光佛 西为阿弥陀佛

背面还有清代彩绘泥塑观音菩萨(下图)

这是万寿寺中

唯一保存了清代供奉原状的场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三尊佛像前还有一尊我从没见过的佛像

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佛像

不是说我没见过大日如来佛像

而是没见过千瓣莲花造型

这是一尊明代的造像

大日如来结跏趺端坐在千叶莲座上

莲座的每一个莲瓣上都有一个小释迦佛

每层50个 一共20层

整整一千个莲瓣 整整一千个小佛

错落有致 工艺精湛

保存完好 相当不易

在最后一进还有一个无量寿佛殿

是康熙年间建的

原来殿内供奉有无量寿佛一尊

但早已经没有了

现在 里面放了一个其他地方移来的

明天启年间铸造的渗金多宝铜佛塔

塔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

一共四百余尊雕像

值得一提的还有大殿顶上的彩绘

没有翻新过 还是清朝的

仔细看中间 九龙吐水

这个殿太小了 没办法拉进电线来

所以里面没有灯光照射 很黑

尤其是我到的时候在下雨 光线更差

如果天气好、光线好 会更好看

下图是外面的宣传图

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展

这应该包括以后规划中的内容

其中虚的部分是还没有开放的

主要展览就以上介绍的

还有天王殿中有一个

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很小的一个展 十分钟就能看完

然后再着重说一下

万寿寺不容错过的5处特色

山门殿的洪福齐天

看这里的介绍

这个图在山门殿的拱顶上
原本被其他建筑物挡住了
拆掉以后才露了出来
说是百蝠图 其实并没有100只
好像是70多只

两座御碑亭

在无量寿佛殿(上图右)前后

各有一座形制完成一样的御碑亭

分别为乾隆和光绪为其母后过寿所建

上图左为乾隆所建黄瓦的皇家建筑

光绪的还没有开放

也就是说目前无量寿佛殿就是最后一进了

乾隆是真孝顺

怀着感恩的心为母后建的

至于光绪……谁知道呢

西洋门

无量寿佛殿两侧连着西洋门

这也是乾隆建的

中式圆光门顶端为金刚宝座塔式造型

墙头、墙面装饰了中西合璧的砖雕

这两个门使万寿寺建筑局具有异国情调

北京有3处西洋门

另两处在恭王府和圆明园

假山太湖石

在乾隆御碑亭前(南)边有一小片假山

在明代这里曾经是一个水池

毕竟这里是海淀区 明朝时可能是湿地

清朝的时候用太湖石建了假山

后来建圆明园

把太湖石移到圆明园去了 共800多块

这边就用其他石料填充起了假山

注意 前方知识点~

并不是所有太湖石都移走了

还剩下了一块、唯一的一块

这是为什么呢?

先来找找看 那块在哪呢

就在这两棵树中间

其实是因为被树“吃”掉 弄不出来

所以才没移到圆明园 就一直留了下来


四大菩萨道场

假山上有呈品字型的3个建筑

不方便拍 可看上面的地形图

其实仿的是4大菩萨的道场

3个建筑怎么是4大菩萨?

是因为中间建筑有一个地下室

是地藏菩萨道场

这些建筑没有开放 因为里面早就是空的了

以后有了展品可能会开放

看建筑上的彩绘

虽然斑驳了 但色彩还很鲜艳

图案也基本上能看清

这还是慈禧过寿的时候画的呢

还有许多其他看点

比如两块姐妹砖 同一时期同样的东西

为何一块磨损严重 一块保存完好?

其实是因为有一块一直被埋在地下

这次大修给挖出来了

另一块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200多年

品相自然有巨大差距了

又比如现场木匠活演示

又比如雌雄两棵银杏树

等等 就不一一介绍了

你若问我为何知道这么多

其实是因为我参观的时候

幸运地遇上了馆长在讲解

遇不上讲解也没有关系

因为在一进门左手边(西)的鼓楼

有一个放映厅

这些内容循环播放

也是馆长的讲解哦~

馆长是一位很nice的知性美女

总结一下

在20块门票的景点中

北京艺术博物馆性价比最高

请抽出4个小时以上时间参观

字画展最多3月就换展

更多展览值得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