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十一 )

 经方人生 2022-11-12

2022-10-14

我心中的经方医学

导论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我心中的经方医学》。

图片

中医有一句话说:「一家有一家的仲景,各家有各家的伤寒」,这个说明我们中医往往有一些个人的见解,所以今天我讲的也是我个人对经方的认识,或者说是我期待的经方医学的一个形态。

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经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很多都是古代相传至今的经验方。

在国外讲课的时候,我一直对翻译反复强调:不要把经方翻译成Classical Formula,而一定要说Jingfang。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原创,在《汉书·艺文志》上就有经方名称。它是一个专有名词,必须用中国人的发音。所以我在国外讲经方就用汉语拼音的拼写和发音,J-I-N-G-F-A-N-G,简称JF。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品牌!

但是经方不仅仅是方,它也是经方医学的一个代名词。经方医学也不是有别于当今现存医学体系之外的学问,并不是说有别于中医学的另一个学问。它还是中医学,只不过它强调中医学的传统思维方式。经方保留了前人用药的经验,更保留了前人认识人体、控制疾病的思路和方法。

思路是至关重要的。《伤寒论》的序言中有一句话:「寻余所及,思过半矣。」《伤寒论》就是给人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现在传承中医、守正创新,关键就在于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所憧憬的,或者我所期待的经方医学有三大特点。

第一、经方有一个科学的内核叫「方证」

黄煌经方

图片

第一个,它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内核,叫「方证」。

这是我们提得非常多的一个概念。方证是什么?请大家注意,方证不是我们教科书上讲的病机概念。方证是证据的意思,它是经方使用的临床证据。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安全有效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

方证最主要的特征是真实。方证的客观性很强,歧义性很小,这是决定它科学本质的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说,经方或者经方的方证是中医学中科学性最强的内容。

当然中医是个文化,但是作为内核是离不开科学的。因为我们是要治病救人的,不是玩一些概念、说一些语词就能解决问题的,科学还是我们中医学的核心。

多义率

图片

80年代,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做过一项调查,找来三本词典,一本《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一本《辞海·语辞分册》,还有一本《辞海·医药卫生分册》,这个医药卫生主要是指西医。我们主要调查中医名词术语的多义性。

这三本辞典调查下来发现了什么现象呢?

《医药卫生分册》的多义率是0.3%,就是基本上一个词一个意思。心脏就是心脏,血管就是血管,非常清晰。

《辞海·语辞分册》是现代汉语自然语言,它的多义率就比较高了,是11.2%。

而我们中医的《基础理论分册》中术语多义现象非常严重,它的多义率达到了15.8%,远远高于《辞海·语辞分册》。

这种多义性带来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在写文章、在讨论、在研究的时候会带来很大的歧义性,往往牛头不对马嘴,这是影响我们学术发展的瓶颈。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医家已经发现了。

陆渊雷先生在上个世纪提到过这个问题:金元以后的医家做太多的概念研究,往往单词双义,甚至可能是三义、五义,这必将影响学术的发展。

但是方证的歧义性就非常小,可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一首经方一首证。按照陈修园的话来讲:「长沙当日必非泛泛而求,大抵入手工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必用此方,用此方必用此药。」(《长沙方歌括》)

经方是非常规矩的,非常严谨的。桂枝汤主治的就是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就只能用麻黄汤。方证是中医学中最规范的、歧义性最小的概念。所以方证的科学性强就强在这里。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张方对一个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合起来260多首,但是最重要的100首。我说这100首的方证基本上可以明确,往往一个方就是对一个证。

一张方就像一把钥匙,而一个证就像锁眼。对证以后,哪怕是小小的钥匙,咔塔一声,即使是大铁门也能轰然打开。

柯韵伯

因此方证相应是我们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

柯韵伯是清代著名伤寒家,在《伤寒来苏集》中他就强调了这个观点。他说:「仲景之方,因证而设,……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

不成规矩,谈何方圆。规矩就是方证。他说:「合是证便用是方,方各有经,而用可不拘,是仲景法也。」

「仲景法」是什么?

它并不是研究六经,关键是要抓住方证,这是柯韵伯最伟大的贡献。

徐灵胎

徐灵胎对方证研究也非常深,《伤寒论类方》这本书是他研究《伤寒论》30多年的心得。这本书他写了七年,其中做了五次大的修改,叫「五易其稿」,最后才定稿。薄薄的一本《伤寒论类方》,没有按照六经逐字逐句地解释,而是按方来分类,分成了十二类,桂枝汤类、麻黄汤类、五苓散类等等。

研究什么呢?

研究方证。他说:「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伤寒论类方》)

病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中医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就是方治疗的病,方证是规矩,这是「一定之治」。知道了这个方证(一定之治)以后,随着临床上病的千变万化来应用,就不会错了。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我们中医临床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方证相应。

所以徐灵胎对自己的这本书非常满意,他说:「余纂集成帙之后,又复钻穷者七年,而五易其稿,乃无遗憾。」他抓到了我们中医学最最关键的思维本质:方证。

王旭高

王旭高是我们江苏无锡、龙砂医派的著名经方家。他在《退思集类方歌注》说过一句话:「有是证则用是方,为千古心法。」

所以当年我跟江阴的一些老中医抄方,他们口头上经常这么说,「有是证,用是方。」别去管脏腑关系,别去讲其他的,有这个证就用这个方。原来是王旭高说的,概括得太好了,这是我们中医的根本思维方式。

胡希恕

现代经方大家胡希恕有一句名言,「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原文是这么说的:「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

不论什么辨证方式,六经、八纲辨证,三焦、卫气、营血辨证,到最后给到病人就是一张纸,就是一个处方,所以他认为尖端是辨方证。他说:「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

刘渡舟

刘渡舟是我非常崇敬的经方教育家、《伤寒论》大家。他的医案写得非常棒,他的经方用得非常好,经常用到原方。

他晚年写过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叫《方证相对论》。书中有一句让人心跳的话,他说:「要想穿入《伤寒论》这堵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

方证是我们入门的门禁。可是作为多年在中医院校工作的老师,我很遗憾我们中医的教育忽略了方证的教学,这是一个最大的失误。尽管前面我们六经八纲讲了,《内经》也学了,但是恰恰方证这一点没有点通,就导致我们淤堵。

用我老家老百姓的一句名言:「方对证,喝口汤;不对证,用船装。」老百姓的话非常朴素,非常实在,我感觉到这句话直击人心。

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说中医是慢郎中,要调理多少年?

不是!

中医是治急症的,张仲景就是ICU病房的主任,他治的都是重症、急症,是在生死关头用一剂汤药就能扳过来的。其关键就在于方证对应。我现在临床也发现,用准以后就是喝口汤。但是不对证,你再怎么治也不行。

学方证,我们首先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这些原文是经典的方证,是我们研究方证的起点。

因为这都凝聚着前人的经验,是结晶。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古人设置的方证密码,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张仲景用这张方的临床着眼点,或者叫抓手。

方子的病,方病也有这个说法。我们把它看作是经典的方证,是经典的临床证据。所以我呼吁,线上线下的年轻中医们,要成为一个优秀中医,必须读经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提倡多临床多读经典,一点没有错。

原文中间很多的方证实实在在。

小建中汤

图片

像小建中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特别是腹中痛,成为我们使用小建中汤的一个主要着眼点。当然还有人消瘦、腹直肌紧张、大便容易干结、容易心悸,手发黄等等,这些都是小建中汤的方证。但是腹中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方眼」。

白虎加人参汤

图片

像白虎加人参汤,很多条文都提到了口渴。所以大汗出以后,大烦渴;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口燥烦,口燥渴……等等。这些都是白虎加人参汤的经典方证。但是不仅仅是看这些,还要看脉搏,脉是洪大的,甚至还会出现背恶风寒,因为体质下降了,这个时候白虎汤不够了,要加人参。

吴茱萸汤

图片

像吴茱萸汤,除了能止痛、止头痛,还能够治口水多,现在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口水淋漓的,吴茱萸汤就有效。还有一条「烦躁欲死」,这个人皱着眉头,痛苦不堪,极度地焦虑,这种情况下吴茱萸有用,所以吴茱萸还能治疗抑郁症。这个都是关键指征,这都是前人的经验。

竹叶石膏汤

图片

像竹叶石膏汤。「伤寒解后」,这个是讲病。同时这个人「虚羸」,极度地消瘦。虚是瘦,羸是因病而瘦。而且出现少气,出现气逆欲吐,不想吃饭,咳嗽,或者呕吐,这个时候要用竹叶石膏汤。这张方我用得也非常多,煮的时候要放把米。七味药,很清香,很容易上口,效果相当不错。

黄煌案例 

竹叶石膏汤

2021年9月22号,有一位78岁的老奶奶坐了轮椅来到了我的诊室。很消瘦,身高1米65,体重只有46公斤。什么问题呢?她从7月份开始每天水泄20多次,而且没有食欲,仅能吃少量的藕粉。体重急剧下降,从67公斤下降到46公斤,造成元气大伤。对一个老人来讲,肌肉、脂肪是不可或缺的底气。

口干舌燥,需要不停地喝水,她就只能喝水。这个老奶奶原来是喜欢跳舞的,现在不能走路了,坐了轮椅。她患有骨肉瘤,现在还算好,已经装了人工关节。胃肠镜指示:直肠粘膜中度慢性炎症,伴局部淋巴结组织增生。

我当时看到她非常消瘦,贫血貌,舌红绛无苔,舌面光没有津液,这是典型的阴虚指征。

我当时用的就是竹叶石膏汤,淡竹叶15克、生石膏30克、清半夏10克、麦门冬30克、生晒参10克、炙甘草5克、粳米一把,入煎。米熟汤成。经典煎法。一天分三次喝。

就是这张七味药的经方,吃了以后腹泻即止,食欲开始好转,可以吃小米粥糊了。

9月2 29号来复诊,体重开始上升,增加到了57.5公斤。口干好转,精神好转,说话中气足了。这个方子一直吃到12月8号,老人家根本不用坐轮椅了,穿着很漂亮的连衣裙,在我面前转了一个花步。她说又能跳舞了。

经方的疗效让这位老奶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是经方的魅力。

这就是按照张仲景的方证进行治疗的。所以这个科学的内涵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未完待续 ……

 敏求轩说  

接下来的学习连载将是黄煌教授的三场演讲。一是10月14日的主旨报告《我心中的经方》,二是10月15日的主旨报告《如何识别方证》,三是10月15日在「经方与中医经典病房」分会场做的《关于经典病房建设的思考》的讲座。

考虑到比较合理的阅读时间,特将《我心中的经方》讲座文稿分成三部分连载。敬请大家多多转发。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砖一瓦总关情。

让我们接过黄煌教授点燃的火把,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使经方如燎原之火,越燃越炽,自利利他,泽被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