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ptzhangyh 2022-11-12

文/游和平

文章图片1

1961年,毛泽东在读书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民本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核心理论就是“仁”。“仁”首先是一种“爱人”的情感,其中体现了“爱民”的思想。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

“民惟邦本”的重民思想是湖湘文化中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年毛泽东继承了湖湘文化中的这种“民本”思想,察觉到了人民群众所蕴藏着的巨大力量,并将这一思想凝练升华为“群众路线”。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诚如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所说,毛泽东“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在《中国抗战秘闻》一书中这么形容毛泽东:“就对他的人民的认识程度而言,和我交谈的任何领导人都比不上他。”

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经常告诫共产党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

1953年9月,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一段“施仁政”的话。他说:我们是要施仁政的。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对党的干部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们以平等的作风对待群众。在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要求干部“打掉官风,实事求是,同人民打成一片”,“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决不许可摆架子”。他还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衙门作风、官僚主义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衙门大了、离人民远了。原因就在于脱离群众,在于特殊化。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干部:“领导干部不靠威风,不靠官架子,而是靠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毛泽东在陕北窑洞住了十多年。每次从窑洞出来,见了农民他就会问一问,天旱不旱,收成怎样。20世纪60年代初,当毛泽东在中南海手捧着身边工作人员从老家带回的一个黑窝窝头时,一边吃一边流着眼泪,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他觉得自己这个主席做得不好,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觉得惭愧啊!

毛泽东晚年常动感情,甚至失声痛哭。他流眼泪同样是因为心怀大爱,心中装着人民,长思人民之苦。1972年12月,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小学教员李庆霖致信毛泽东,反映他的一个插队务农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作为父亲的苦恼和不平。这封来信,使特别关心农民的毛泽东受到很大触动,他看后流下了眼泪。他后来给李庆霖写信说,这封信写得“相当好”,“我摆在这里几个月,经常看,看了三遍半,这才下决心写回信”。1976年7月,重病中的毛泽东得知唐山大地震造成大量人民群众伤亡,损失惨重,放声大哭。

毛泽东心目中的孟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毛泽东自幼就接受包括四书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四书中的《孟子》,是地位仅次于《论语》、篇幅最长的一本书。孟子道义观的基础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贯穿于《孟子》全书。毛泽东一生都重视这个“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其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国优秀传统君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责编:刘忠辉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