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 | 张恩利参展“根基——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今日开幕

 木蘭猫不睡 2022-11-12

图片
张恩利个展《容器》湖南博物院展览现场


张恩利个展《容器》参展“根基——第八届艺术长沙”今日在湖南博物院开幕。
本届艺术长沙由孙冬冬策展,将议题聚焦于对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现代美术之间的历史连续性的思考。作为展览的“根基”,由三位中国艺术家的个展组成:张恩利的“容器”、王郁洋的“奇云”和苏新平的“延绵”。从三位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中发现与捕捉一种贯穿至今,以“油画”为代表的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经验:一面是与时俱进的“普遍”的生活世界,一面是思考与呈现“我们是谁”的价值世界,两个世界辩证统一在对于自我历史的叙事与践行中。

图片
图片


“容器”这一主题渗透了张恩利至今近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正如他个人陈述到”从身体成为一种容器这样一种简单的认识出发,身体的联想物盒子、水槽、一棵大树、一个空的房间,小到一个烟灰缸和一包烟。从细微处发现一个关于物的本质或核心”。在《容器》的展区中,呈现张恩利从1995年至今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从早期的“人物”至“线绳’、”树木“以及最新的抽象的“肖像”系列,以细微的视角反观个体生存的状态,乃至时代进程中的精神群像。其中,曾于2018年在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张恩利个展中展出的空间绘画作品《临时的房子》首次在国内呈现。

图片
图片
张恩利个展《容器》湖南博物院展览现场
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
张恩利:容器

策展人:孙冬冬

展期:2022.11.12-2023.2.5

地址:湖南博物院特展一厅、二厅



实际上我好多年的作品统称为容器,因為容器对我來说现实当中它是用來装东西的箱子,我觉得在生命中,人也是一个容器。箱子也是一种未知, 是一种承载物,我觉得它是非常实实在在的一种存在。器物和人相伴的过程中是有生命力的,我最感兴趣的是,它既在又不在。


——张恩利


图片

图片
张恩利个展《容器》湖南博物院展览现场



张恩利:容器
文 孙冬冬

张恩利的创作生涯始于1990年,这是他到上海工作的第二年,在之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他运用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描绘了一系列饱含日常情状的普通人形象。
现在来看,这是一个反复回到原点的绘画过程,既包括一个外来的青年对于“上海场景”的体认,还包括他作为画家对于“现实性”的提炼,也就在这个可以用人生来标识的过程中,张恩利的绘画语言迎来了一次蜕变:人物造型日渐清晰的呈现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意趣。
图片张恩利_静物_1995_布上油画_100(H)x80cm
图片
张恩利_吸烟者 1_1997_布上油画_170(H)x150cm
对于画家本人而言,中国画的线条与人物造型是他在少年时养成的绘画经验,但从表现性向书写性的文化偏移,也牵引出中国现代美术关于“人间性”的因缘伏笔。
这里的“人间性”,指向的是心灵。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心灵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兼具内外两种面向的意义世界。
反观张恩利的绘画世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种内与外的辩证。如果说,张恩利描绘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向外的人欲;那么之后对于“静物”的描绘,又像是在安顿心驰后的心灵。
图片
张恩利_货物(一)_2012_布上油画_280(H)x230cm
这又是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绘画过程,而持续累积的经验也在生成新的开始——书写性的气韵与表现性的质感,逾越“静物”系列具体的物象空间,基于一种纯然的感知重新诠释(解构)“肖像画”,可以说,这是画家对于生命内在气质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于“社会身份”所作的心灵匹配。
图片
张恩利_水 (三号)_2013_布上油画_300(H)x250cm
作为展览的“容器”,以采样的方式呈现张恩利三十余年的绘画实践,不仅包含了画家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有时期之间承上启下的画作实例。
展览标题“容器”,源自张恩利1990年代的一幅同名画作。画家曾在一篇对话中提到,他的绘画直到现在依旧在思考“容器”。何为容器?张恩利的解释是,承载时间痕迹的空间。或许,也有“虚室生白”的境界。
图片
张恩利_园丁_2021_油画_300(H)x250cm

图片


关于艺术家

图片

图片致谢张恩利工作室 | 摄影Cathie Zhao

向上滑动阅览

1965年生于吉林。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上海。张恩利的作品一直专注于描绘寻常事物以及日常生命活动的痕迹。他常将勾画出的无以名状的线条与抽象掩映的色块相互转化,使画面获得具体的质感与体量感。他的绘画装置作品通过融合环境、历史与个体经验的体悟,创造性地将观者置于时间与空间叙事的双重虚空之中。张恩利通过描绘常在事物的不同角度,引发观者对“存在”这个命题的不断思考。

张恩利在世界各地的多个重要机构举办过个展,包括龙美术馆重庆馆(2021)、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0)、苏黎世Hause & Wirth画廊(2020)、比利时霍夫肯画廊(2019)、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2019)、上海K11艺术基金会(2019)、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2018)、纽约Hause & Wirth画廊(2018)、英国Firstsite美术馆(2017)、台北MOCA(2015)、香格纳画廊(2015)、伦敦Hause & Wirth画廊(2014)、香港KAF(2014)、意大利VILLA CROCE当代艺术博物馆(2013)、伦敦ICA(2013)、上海美术馆(2011)、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0)、Ikon美术馆(2009)以及瑞士伯尔尼美术馆(2009)等。

张恩利的群展展出机构包括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 EDGE(2021)、普拉达基金会(2018)、比利时安特卫普当代美术馆(2018)、首届南极双年展(2017)、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6)、PAC-米兰当代美术馆(2015)、德国勒姆布鲁克博物馆(2015)、泰特美术馆(2015)、横滨三年展(2014)、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2014)、美国卢贝尔家族收藏美术馆(2013)、英国伯明翰美术馆(2013)、印度双年展(2012)、第六届库里提巴双年展(2011)、光州双年展(2010)、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以及意大利VILLA MANIN当代艺术中心(2006)等。

张恩利的作品已被世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包括K11艺术基金会,香港;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伦敦,英国;博尔盖塞美术馆,罗马,意大利;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M+收藏,香港;龙美术馆,上海;卢贝尔家族收藏,迈阿密,美国;昊·美术馆,上海;余德耀基金会,雅加达,印尼;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LVMH,法国;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英国;弗兰克·苏斯收藏,伦敦,英国;泰特美术馆,伦敦,英国;瑞银集团,苏黎世,瑞士;DSL收藏,巴黎,法国;上海美术馆,上海。

关于“艺术长沙”

正在开放的“2022第八届艺术长沙”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博物院、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承办;长沙美术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担任展览执行。

本届“艺术长沙”由段晓明、谭国斌担任总策划人,共有四大展区:湖南博物院展区、长沙美术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李自健美术馆展区、平行展展区——美仑美术馆,分别由孙冬冬、吴洪亮、余丁、张晓凌担任策展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