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味读书”
纸味读书(dushu986)——每天读一点好书,近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纸味读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文丨陌叔 发布丨纸味读书(ID丨dushu986) 近几年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某某蓝领,突然卖掉自己在大城市的房产,选择回乡隐居。 无数的声音顿时响起: 乡下没有城市的便利,乡下没有令人陶醉的纸醉金迷,乡下孩子上学得不到最好的教育...... 回去的人已然走出了自己的执念,只有周围的人还在愤愤不平。 陶渊明曾在《归田园居五首》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我想如果不是生存所迫,每个人都喜欢悠然自得的生活。 可是强迫我们留在大城市,过着一种距离梦想遥不可及的生活,真的是生存使然吗? 作家梭罗却放弃对名利的追逐,远离尘世喧嚣,在瓦尔登湖畔开启了两年多的隐居。 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看书写作,回归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素简生活。 在《瓦尔登湖》这部作品中,字里行间的诗意与宁静,抚平了千千万万焦虑、迷茫的心灵,滋养了无数人的精神世界。 原来,放下心中的执念,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无需太多的财富,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忽略外界的喧嚣。 一个人能抛弃的东西越多,生活与内心,反而越是富足。 抛弃物质的浮华,收获精神的丰盈。 梭罗在书中写道: “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拥有了一部高端的手机,于是沉迷于游戏的畅快中无法自拔,整日沉浸在信息流及短视频中,无法专注于自我提升。 忘记了年轻时怀抱的梦想,忘记了自己起步时的初心。 失去了自我思考的人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要知道,真正的人生智慧,源于对真实生活的感悟,真正人类的进步,是灵魂的丰盈与自由。 可太多的人让内心的欲望与物质的繁华占据了心灵,浑浑噩噩度过短暂的一生。 唯有在节制的生活中,我们才能腾出足够的心力,滋养出葱郁茂盛的精神乐园。 删繁就简,不为物役,我们方能过得舒心,活得惬意。 抛弃无用的社交,留下真正的知己。 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很多人,每天形色匆匆,忙忙碌碌,穿梭于各种场合。 我们以为,彼此留了电话,存了微信,就已经是朋友。 但有些好友添加了一年,还停留在“你已添加了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电话簿里存了太多的名字,可大多数根本没什么印象。 那些曾经我们费尽心思,苦苦维系的朋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变得陌生和漠然起来。 哪怕你们能面对面坐着,想闲话家常发现无从下手,想回忆过去,发现两个人观念已经不同了,越聊越尴尬。 梭罗在都市生活时,经常被迫参加一些觥筹交错的聚会。 席间,有人炫耀自己遇见了某位大人物,有人编排绅士淑女的风流韵事,也有人复述从别处听来的奇闻逸事。 可这些令他无比厌烦,直到他搬到瓦尔登湖边居住后,改变了自己的交友方式。 因为他心里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要的人越来越少,留下的人越来越重要。 高质量的朋友才会有思想的碰撞,而这种碰撞,让梭罗深有感触,受益颇多。 放弃无用的社交,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值得交往的人。 唯有真正的朋友,才能令人心安,携手向前。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我们常说的天长地久,其实根源是天地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天地也正是因为自己付出却不为自己,反而长久永存。 生活中的事与愿违,大多是因为我们心中的执念,过于强求。 梭罗来瓦尔登湖隐居之前,一直渴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多年来煞费苦心,却终不得赏识,未能进入公职人员之列。 直到一天,他尝试放下心中的执念,清空了心中的不甘,潜心读书写作,自在享受生活,才真正获得人生的自由。 一个人拼命地努力,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本质上没有错,人应该为梦想而努力。 如果一个人,不合社会的发展,当下的时宜,一意孤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这就是在逆行。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格外的吃力,意味着时机还未到,应该退一步充盈自己。 就像放风筝,风筝都会顺着风的方向放,逆风的风筝起不来。 人也是一样,如果时机未到,意味着就应该低下来沉淀自己。 待时机到来时,奋力起飞。 凡事以大自然为镜,放下心中的执念,人生才不会偏航。 抛弃外界的繁杂,活出理想的自我。 三毛在《简单》中说: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见解,但是旁人的意见终究是旁人的,你的生活才是自己该把握的。 倘若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 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 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孟敏来说,停留下来懊悔一个罐子,也许会错过晚上歇脚的客栈,也许会无缘欣赏晚霞的华光。 比起站在原地懊悔,不如立即启程,不将就,不回头。 假如生活不尽如人意,何不另辟一条蹊径,忠于自己的热爱,重新来过呢? 梭罗本人,就是如此。 他所生活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在追求名利,肆意享乐,渴望跻身上层阶级。 而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只身一人住进森林,过起了与自然为伍,同禽兽为邻的隐居生活。 对于别人的疑问,可以笑而不答,也丝毫不必放在心上。 当一个人真正摆脱外界的束缚,抛却琐事的羁绊,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回归生活的本真。 ▽ 《瓦尔登湖》中有一段令人印象的话: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唯有简单,才不至于让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不值得的物,抢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你要做的,就是把原本属于你的人生,从这些不值得中抢回来。 走出自己的执念,不做命运的囚徒。 *作者:陌叔,坚持用文字洗涤人生,这世间再无人如你,愿你拥有一颗真正独立的灵魂,做自己生命的摆渡人。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