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与孩子共情

 一线教师丁爸 2022-11-12 发布于浙江

昨天早上,辅导女儿作业。

因为一道题目的关系,我批评了女儿,当时语气比较重。

在房间里面的赵老师看到这个场景,从房间出来,对我说:

“丁老师,你是专家啊。你都常常跟我说,要先处理孩子情绪,再处理事情的。你自己都没有控制住。”

是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表现。

学习的时候,如果大脑海马体遭受不良情绪,海马体吸收学习内容的能力就会受阻。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做作业时,你批评得越凶,孩子到最后连最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了。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内在的防御机制已经开启,孩子不是在思考题目本身,而是想着自己能够逃离现场。

我们总觉得,让孩子害怕、恐惧,孩子才会学得更好,其实恰好相反。

所以,让孩子有好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进行共情,几乎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那如何与孩子共请呢。

最近刚好看在看《孩子不想听,你要如何说》,书中介绍了四种共情的方式。

1、用语言。

语言是共情最常用的方式。

但是语言共情之前,你需要先捕捉到孩子内在情绪。是喜悦、是害怕、是生气……

感受到孩子情绪之后,就可以用下面的句式”

听起来(看起来)……,真是让人……(这事情听起来真可怕,真是让人难受)。

2、用文字。

用文字来共情,看起来就比较正式了。

毕竟文字较之语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可以把孩子的感受写在一张纸条上,再读给孩子听。

也可以让孩子制作一份清单——愿望清单、购物清单。

家校协同手册上新:这件事情太有意义了!

3、用艺术作品。

孩子有情绪,试着让孩子用画画、手工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画画、手工,是需要孩子静下心来做的。这个过程也让孩子慢慢放松。

我的女儿,每天都在画各种各样的东西,现在想想也是挺好了,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4、用幻想。

有时孩子很想要一样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现在没办法得到,或者压根就不得到。

当你明知无法实现的时候,来一点幻想吧。

比如说,现在已经晚上了,孩子要去外面的游乐场玩,你明明知道现在商场已经关门了,不可能去了。

但是不要紧,来一点幻想,“宝贝啊,爸爸也很想去啊,真希望那个游乐场通宵营业。那个游乐场在商场九楼,爸爸希望能够借来孙悟空的筋斗云,这样我们就可以飞上九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