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手比动嘴效果要好

 新用户65120Joi 2022-11-13 发布于山西
一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题:


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大量的甲、乙两种离子飘入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0,经加速后,通过宽为L的狭缝MN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已知甲、乙两种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质量分别为2mm,图中虚线为经过狭缝左、右边界MN的甲种离子的运动轨迹。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甲种离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到N点的最小距离x
(2)在图中用斜线标出磁场中甲种离子经过的区域,并求该区域最窄处的宽度d
(3)若考虑加速电压有波动,(U0-ΔU)(U0+ΔU)之间变化,要使甲、乙两种离子在底片上没有重叠,求狭缝宽度L满足的条件。



偶然间翻到的一道高考题,前段时间正好有学生问过,专问第二问,当时也没直接解答,因为当时正好复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知识,特意嘱咐认真作图后再看第二问。看见没思路直接就发问几乎成了好多好问学生学习的常态,多问是好事,但我鼓励认真思考,自己能想到的招数都用尽之后,已经山穷水尽了,再开始发问,这样问的效果最好。第二问不画图就问不太符合我的问题规则,故没有直接解答。这种无答之答后,学生竟也没有再问,估计是自己得到结果了,应该是一定的,否则还会穷追不舍。


附上图再看第二问,就感觉没什么难度了,最细的位置不是腰,是脖子。东方美学的对称性在这个图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仔细看这个图,平面中兼带立体感,而且还是不一样的立体感,看得时间稍长一点,穿过半圆弧桥的方向就感觉变了。

最窄处的宽度d从图中可知是圆周半径减去红点到边界的距离,半径很好办,红点到边界的距离也不是太难,有了下边的这个图,就会发现题干中的原图画得多有韵味,就像是直接想告你答案从哪来一样,有点“空城计”的味道,让你想不到就是这样直白地告知,完全没料到图中的交点竟有如此妙用。

将红点与两圆的圆心分别连接,和底边L就一起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此可求得红点到底边的距离为,第二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初看试题时,第二问不是一下就明朗的,但通过作图后,几何关系一下就看清楚了,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问题,我的一贯观点是先尝试着作图,图能做出来,几何关系就相对好办了,顺利求解也就不成问题。

动手尝试比单独思考效果要好,一般人的思维,能将图形动态地在大脑中呈现出来相对比较困难,借助文字、图象、符号等方式,实际是另一种促进思考的方式,能使信息呈现得更加全面,信息越全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心动能力远胜于行动能力,但心动的持续时间短,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有点困难,就认为做不成,就弃之而去了,转而寻找下一个心动点,在不间断的小能量消耗中浪费了许多资源。能力的增长在挑战困难时最快,真正的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克服困难的阈值,不放过卡住自己的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