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时光里品唐诗,六首冷门唐诗赏读,意境格局不输名作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文才出众却屡试不第,且因放浪不羁、讽刺权贵遭到打压排挤,是一位潦倒一生的落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至利州渡嘉陵江时所作。 本诗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晚渡图,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 首联写黄昏时分诗人于渡口所见的空旷幽静的景象。夕阳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在水中静静肃立,与远处翠绿的群山遥相呼应,相互映衬。颔联写水岸之间旅人的状态,有动有静,动静相宜。等待渡江的马儿嘶鸣于坡上,给人以雄壮躁动之感。岸边旅人在柳荫下休息等待船只靠岸的画面又令人感到悠闲惬意。颈联写人渡于江中所见之景。随着船只的开动,岸边广阔的沙草丛中惊起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一只白鹭在展翅飞翔。画面唯美而富有动感。“群鸥散”“一鹭飞”皆因上联之“马嘶”“棹去”引起,将渡江时的画面表现得生动传神、浑然一体。尾联即景生情,借范蠡旧事抒发诗人的隐逸情怀。诗人面对眼前旷远幽静的黄昏美景,想到自己颇不如意的人生,顿生效仿范蠡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的念头。 全诗以写景为主,景中见意,语言清新自然,境界闲适旷远,极富神韵。 湘口送友人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本诗是作者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时所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别对象与诗歌的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这是一首中流送别之作,气魄宏大,景象辽阔,情景交融,诗人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并流露出自我感伤之意。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显得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一片苍茫。首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营造了一种阔大缥缈的环境氛围,为全诗伤别情绪的展露奠定了基础。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颔联写北飞的雁阵冒着大雪从云梦泽的上空飞过,临行的朋友孤零零地上船,即将消失在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大雁与离人互相映衬,共同在这烟波浩渺的环境中构成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唯美而动人。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颈联写诗人想象着朋友归途中的情景,必然是日夜兼程、劈波斩浪,当朋友晚上仰望夜空,当可看到天水浑然一体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吧。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最后诗人由眼前梅花凋零腊月将尽,朋友归去正可赶上年节与家人欢聚,进而联想到自己还滞留异乡,顿感无限孤寂,流露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诗写景高妙,感情真挚,通过对洞庭晚景的描绘寄托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由送别引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江南旅情 【唐】祖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诗人离乡去了江南,在游历完吴、楚之地后,继而返乡。此时的诗人身在江南,心在故乡,于是在返归途中写下这首诗。 诗题中的“旅”字体现了诗人作为外乡人的羁旅身份,这首五言律诗言语间尽显萧条凄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离乡的孤寂与思乡的苦闷,情感真挚。 首联回望洛阳城,见楚山高不可攀、延绵不断则思归途漫漫无期。颔联“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实写归路中江南景色,东海日出,彩霞缤纷,大雨将至;波涛澎湃的声音,暗示夜潮即将来临,江南山雨欲来的景象呼之欲出。 颈联中“南斗近”与“北风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江南与家乡的遥远距离,更突出羁旅途中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少年执剑豪情走天下,心中却遥寄家书还故土。尾联中归程的游子期冀用南方特产潭橘作为回家的礼物却发现没有人可以帮忙带回洛阳城,从满怀欣喜到“无媒寄”的怅然若失,寄予了诗人对家人的脉脉温情和思念。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唐代长安城里盛行买花、赏花的风气。白居易曾作《买花》诗,真切地反映了当时车马若狂、相随买花的社会风俗,并通过篇末“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评语,对贵家豪门的奢靡生活予以揭露。吴融的这首《卖花翁》触及同样的题材,却能别立新意,堪称佳作。 这是一首讽刺贵族权门贪得无厌、独占垄断的诗,反映了权贵奢靡霸道的社会现实。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许氏与史氏都是汉宣帝时的外戚,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本诗从卖花翁把刚采摘下来还缀着露珠、冒着水汽的鲜花送入豪门势家写起,仿佛电影的开场,引起人们对故事进展的好奇。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东风送暖,本该是百花齐放的时节,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田野只剩下丛生的野草更添寂寥,不容点缀些许春意,着实令人愤慨。“不教”一词,显示了权势者的蛮横无理,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占为己有。本句也隐含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却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种憾恨也无处申诉。诗人以精练、委婉的笔法,以小见大,将豪门显宦的霸道蛮横展露无遗,流露出对平民百姓的无限同情。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点明夜宿的地点。“一宿行人自可愁”,诗人夜宿渡口小楼,整夜辗转反侧而难以入眠,“自可愁”直言客居异乡心中愁绪万千无处排遣,愁苦只能郁结于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远眺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两三星火是瓜州”,远处星火闪烁的地方就是此行要到的瓜州,“两三星火”在夜江中尤为耀眼点缀,“两三”以少胜多,“斜月里”与“两三星火”明暗相对,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的惊喜之情与上文的“自可愁”形成情感反差,寄予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冀。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这首诗大概写于大和八年(834)前后,当时诗人许浑中进士后在江南游历,试图以才学为当地权贵所赏识。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首联借用陈后主的典故以示靡靡之音催国衰,以景阳兵合的历史讽谏君主当以史为鉴,富国强兵才为治国正道。“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诗人登高望远,数不尽的官家坟墓和六代宫殿遗址尽收眼底,岁月如烟,金陵城历代王朝倏忽而过,兴衰往事随风而逝。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颈联借景抒情,“拂”与“吹”两个动词形象传神地刻画了金陵石燕穿云和江豚鼓浪的磅礴气势。“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尾联叙说了登览金陵的感慨:英雄终将老去,繁华一如春梦,而青山依旧万古长青,洛阳城仍旧世代长存。 这首诗借古讽今,寓意深远,意境宏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