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外滩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黄之中 2022-11-13

图片

图片

虹口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马路

都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印记……

这个“十一”假期

我们推出7条不同主题的城市考古路线

将“文化宝藏”们串珠成线

邀您共同阅读城区、行走城区

发现这儿与众不同的风景


今日,我们开启 “初心起航”路线,从北外滩滨江岸线出发,再沿着北苏州河漫行,这一路,我们能看到历经百年沧桑的优秀历史建筑,也能在城市新地标收获绝佳风景,从一江一河间,感受这座城市的光辉和底蕴。

途经点位:汇山码头—世界会客厅—浦江饭店(黄浦路15号,原礼查饭店)—外白渡桥(北苏州路111号)—上海大厦(北苏州路20号)—世纪同框取景地(北苏州路步行街)—上海邮政博物馆(北苏州路276号)—河滨大楼(北苏州路370号)

图片

第一站:汇山码头

图片

1919年到1920年期间,先后有许多追求进步的中国学生从上海出发赴法勤工俭学。当时许多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从上海出发的起航地之一,就是汇山码头。

图片

昔日汇山码头。

1919年3月17日,中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就是从上海汇山码头乘坐日轮“因幡丸”起航。此后两年间,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立三等一批批满怀救国理想的有志青年,都从这里启航,远渡重洋寻求真理,为中国共产党储备了一大批中坚力量。

“考古”小发现

你知道吗?汇山码头在历史中曾经见证过许多传奇的旅客,如诗人泰戈尔和爱因斯坦夫妇,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汇山码头登岸后,他收到了瑞典科学院电报,通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站:浦江饭店

图片

位于黄浦路15号的浦江饭店,如今是中国证券博物馆的所在地。浦江饭店前身为礼查饭店,曾是上海最豪华的饭店之一。

图片

1990年代的浦江饭店外貌

浦江饭店有着多个“第一”。1882年,上海在这里首次试燃电灯;西方马戏团当年在上海最早的演出也在此亮相。这里也是上海最早放映露天电影的时髦场所。1990年,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在此成立。

图片

饭店311室名人房通过场景还原真实讲述1927年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礼查饭店之间的历史往事,并呈现周恩来在上海的红色足迹,以及周恩来和邓颖超伉俪情深。

“考古”小发现

“四一二政变”后,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北外滩的礼查饭店成为了周恩来转入地下隐蔽的重要地点,他曾化装成商人住在这里达两个月之久。


第三站:上海大厦

图片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位于苏州河畔,外白渡桥北堍。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于1930年投资兴建,1934年建成开业。原为供来华外国人使用的旅馆兼公寓,后改为宾馆。

图片

1959年外滩公园虹口苏州河上海大厦(百老汇)航拍俯瞰全景

大厦为双层铝钢框架结构,属近代摩天大楼形式。大厦共22层,高76.7米 ,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2~16层为客房,共252间(套),17、18、19楼设有高级宴会厅,其中19楼为观景平台,可鸟瞰全市景色 。

图片

现大楼门口“上海大厦”中文下方仍保有“百老汇大厦”的英文字样

新中国成立后,百老汇大厦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收。1951年5月1日,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决定将百老汇大厦正式改名为 “上海大厦”。

“考古”小发现

百老汇大厦于1934年春季竣工,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不过该记录并未保持多久,同年,位于南京西路的国际饭店落成,高83.8米,成为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


第四站:上海邮政博物馆

图片

上海邮政大楼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最早的邮政标志性建筑,大楼内设有国内首家邮政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

图片

初建成的上海邮政大楼全景

大楼建筑由英国思九生建筑设计所设计,总体是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钟楼为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体现典雅格调与雄伟气势。

图片

上海邮政博物馆由邮政营业厅、陈列主展厅、中庭和屋顶花园四个部分组成,总展陈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展示了上海邮政事业创办、演变、发展的历程,记录了上海邮政历史的重要事件。

“考古”小发现

1949年春,在上海迎接黎明的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解放上海的战役。邮政大楼是扼守苏州河的战略要地,为了保护大楼和邮局机关免遭破坏,中共上海邮局地下党总支领导邮工主要采用劝降战略,经过方方面面工作,终于取得了护局斗争的胜利。如今走进邮政总局大楼的332室,还能看见窗户玻璃上的一个枪眼。


第五站:河滨大楼

图片

河滨大楼由新沙逊洋行投资建设,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建造,于1935年竣工。其“s”平面形设计绝无仅有,建筑四面临马路,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誉为“远东第一公寓”。

图片

二战期间,河滨大楼曾是犹太难民来沪避难的接待站。解放战争期间,河滨大楼则成为“解放大上海”的无声见证者。

图片

20世纪50年代起,围棋大师顾水如,科学家、教育家杨福家、体育教育家吴蕴瑞与画家吴青霞夫妇、画家陈佩秋、越剧表演艺术家魏小云等都是大楼的住客。

“考古”小发现

近年来,河滨大楼成了影视剧的热门取景地。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蜗居》《三十而已》都曾在此取景。不过你知道吗?河滨大楼很早就和影视有了联系,1945年后,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美电影协会、联美影片公司等影业机构,均租用该公寓设立机构。

每经过一幢有故事的建筑

就有历史实物的佐证现于眼前

带你穿越时空感受沧海桑田

这样的城市体验方式你喜欢吗?

你知道哪些“文化宝藏”的秘密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友情提示:

请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编辑:何娉

摄影:杨伯荣、杨丽颖、钱超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