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仑影业 -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昵称14934981 2022-11-13

电影传奇-一江春水向东流 举头望明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蔡楚生(1906-1968),出生于上海,导演、编剧、制作人。
1932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南国之春》。1934年,自编自导《渔光曲》,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37年,执导《王老五》。1941年,由其执导的《前程万里》上映。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执导《一江春水向东流》。1963年,执导的剧情电影《南海潮(上集)》上映。
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
蔡楚生除编导、拍摄影片、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外,还发表过散文、杂文、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和回忆录文章多篇。其中,《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及《创作四题》等,阐述了他的实践体会和对电影艺术的精辟见解,具有重要意义。
1968年7月15日,62岁的蔡楚生去世。1995年12月27日,在举办的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蔡楚生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

图片

郑君里(1911-1969),曾用名郑重、千里,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平岚田堡村),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
1929年,参演话剧《莎乐美》,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火山情血》。1935年,主演电影《新女性》。1937年,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理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1940年,拍摄抗战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7年,自编自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并获得个人一等奖。1951年,自编自导《我们夫妇之间》。1955年,与孙瑜联合执导《宋景诗》。1959年,他执导的《林则徐》和《聂耳》,被誉为“红烧头尾”,是上影向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1961年导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动人地描述了血吸虫病人苦妹子从绝症中获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旧社会悲欢离合的遭遇。影片较好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经验,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锐进精神。1965年,执导《李善子》,这是他人生最后一部执导的电影。
1969年4月23日,郑君里逝世,终年58岁。1979年,探讨导演艺术的著作《画外音》出版。1995年,郑君里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导演奖。

图片

陶金(1916-1986),原名陶秉钧,出生于江苏苏州,1936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黄浦江边》。1937年,他主演了影片《杨柳村》。“八一三”事变后,他加入了上海救亡演剧第四队,赶赴后方,从事宣传抗日的话剧演出。他参加了《春寒》、《芳草天涯》、《蜕变》、《日出》等话剧的演出。《新官上任》是他和妻子章曼苹在重庆合演的,轰动了山城。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陶金从上海辗转到武汉,最后抵达重庆。他与一些进步电影工作者一起参加了“中制”。此后,陆续拍摄了《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抗战题材的影片。
抗战胜利后,陶金回到上海,加入昆仑影片公司。1947年,受史东山和蔡楚生邀请,先后主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影片。
拍完这两部影片,他转入国泰影片公司。1948年与舒绣文合演了《凶手》。随后去香港,加入永华影片公司。1948年在“永华”主演了《国魂》、《山河泪》、《火葬》、《海誓》4部影片。在《火葬》中,他的演技又获得了高度赞扬。1949年主演了“长城”的《血海仇》,接着导演了《诗礼之家》。
全国解放后,陶金从香港回到上海。曾在大光明影业公司导演周璇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和平鸽》。1954年,陶金参加了影片《宋景诗》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宋景诗的亲密战友--骁勇剽悍的农民革命领袖杨殿乙的形象,受到观众的称赞。此后,陶金专门从事导演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导演了《十五贯》、《护士日记》、《苗家儿女》、《二度梅》、《齐球将》、《斗鲨》等影片。其中,他导演的戏曲片独具特色,颇有新意,深受观众的喜爱。
1981年春,陶金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美国展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年,陶金导演了影片《两姊妹》。
陶金为人诚恳,生活简朴节俭。三四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穿西装,而他的西装是在旧货摊上买的。他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计较个人名利,不喜欢出入交际场所。他对所演的角色,所导的影片,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1986年9月28日,陶金因病逝世,享年70岁。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陶金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图片

白杨,原名杨成芳,1920年4月22日生于北平,湖南汨罗人,是作家杨沫的妹妹。自幼寄养在北方农村。九岁回北京就学。1931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丫环。后相继在苞莉芭剧团、中国旅行剧团、中国舞台协会等团体任演员。因主演《梅萝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剧而崭露头角。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十字街头》,引起影坛关注。1937年参加上海影人剧团。1938年在重庆入中央电影摄影场,主演《中华儿女》、《青年中国》等影片。同时又主演了《屈原》、《日出》、《法西斯细菌》、《复活》、《罗米欧与朱丽叶》等多部话剧,成功地塑造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1946年回上海,在中电、昆仑等影片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的纱厂女工李素芬系其前期代表作。1948年主演《新闺怨》。1949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了《祝福》、《春满人间》、《为了和平》、《冬梅》等影片。1989年主演的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宋庆龄的故事》,是白杨一生中拍摄的唯一的一部电视剧,也是她为观众塑造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1996年9月18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终年76岁。

图片

上官云珠(1920-1968),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原名韦均荦,电影演员。1941年因参加《玫瑰飘零》一片的拍摄走上银幕,并参演《国色天香》、《黑衣盗》等片。抗战期间主要从事舞台表演,曾在《雷雨》、《文天祥》等多部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40年代先后在“崑仑”、“文华”、“清华”等影片公司参加拍摄和主演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太太万岁》、《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等重要影片,并成为当红影星之一,并因《乌鸦与麻雀》一片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创作个人一等奖。解放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参演了《南岛风云》、《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0余部影片,还主演了《红旗歌》、《北京人》等多部话剧,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演员。
1968年11月23日凌晨,上官云珠跳楼自杀,享年48年。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奖。

图片

舒绣文(1915-1969),出生于安徽安庆,原籍安徽省黟县九都舒村。1933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民族生存》。1935年,主演《夜来香》。1938年,主演《保卫我们的土地》。
八年抗战,舒绣文把自己所从事的演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段经历,既是舒绣文表演艺术的黄金时期,也是她进步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1946年初,舒绣文回到上海,开始她艺术历程最为辉煌的一次演出,那就是与白杨、陶金、上官云珠等一起参加上海昆仑影片公司制作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拍摄。舒绣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夫人”王丽珍的艺术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至今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部影片也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能让今天的观众欣赏到舒绣文精彩表演的一部杰作。
新中国成立后,舒绣文从香港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了电影《女司机》和《一场风波》,参加了《李时珍》的拍摄,并为《乡村女教师》、《阴谋》、《无罪的人》、《母亲》、《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影片进行配音。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猫妈妈”也是由她配音的,这一动画片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今天的观众们仍然能领略舒绣文的配音艺术。
1957年舒绣文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帘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还精心创造了《风雪夜归人》里的女学生、《带枪的人》里的打字员等不少小角色。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
1969年3月17日,舒绣文去世,终年54岁。

图片

吴茵(1909-1991),原名杨瑛,出生于天津,祖籍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上海城东女子学校国画科肄业。1934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新女性》,从此开始电影生涯。1936年经应云卫介绍加盟明星影片公司二厂,先后在“快活林”、“联华”、“电通”、“天一”、“明星”等公司拍摄了六部影片。由于她扮演的老年妇女形象诸如农妇、母亲、女佣等,多姿多彩,各色各样,一时成为三十年代末影坛上饰演老年妇女形象的知名影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茵随上海影人剧团赴重庆,后又入中华剧艺社,从事舞台剧演出,同样也是扮演老年妇女形象;她还参加了《火的洗礼》、《塞上风云》、《青年中国》等影片的拍摄。抗战胜利后吴茵返回上海,进入昆仑影业公司,把她在舞台上学习、积累的经验,迅速融汇到银幕表演创作上。拍摄过《八千里路云和月》、《遥远的爱》、《乌鸦与麻雀》等著名影片。其中《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两片为她的代表作,显示出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不凡的艺术功力,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建国后,吴茵相继在《武训传》、《我们夫妻之间》、《宋景诗》、《家庭问题》等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新女性》开始,几十年的电影生涯,她饰演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中老年妇女形象,以擅饰演“老太婆”而享誉影坛,堪称中国影坛“第一老太婆”。她的一生努力付出的心血为中国影坛独当一面,无与伦比的表演成为中国电影历程中的表演楷模。
1991年4月10日,吴茵逝世,享年82岁。1993年,由其创作的文章集《回首忆当年》出版。2005年11月,吴茵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
图片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前集(字幕)

后集(字幕)

图片

图片

秦龙,1939年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河北成安人。童年的秦龙曾参演《一江春水向东流》,扮演剧中的“抗生”。之后又连续参加了《万家灯火》《新闺怨》《乘龙快婿》《忆江南》和《马路英雄》等八部影片的演出,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童星。
1960年秦龙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6年后任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后曾任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书籍装帧和文学插图、连环画、招贴画、油画、国画创作。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实力派画家。
2021年7月10日,秦龙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图片

图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