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持续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 良师成长指南

 宝妞 2022-11-13

图片


案例: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在接受知识或思想行为上,都客观存在着先进与后进的分别。有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起来很困难,我也曾尝试单独给予辅导。辅导过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被调动起来了,可保持不了多久,学生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久而久之,作为教师,我会产生一种疲劳感和无力感。怎样才能持续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脱离后进生的行列呢?

——河北省遵化市某乡小学 代老师

图片

综合施策,提高后进生学习驱动力

山西省介休市第十中学 贺葛泉

代老师,您好!感谢您提出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辅导后进生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反复复,持续性不强,很多教师都会为此感到焦虑。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对于后进生,我们不妨进行以下思考——

找到学业落后的原因。面对后进生,我们需要弄清楚,他们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哪些学科上落后?从什么学段开始落后?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何?家长对待学生学业的态度如何?学生的自我评价如何?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调查并归档,纳入后进生的成长档案。当我们明确了问题症结所在,才能真正地对症下药。

了解后进学生的心态。后进生大部分不自信,因成绩落后长期被教师、同学低看,因此,理解、鼓励和支持是良药。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后进生在落后科目上存在畏难心态,他们不太相信自己能学好这些科目。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某些科目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这些科目存在回避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找这些学生单独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及时干预。

持续关注学生的状态。后进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反复的状态。就像您说的那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被调动起来了,可这种状态维持不了太久,学生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大部分后进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习效果差。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关心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过程,及时关注后进生相应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其他表现,并做好记录,帮助他们改变学习习惯和方法,做到授人以渔。

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有的后进生存在好几门课同时薄弱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先对容易学习的科目进行重点突破,在这些科目上有了进步之后进行总结,看看有什么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科目上,以部分科目的突破推动其他科目,实现全面发展。

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与后进生交往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很难改变的原因是师生没有达成一致,也就是教师的愿望和学生的想法不一致。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既要先和他们共同制定较低难度的近期目标,也要和他们一起制定长期目标,同时找机会和学生畅谈理想。当学生的长短期目标制定出来以后,学习就有了方向,前进就有了动力。

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原因无非几点:能力不行、方法不对、环境不好,归根到底还是动力不足。教师若能坚信“孩子一定是愿意变好的”,就可以想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驱动力,心态、状态、目标等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在多方位“关注”中提升后进生积极性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李平

代老师提出的案例非常好,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经常谈及的话题。我认为可以围绕案例中的三个关键词——“差异、调动、保持”来寻找答案。

关注学生的差异和成长规律,因材施教。

代老师执教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6—12岁孩子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差异还是很大的,即使是同龄的孩子,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也不一,所以,教师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帮辅方案,因材施教。

小学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且情绪不稳定、情感外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此段知识点较少,若教师单独辅导或家长用心,孩子成绩容易提高。重点是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通过实施灵动的高效课堂、采取灵活的作业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高段是孩子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开始对优秀的同学产生敬佩之情;喜欢自发组织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制力和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对教师的正当干涉也会进行反抗;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但意志力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这一阶段,知识点逐渐增加,也是小学出现分化的阶段,我们常说的“三四年级效应”,就是“超前教育”导致的孩子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而暴露出基础差的问题。所以,这个阶段教师要研究孩子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信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树立信心。

通过单独辅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说明学生已经有变化,教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学生的兴趣点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小品表演、学科融合、实践探索等形式,让后进生身临其境,并通过设置任务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自主探索、小组合作、集体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荣誉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评价予以鼓励,使教、学、评有机融合,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持久的积极性。

关注德育和与学生的情感连接,静待花开。

情感的连接最能激发人的内驱力。对于后进生,教师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时“头疼”要“医脚”,即加强德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淡化学习本身,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是慢的艺术,不会一劳永逸。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成功从点滴进步开始”的信念,抓养成,不动摇、不放弃,把“每天进步一点点”视为学生最大的成功,静待花开。

转化后进生要适得其“法”

河北省隆化县第一中学 姚建民

首先,改进后进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后进生由于长期懈怠造成了专注力和学习持久力不足的问题,以至于他们内心明明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行动上依然无法落实。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注力锻炼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番茄工作法”“延迟满足法”等。“番茄工作法”强调不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分配,而是通过子任务分割,将任务控制在十几或者二十几分钟之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专注状态,同时可以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看到学习成果,清楚了解自己已经完成的任务和待完成的任务。“延迟满足法”需要向学生明确在学习期间远离娱乐性的高刺激物,如游戏、视频、音乐等,但是允许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并获得一定进步之后做一些轻松愉悦的事情。

其次,改善后进生的周边氛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人会极大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案例中的学生在受到单独辅导之后被调动起热情,就说明其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学生的热情持续时间为何会如此短暂?这可能与后进生所处的学习氛围有关。因此,除了关心后进生本人的思想和行为,对其周围学习气氛的关注也不可或缺。对此,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热烈而坚定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以坚持学习为荣的思想觉悟,并为其搭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同桌,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引导其进步。

最后,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所谓教学,并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学”的考核,更是对于教师“教”的考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原因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作为自己成功的利器。在后进生的教育上,教师成功的秘诀亦是如此。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后进生转化情况记录表,记录后进生落后的表现,分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制定教育措施,并记录教育效果。这样一点一滴地记录学生进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减少因后进生短暂停滞不前而造成的疲劳感和无力感。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对后进生采用这些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后进生转化虽任重道远,但只要相信自己和学生,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有效的方法。

以错误为镜,重建学习效能感

浙江省慈溪市慈溪实验中学 吕新辉

唯分数论是造成学生学习效能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对习惯于根据分数来衡量学习质量的人来说,分数高代表知识掌握程度好、运用能力强,分数低的学生则被称作“后进生”。虽然我们相信,后进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有可能达成目标,但长期、高频地出现错误会让他们对失败充满恐惧,甚至最终放弃努力,沦为“差生”。有研究结果证明,对失败的恐惧会导致学生厌恶尝试新事物,讨厌下功夫,在面临测验等压力时表现不佳。

犯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环节,如果学生把错误看作失败,不允许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想尽一切办法避免错误,就会强化对错误的厌恶,弱化学习的成就感。相反,如果把错误当成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源,运用分类法来分析测试中的错误,找到应对解决策略,学生就可能连续获得自信,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如果A代表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B代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在测试中会出现三类错误——

第一类:A在B范围内时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试卷发下来以后,学生对错误逐一订正,如果没有经过教师讲解,也没有请教同学,自己能改正确,说明这种错误在其能力范围内。对这些错误,学生完全有能力克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测试卷跟平时的作业进行比对,如果平时也会犯这些错误,那就从改进平时的作业习惯入手,努力做到“以测试的态度对待作业”。如果只在考试过程中犯这种错误,说明考试状态存在问题,可能由于紧张导致丢分,那就引导学生养成“以作业的态度对待测试”的习惯。

第二类:A略高于B的范围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果学生无法独立订正试卷中的错误,但经教师或同学讲解后能够理解,一段时间后还能做出这道题目,说明这个知识点和能力点掌握得不够扎实。对这种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环节来改进;如果错误点是某一个章节的重点,学生却出错了,说明听课质量和作业质量没有保证,应该引导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听课、作业、反馈、改进来分析和判断,看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找到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第三类:A远远超出B的范围时一定出现的错误。“跳一跳,摘桃子”,但如果跳一大截都够不到,题目远远超过学生的水平,那么出现错误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了。教师分析、讲评过后,学生仍然不知所措,或者当时觉得听懂了,但过几天还是做不出来,就说明这个错误点远远超出其实力。学生参与测试时,继续在这个错误点上“钻牛角尖”就不是明智之举,而应该在夯实基础之后再来完成这些高难度题目。

从实践结果来看,如果学生经过努力改进后能够在测试中解决第一、二类错误,那么该学科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当前两类错误大幅度减少时,说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就可以针对第三类错误进行专门的训练,提高攻克难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错误为镜,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纠偏、调整、改进,从易到难,实现在巩固基础上不断提升的目标,体验分阶段、有步骤、连续性进步带来的成就感,最终重新建立学习效能感。


读懂“学习需求”缺失背后的“态度情绪”难题

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清河湾中学 吕思静

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任何一个班级,在相对的比较中,无一例外都会有。因此,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成为所有教师倾尽全力却收效不佳的工作难题。一对一辅导、同学互助、分层教学、正向激励也许都尝试过,取得过一点成绩,但最终收效甚微。因为后进生虽普遍存在,但组成结构却大不相同。能最终取得成效的,往往是那些很想好好学,但是因为基础差而慢慢落下的学生,教师等一等、补一补,鼓励鼓励,他们会追上来。

真正带给教师挫败感的,是盯着能好一点、稍微放松就回到原地,甚至是对读书学习完全无所谓的学生。所以,教师面对的不是学生“知识学习”上的困难,而是“态度情绪”上的难题。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区分,“读书学习”究竟是谁的需求?以惯性思维来看,当然是学生,因为考大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收获更多生命的选择。但事实上,学生的想法未必如我们所料,他们可能会扁平地将“读书学习”等同于“找好工作、挣高工资、住大房子”等物质追求,而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能够赚钱的方式似乎已经不局限于“读书学习”这一座独木桥,网络带货、游戏直播等方式正席卷学生懵懂的认知,误以为自己也可以随时拥有那般生活。同时,当下的学生处在物质并不那么匮乏的时期,“我不读书也有饭吃有房住,为什么还要努力”的说法成为他们对待教师的苦口婆心的一种抵抗。但作为教师、家长,我们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的现象,了解“网红”风潮或许会像当年的传呼机一样迅速兴起又渐渐没落,用实在的本领和永久的学习能力积极迎接未来的种种变化与挑战,才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不二法门。所以,在学生的认知无法达到的前提下,“读书学习”事实上更像是教师、家长的需求,而非学生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学习需求如何产生?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的核心在于,与真实生活保持“连接”。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剥离”:“你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你读书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我”……这种“剥离”让不少学生陷入“个人”的泥潭,误以为只要对自己负责就足够。继而他们会想到:选择读书或不读书、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不也是自己的自由吗?从而逐渐失去对别人(家庭、同学、社会)的责任感,沉湎于个人的及时享乐,找不到学习乃至人生的价值感。这就是我们见到过的“自暴自弃”“无所谓”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简单来说,一方面,教师要适时明确地告诉学生“你有进步,让我感觉很有价值”“你今天上课认真听了,我觉得我的课一定是讲得更好了”,赋予学生学习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家校共育等,更多地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在生活中展现学科能力。学生看到了知识的“用处”,也就更能激发学习的需求,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

解决了学生深层次的“态度情绪”问题,就像是种下了一粒种子,也许这粒种子并不在我们与之相伴的教育阶段开花结果,但它总会发芽、生长。这也是我们为学生的生命注入的一份爱的力量。



下一期话题:

话题1:如何在教学中设置好问题?

问题引领课堂。好问题是实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润滑剂;好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中充满了无效问题,要么老师设问过难,要么设问过于简单。如何在教学中设置好问题,引领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甘肃一老师

问题2:如何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的实施对一线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新课标提出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做到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也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方面笔者心存困惑,教师该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怎样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怎样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河北省高碑店市某小学 蔡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