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14亿中国人应当知道这位神秘天才的名字。

 华人星光 2022-11-13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作者:华人星光

健康码、行程码,和大家相伴1000天了,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有大量消息说,

一个叫马晓东的天才,是这两个码的发明者,事实上这是一则谣传。

不过有意思的是,

网友“扒”出的这位马晓东,还真一点都不简单。

三年疫情,其实一直有“一双眼睛”,

盯紧了病毒的踪影,创造“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马晓东,天才,神秘,年轻到不可思议,更厉害到无法想象。

马晓东出生于宁夏固原县,那里群山环绕,人们靠种地为生。

当他从这个小县城走出,以全市理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时,被称为“草根逆袭”,才华奋斗逆袭人生,

他的未来充满了不可思议。

2006年,他接触了这个世界上,十分顶尖也十分神秘的东西:

大数据分布式计算技术。不过那个时候的大数据,

在国内几乎是没有概念的,一切只存在于想象。

打个比方,

当时你要和别人谈大数据,

就好像你在还没有电话的年代,大谈智能手机是个什么什么模样。

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总是能看到10年,20年之后的世界,

而马晓东正是这样一个,对科研无比痴迷的狂热爱好者。

他沉迷大数据一发不可收拾,

发掘、收获、颠覆、钻研,

当他从知识的海洋里猛一抬头,

才发现自己早已蜕变,一骑绝尘的传奇,书写历历。

他“玩”数据是出了名的,

在学校带领百人科技俱乐部,让数据在掌心跳舞,

尤其对Hadoop hive的优化、源码全码解析, 至今位居百度搜索首页,被各大技术平台转载和学习。“玩着玩着”,马晓东出大名了,你知道第一批找他合作的是什么人吗?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搜索引擎:谷歌,是全球八大电脑公司里最大一家:IBM,还有我国国家云计算重点实验。

这三家团队,同时来找马晓东,那段时间他应该挺忙的,

一边要和谷歌、IBM合作,完成大数据商业项目;同时在国家云计算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博士学者一起负责,国家863云计算大数据研发项目,和论文编写,那个时候,他才21岁,读大一......

恰同学少年,虎步龙行,仗剑无双,“风”一般的马晓东,注定才能得尽展露,前程似锦繁花。

2010年刚毕业,“500年前的家人”就赶紧来找他,放豪言要搞件大事。

这个“家人”便是马云,马云也是“疯一样的男子”,很有钱却很愁,愁什么呢?那时阿里巴巴服务器是IBM的,数据库是甲骨文,储存设备是EMC,要是把阿里比作是个中国人,那支撑它的两条腿却是外国人的。马云愁啊愁,靠国外技术“饮鸩止渴”,万一哪天人家把腿拆了,那肯定会要了阿里的命。于是马云要搞两件大事:云计算,大数据。

在找到马晓东之前,阿里先立项的是云计算,云计算被称为“异想天开的神话”,

马化腾不看好:“云计算是'阿凡达’哦,过个几百年,就有啦。”李彦宏不认可:“云计算嘛,新瓶装旧酒。”

而大数据和云计算一样的“天马行空”,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都是提供庞大计算力,但大数据是要依托云计算的,

可以说,要实现大数据,会比完成“神话”云计算还要难一点。破空而起,造一个云计算、大数据的“神话世界”!这本就是一个“疯子”的想法,可这两个姓马的男人却一拍即合,马晓东加入了阿里巴巴,成为大数据首席项目负责人,当时他只有24岁,是淘宝最年轻的核心数据项目负责人。

之后一年时间,他全程参与平台框架构建,

负责所有的淘宝大数据,优化器等等核心项目。只是也许因为大数据更难,

人们对此仍不了解,市场热炒“云计算”,大数据却无人问津,有人说,这听着都一头雾水的东西,有那么难,还不如就用国外的,你自己研发,这不是放着高铁不坐,非要骑个自行车?马晓东认准要走的路,

无论风浪多大不肯回头。

第二年,马晓东辞去阿里高职,创办国云数据。背靠阿里这棵大树,做数据都那么难,

势单力孤自己创业,能行吗?他到处找投资人,说大数据是个什么什么东西,有什么什么好处,投资人听得云里雾里,看他的目光,就像当年马云给大佬们讲互联网,大佬们说这是个骗子时一样。

好不容易成立了公司,四个人蜗挤在10平米的房间里,每天工作将近18个小时,做出第一款产品,失败,第二款,毙掉,第三款......马晓东说:“最低迷的时候,大家也都不知道怎么办,不过一个人也没有走,我们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

恰此时,美国大数据企业陆续上市,业内终于逐渐认识大数据的好处,但因为中国后知后觉,我们的数据产品都是国外提供,人家定价,张口50万一套,500万一套,嫌贵?爱用不用,即便一些中小企业咬咬牙购买了,可一个不高兴,人家分分钟能给你“断供”。马晓东看到这个局面,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大数据产品的决心:他要让所有企业都采用大数据,而且用得起!

经历过委屈和不甘,怀抱着执着和坚持,艰难的时光直到2013年,

他终于成功研发出“大数据魔镜”,从这一刻开始,随着大数据的到来,中国企业的大数据分析架构,再也不用依赖于国外,我们终于有了,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产品!

这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为我国各地区及决策部门、大中小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智能产品”。虽看不到摸不着,但它能管理的这些方方面面,却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数据魔镜应用于社会:

大数据魔镜应用于管理:

大数据魔镜应用于业务:

也许在大数据遍地开花的今天,我们习以为常,但在过去,当马晓东把大数据,从一个梦变成真实的年代,无异于是一次“神话”的创造,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

马晓东提倡将“大数据魔镜”,

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这个专利费用本是天价啊。

2013年,马晓东被苏州工业园区,任命为“智慧城市大数据组”组长,负责大数据项目规划,这一决定被国家录入,《 智慧城市经典案例》全书。也从这时候起,

中国的大数据时代到来了,行业领军者,年仅27岁的马晓东!

第二年他被国家授予,“中国十大时代楷模青年”称号,国云数据荣登,“中国大数据服务客户满意首选品牌”。如今的国云数据,从负债累累走到大数据行业的NO.1,现已成功实施了包括,中石油、京东商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解放军总参等大数据智能项目。

牛人身上,总是肩负着更多的历史使命,2015年,他提议发起,“大数据人才公益计划”,让四千万学生能够接触大数据,学习大数据。他说:“用数据说话,这是我们的使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这些学生接触大数据,

使用大数据,中国才有未来。”

这些年来,通过结合大数据下面情况正在发生:每年可能为企业节省数十亿美元;

为成千上万车辆规划交通路线,躲避拥堵;

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发生。

谷歌利用搜索关键词预测禽流感散布。

医疗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储存搜索海量数据......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马晓东说:“如果中国企业都开始使用数据,那将是多大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我们国云的使命。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大数据成为中国企业标配,让企业与数据对话。”尤其是三年来,如何抗击新冠病毒,如何追根朔源零号病人,

如何追寻感染人群,大数据就像一双“眼睛”,成为盯着病毒的至关重要一环。

比如曾经通过大数据,直接分析出武汉500万人具体流向,当各个省市都清楚武汉人员流入情况,病毒也就遭到迅速围追堵截。

比如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确诊患者同乘过一辆车怎么办?推出的“新冠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便是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工具。

再比如北京遭到病毒反扑,以最短时间利用大数据,寻找到35.5万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疫情得到精准防控。还有健康码、行程码的发明,

其实也是基于大数据的运用。

前段时间,研究机构罗汉堂,开发出全球第一个,大数据疫情经济追踪体系。大数据,曾在疫苗到来之前,正在帮助我们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尽快控制疫情。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大数据不光在今时今日至关重要,更会成为未来科技的制高地。而我国大数据领军者马晓东,正在这条奋斗路上,他满怀希冀:“大数据的未来一定在中国!”

我们有很多技术,都是靠着自主创新杀出了一条血路:任正非为研究芯片投入15年;阿里巴巴为研发出云计算耗尽10年;马晓东,8年苦心孤诣研发大数据......到今天,这些曾不被人看好,在黑暗中挣扎的勇敢创新,成了我们最宝贵的力量,这背后离不开科学家、企业家的奉献,我们中国,就是靠这样,永不止息的独立自主精神,一点点崛起强大,一点点摆脱被“卡脖子”的痛苦!

在过去异想天开,在将来习以为常,这就是中国技术!今天,为马晓东点赞,

尽管是一则谣传让我们认识了他,可他为中国大数据技术,走上制高地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科技未来所付出的满腔热忱,实实在在是值得我们所有人知道!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