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及其分布 在地理学中,民族的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民族是区域内陆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古老的地理著作中,民族总是被描述的内容;第二,研究各民族历史形成及地理分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第三,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生产活动及经营方式、宗教信仰与语言文字、居住形式及生活特点等,构成社会文化要素的具体内容,各地的社会文化现象,无不落实在特定的民族分布地域。 我们所讲的民族,常常是指广义的“民族”而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广义的民族应包括四个类型,即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斯大林曾科学地定义狭义的民族,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狭义的民族是广义民族的最高发展阶段,它是从前3个民族类型中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它的特征也是由前3个民族类型发展而来的,当然,处于较低级发展阶段的前3个民族类型,均不能充分表现出狭义民族所具有的全部特征。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在于:民族是按照语言、地域、经济活动、风俗、心理特征等作为划分标志,属于社会学的范畴;而种族是根据人们的体质形态加以区分的,因而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一个民族的分布范围,它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莫不与这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个民族一旦形成,它就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世代相传。因此,探讨民族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的地理分布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文地理现象。全世界目前共有2000多个民族,它们的人数多少不等,其中有7个民族人口在1亿以上。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民族,人口达10亿多。其它人口超一亿的民族有印度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日本大和族和巴西族。人口在5000万以上,1亿以下的民族有8个,包括德意志族、比哈尔族(印)、意大利族、爪哇族、泰卢固族(印)、英格兰族、朝鲜族等。人口在5000万人以下、1000万以上的民族共有47个。 从各洲民族分布看,亚洲是世界上民族构成最复杂的一个洲,总计有1000多个民族分布在亚洲。其中,汉族和印度斯坦族的人口最多,超过1亿人口的还有日本大和族和孟加拉族。在亚洲各国中,民族关系比较单纯,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95%以上的国家有朝鲜、日本、孟加拉国以及西亚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以主体民族为主,同时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缅甸、土耳其等;同时存在几个民族,且人口最多不超过半数的多民族国家有伊朗、阿富汗、泰国等;民族构成异常复杂的国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欧洲是世界各洲中民族构成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个洲,共有100多个民族。在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也有一些国家的民族构成较为复杂,例如瑞士、西班牙、英国、比利时等国。 非洲的民族构成也很复杂,非洲的现代民族结合过程刚刚开始,部落和部族所占的比重特别大。目前,非洲约有近300个民族和其他人们共同体,共居住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尼日利亚境内民族最为复杂,约有50个民族,埃塞俄比亚约有35个民族。 美洲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二三百年来欧洲移民有很大关系。不同的种族和民族的人们从各大洲来到美洲,经与土著居民交往和融合,逐渐形成现今各国的民族。例如美利坚民族是由来自欧洲的白种人后裔、非洲的黑人后裔、亚洲的黄种人后裔等各种人种混杂而成的。 此外,大洋洲的民族发展过程和构成特点与美洲相类似,由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两部分组成。外来移民以欧洲白人为主,其中以英国人为最多,还包括美国人、日本人、华人和印度人等。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1.9%,在55个少数民族之间,人口数量也极其悬殊,最多的壮族达1548.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7%,最少的珞巴族仅2312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一。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满、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8个少数民族。这18个民族的总人口达8000多万人,约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0%。10万—1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有傈僳、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土、柯尔克孜、羌、景颇、达斡尔、仫佬、锡伯等14个民族。1万—10万的有撒拉、布朗、毛难、阿昌、塔吉克、怒、鄂温克、崩龙、普米、门巴、基诺、乌孜别克、俄罗斯、德昂、保安、裕固、京等。1万人以下的有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等民族。此外,在云南、西藏等省(区)还有一些尚待识别的民族成分,全国共有74.9万人。 (二)语言及其分布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工具。语言本身虽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但语言构成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分析和研究一个区域的人文现象特征时,语言成为组成要素之一,也就是说,语言本身存在着地域差异,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声语言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它一发即逝,不能久远流传。为了适应语言社会交际功能发展的需要,人类经过长期摸索,终于创造了记录有声语言的书面符号,即文字。因此,用于交际的语言形式有两种,一为口头语言,即交谈双方口耳相传,以语言为媒介传递信息;一为书面语言,即通过书写或印刷的书面文字符号为媒介来传递信息。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上各种社会现象的变化,如语言社团成员结构的变化;不同语言社团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宗教的传播;商业贸易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都会对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 世界语言种类的划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语言缺乏调查和研究,因此,无法确切地说出世界语种的数量。据一些语言学家提供的数字,世界的语言(包括已经消亡的语言在内)约有2500~5000种。一般认为,现在使用的语言有3000~4000种,其中有70%没有文学。 各种语言的使用人数悬殊极大。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达10亿人。有的语言使用人数很少,如前苏联境内的沃德语,使用人数仅50人左右。除汉语外,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人的有以下16种语言:①英语(3.5亿);②俄语(2.4亿);③西班牙语(2·1亿);④印地语(1·8亿);⑤印度尼西亚语(1.3亿);⑥阿拉伯语(1.27亿);⑦孟加拉语(1.25亿);⑧日语(1.16亿);⑨葡萄牙语(1.15亿);⑩德语(1亿);(11)法语(0.9亿);(12)意大利语(0.65亿);(13)旁遮普语(0.6亿);(14)朝鲜语(0.56亿);(15)泰卢固语(0.52亿);(16)越南语(0·5亿)。 各国使用的语言种类也极不平衡。有些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比较单一,如德国和奥地利的居民全部讲德语;波兰全国通用波兰语;日本除约50万人操朝鲜语外,其他人均使用日语。有些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却非常繁杂,如美洲印第安语约有1000种以上,非洲的语言也有近千种,新几内亚一个岛屿就有约700种语言。印度有150多种语言,坦桑尼亚近120种,我国有50多种。各种语言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其次为法语、西班牙语。 各种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各有差异,如联合国确定英、法、西、俄、汉、阿拉伯等6种语言为它的工作语言。多数国家有法定的国语或官方语言。有些国家的官方语言还不止一种,如比利时有佛莱芒语和法语两种官方语言,瑞士的官方语言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托罗曼语4种,新加坡也有马来语、泰米尔语、汉语和英语4种官方语言。有些国家还有地方性官方语言,如印度规定印地语为国语,乌尔都语为穆斯林用官方语言,英语为正式联系语言,同时还规定孟加拉语为西孟加拉邦的邦官方语言,泰卢固语为安得拉邦的邦官方语言,等等。 现代世界,有不少国家或地区的居民能操两种语言,这种双语现象在瑞士、加拿大、比利时、英国、法国和美国都相当普遍。在我国,有不少民族既能操本民族语,又能讲汉语。在欧洲,还存在一种多语现象,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些以法语为母语的人,会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讲不同的语言,甚至对同一个人,当有旁人在场时说一种语言,无人在场时又说另一种语言。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人口以及语言本身的作用,世界语言是错综复杂的。为了深入研究各种语言的区别与联系,语言学家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了谱系分类,即把具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划为同一语系,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等等。在同一语系内部,又可按关系的疏密程度分为语族和语支。如汉藏语系又可分为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藏缅语族又可分为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和彝语支。再如印欧语系可分为日耳曼、罗曼、凯尔特、斯拉夫、印度-伊朗等语族;日耳曼语族又可分为两个语支,罗曼语族又可分为东、西两个语支,斯拉夫语族又可分为东、西南两个语支。 中国绝大多数民族的语言属于上述的汉藏语系。此外,还有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西北语支的哈萨克语和东南语支的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以及柯尔克孜语、裕固语和塔塔尔语;阿尔泰语系的另二个语族是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前者如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斡尔语、保安语,后者如鄂温克语、鄂伦春语、锡伯语、赫哲语和满语等。中国的高山族诸语言是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而佤族则又属于澳斯待罗-亚细亚语系(南亚语系)。 1.亚洲语言分布 亚洲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阿尔泰语系,及日本和朝鲜语系等。 (1)汉藏语系 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约有10多亿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该语系由汉语族、泰语族、壮侗语族、藏缅语族和苗瑶语族等组成。 (2)南亚语系 主要分布在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一些地方。包括分布在印度支那半岛东部沿海狭长地带的越语族,主要聚集在柬埔寨的孟-高语族;马六甲语族;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山区和东北部的蒙达语族。 (3)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约有1.5亿人。 (4)达罗毗荼语系 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居民人数约有1亿多。 (5)印欧语系 主要包括分布在南亚的印度语族;分布在伊朗和阿富汗等地区的伊朗语族;以及亚美尼亚语族等。 (6)闪含语系 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人、亚述人及犹太人所使用的语言属闪含语系,西亚为其主要分布地区。 (7)阿尔泰语系 分布在亚洲中部西起土耳其,东至太平洋的辽阔地域,由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等组成。 2.欧洲语言分布 欧洲语言可分为印欧、乌拉尔和高加索等语系。 (1)印欧语系 包括斯拉夫语族、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凯尔特语族等,是欧洲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德语、瑞典语、俄语等均属印欧语系。 (2)乌拉尔语系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欧洲北部和中部等。包括芬兰语、匈牙利语等。 (3)高加索语系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地区。 3.非洲语言分布 非洲语言种类繁多,约有1000多种。但是绝大多数语言仅口头流传而无书面语。非洲语言可分为4个语系。 (1)闪含语系主要分布在北非、东北非和中非的一些地方,人数约占全洲的1/3。包括阿拉伯语族、闪米特语族、含米特语族、乍得语族等。 (2)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由5个语族构成,包括西大西洋语族(西非大西洋沿岸各国)、曼代语族(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一带)、沃尔特语族(西非内陆地区)、克瓦语族(几内亚湾沿岸各国)和贝努埃-刚果语族(赤道以南非洲广大地区)。 此外,非洲尚有分布在赤道以北、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和尼罗河上游一带辽阔的内陆地区的尼罗-撒哈拉语系,分布于非洲西南缘的伊科桑语系,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美洲和大洋洲的语言构成及其分布与移民的关系极大,它们的语言大致均由印欧语系和土著语言组成。如大洋洲除印欧语系外,尚有巴布亚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及土著澳大利亚语。美洲除印欧语系外,有分布于中美洲、安第斯山区及加拿大北部的印第安语,以及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