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虹古桥散落的石料

 苏迷 2022-11-13

  沈泾潜

  今年央视春晩成功推出的《只此青绿》节目,演绎了北宋王希孟所画的经典画作《千里江山图》,让无数观众陶醉,也让画中出现的吴江垂虹桥(前身或模型)又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垂虹桥是我国历史上桥身最长、桥洞最多的古石拱桥,也是吴江的文化名片之一。可惜,这座闻名遐迩的古桥,坍塌至今已经55年,有多少人扼腕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念和眷恋,特别是那些长期居住在吴江松陵的老人,至今念念不忘这座被习惯称作“长桥”的古桥,闲暇之时,他们总爱在垂虹残桥边走走看看,寄寓他们的乡愁。

  垂虹桥最早建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的夏季,当时的吴江县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廷坚(字世美)为兴办县学劝捐得钱百万缗,但朝廷下令不得新建学校,他们就将此款用来建桥。当时建的是木桥,整座桥梁用木以万计,长一千余尺。桥中央加宽建一座楼阁,匾曰“垂虹”,两堍各建一亭,匾上均题“利往”两字。因此,这座桥被称为“利往桥”“垂虹桥”,俗称“长桥”。

  此后该桥几度毁坏、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吴江州判官张显祖请嘉兴匠人姚行满主持,易石重建,长1300多尺,62孔,中有三大孔可通大船。之后古桥又几经毁损和重修,1957年8月,垂虹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存47孔。1967年5月2日晚间,古桥部分桥孔倒塌,桥石被陆续拆走。1985年,吴江县粮食局施工建房挖出古桥西端遗迹8孔半。是年,吴江县政府进行复原性大修,建垂虹桥遗址公园。1986年7月1日,垂虹桥遗迹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吴江市政府又拨款修东端遗存,与周边新建华严塔、计成纪念馆等组成“垂虹景区”。2019年10月,垂虹断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建成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对垂虹桥多有颂扬,目前可见的诗词文章达400余篇首。垂虹桥同样也让我痴迷。看着残缺的垂虹桥,我不禁想到,那些倒塌的石料到哪里去了呢?

  要弄清这一问题,需要从元代说起。当时大量开采和使用武康石、青石,所以当时的桥梁使用武康石、青石相当普遍。后来武康石逐渐退出,青石成了桥梁建材的主流。到了清朝,据说因“清”与“青”同音,使用青石犯忌,吴地的桥梁开始大量使用黄砂石(金山石、花岗石)。垂虹桥在元泰定二年改建为石桥,材质应该以武康石、青石为主。自建石桥开始至1967年5月2日坍损,其间642年间共修缮、重建10次,特别是康熙五年(1666)以后,垂虹桥历经5次修缮,基本上不用青石,所以这座桥的材质成为武康石、青石与黄砂石的混合。

  众所周知,石料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建造河道石驳岸、河埠和桥墩;农村造房子可以作夯基石;在农村大集体时建造工场也用得着;许多窑厂还把青石砸碎后送石灰窑烧石灰,等等。垂虹桥石料的主要散落时间是在桥塌的1967年5月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运输主要靠水运且机械化程度不高,那些沉重的石料一般不会运得太远。

  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以垂虹桥为中心,沿着松陵的河港浜头、小区巷口弄堂寻找,并请教知情人士,终于找到了一批落散的垂虹古桥石料。

  其中有的位于垂虹桥附近,比如在东虹桥下、景虹苑、垂虹闸站、中山河驳岸上,主要是青石,离垂虹桥只有几十米。观其形状、大小长短、风化程度,可以断定就是垂虹桥石。

  新桥河、航前街、新盛河、中山桥、金家埭、富家桥、花园河等30多地砌筑的2000余块青石,以及中山桥下石驳岸上的青石条(刻有石雕花纹图案),花园河居民宅基地上躺着的拱形桥洞青石,泰安桥下石驳岸镶嵌的桥头方形青石,也都和垂虹桥用料基本相似,应该都来自垂虹桥。

  盼望有关部门能对这些石料进行鉴定,如果确实是历史悠久、承载着动人故事和传说的垂虹桥石料,应尽快统一收集,并让它们回归原处,让垂虹桥再现当年的迷人风姿,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徜徉、怀古和展望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