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 | 不负盛夏,整装出发

 林中吉祥鸟 2022-11-13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对于古人来说,夏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被称为“夏节”、“夏至节”。

《三礼义宗》中记载:“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这也道出了夏至的“至”之由来,阳气到达鼎盛,阴气开始萌发,阳光直射到最北端。

感受过小满的人生智慧,欣赏过芒种的风吹麦浪,我们走进了夏至,这个代表着极致、转折与开始的人间好时节。


图片
留给梦的时间,越来越长

最北端的太阳、最长的白昼、最短的影子。“极致”过后,日渐短,夜渐长,梦也长。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杆无影”的景象,北半球的白昼时长达到极限,并且越往北白昼越长。

图片

图:《钦定授时通考》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作为太阳直射的转折点,自夏至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将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渐短,黑夜渐长,留给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图片
三候自然景,盛夏人生欢

阴气生而阳气始衰。在此消彼长中保持动态平衡,这是自然大道,也是节气中的人生智慧。

“夏至一阴生”。夏至在阳气到达极致后开始衰落,阴气逐渐萌发,喜阳的生物开始衰退,喜阴的生物则开始出现,自然规律下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属阳,因为感知阴气萌生而鹿角脱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林中小鹿呦呦欢鸣,悠然自得,一派祥和的夏日景象。

二候,蝉始鸣。蝉鸣声声,正是很多人记忆里夏天的背景音。在清代画家程鸣的《捕蝉图》中,林阴之下,几名捕蝉儿童戏耍其间,形态各异,充满童趣。

图片

图:清代程鸣《捕蝉图》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的“夏之半”而得名。《故宫知时节》中提到:“夏至三候半夏生这项物候标识,也是在借用'半夏’之名,提示人们'夏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图片
喧闹难测的雨,意蕴悠长的诗

变幻莫测的雨,浸润着诗意正浓的盛夏时光,展现一幅幅夏至雨天风情画卷。

二十四个节气中,降水量最大的就是夏至,夏至也因此被称为“水节”或“水节气”。

夏至期间,我国不少地方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局地性增强,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出现“田野两侧,晴雨各半”的奇妙风景。东北地区冷涡活跃,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尤为多发。南方暖湿气流活跃,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地处于梅雨季,雨带常在江淮到江南一带摆动,强降雨频现。据中国天气网统计,常年夏至节气期间是西南、江汉、江淮一带全年中雨水最丰沛的时段。

图片

图:来源于中国天气网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藉其抒发情怀,有雨后绚烂的彩虹“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有鼓噪的蛙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放牛的牧童“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更有夏至天气的绝妙借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通过一句句意蕴悠长的诗句,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默然相逢,感受夏至雨的前世与今生。


图片
习俗里的夏至,精彩不止于此

古老而蕴含智慧的节气习俗,或流传至今,或淡忘于岁月,都是镌刻在时光里的文化记忆

《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在古人看来,冬至阳气逐渐萌生所以人们互相道贺,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阴气萌发,因此并不庆贺。夏至时庆典活动不多,人们更加注重休养身体,低调享受夏至之趣。

有祭祀。从周代开始,夏至就有了祭祀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周礼》记载:以夏至日,致地方物魅“,“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地祇皆出”。虽然冬至和夏至都是重要的祭祀节点,但不同的是冬至祭天而夏至祭地。

有礼品。《酉阳杂俎·礼异》里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在古代,夏至时流行女子之间相互赠送扇子、脂粉等物。扇子用来扇风纳凉,脂粉用来消除汗味,既有趣又实用。

还有美食。“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时新麦登场,这一天吃面有品尝新麦、庆祝丰收之意。《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当时北京地区夏至这天家家都吃冷淘面。在南方,夏至吃面也是一项重要习俗,并且种类繁多。

图片

图片
END

互动话题:在你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夏至习俗吗?欢迎到留言区与大家互动分享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