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明堂五藏论》

 醒真 2022-11-14
敦煌《明堂五论》
敦煌出土的《明堂五论》,是一篇相对完整的论述五脏生理与病理的文献;惜史志目录无收录此书,作者亦不知是谁。根据书中所引《玉匮针经》及避讳字,马继兴先生推断其成书于六朝,抄录于唐初。
《明堂五论》明显融合了部分印度医学的理论,籍此可观六朝、晋唐时期,中印医学交流之概貌。以马继兴先生释文(马继兴著. 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29-35.,将《明堂五藏论》内容,附下,供同仁参考。

图片

《明堂五藏论》
夫万形之内,以人为贵;立身之道,以孝为先。纳阴阳而所生,成乾坤而所长。所以四大假合,五谷咨身,立形躯于世间,看明堂而医疗。只如明堂二字,其义不轻。明者命也,堂者躯也。此是轩辕之所造、岐伯之所论也。
知客按:“立身之道,以孝为先”儒家之思想,而“四大假合,五谷咨身”则是佛家之教义。
言人身有三百六十[/](按:有释为“俞”字,可参)[/]之竖也。又有三百八十四魂,魂魄不住,通利往来。夫人在身有六百四十九穴,三百六十五穴气,二百八十四穴是风。关内有三十五穴,准[/]不可针灸。
知客按:“三百六十五穴气,二百八十四穴是风”,此与中医理论颇为不同。
又二十八种血脉,故称二十八宿。长一百二十丈,计一千二百尺。其脉有五色:肝脉青,心脉赤,肺脉白,脾脉黄,肾脉黑。按《玉匮针经》所说:人之血脉,状如江河绕身,长流不住。春三月,一日一夜流转二百四十遭;夏三月,一日一夜流转一百八十遭;秋三月,一日一夜流转一百二十遭;冬三月,一日一夜流转六十遭。□□□减一遭,是寒即注冷,是热即注风
知客按:季节不同,血脉流转速度不同,古人或已观察到循环系统在不同时节的不同流速。春夏秋冬,一昼夜的流转分别为:24018012060,呈60倍数递减。“是寒即注冷,是热即注风”是印度医学理论。
心以上至头为上焦,心以下到脐为中焦,脐以下到足是下焦。上焦名三管,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甫。三焦者,有名无形。
知客按:此三焦,以部位划分之,同《脉经》《删繁》《中藏》。
内有五脏,以像五行,合于六腑,以应六律。
肝与胆第一
肝者,魂藏,东方甲乙木,其位在震,春王七十二日。肝者,干也,从官三千六百人。生于亥,王于卯,病于巳,死于午,墓于未。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有六童子,三玉女。首于肝,其形直,其忌庚辛日,其肠卉走,其兽青龙,其畜虎兔,其数八,其属岁星,其神九,其音角,其色青,其兵第一。上通于目,内主筋,知目和即能辨五色。左为眼属甲,右为目属乙。故知肝热,眼内多眵;肝不足,转筋爪干;肝实,左胁下痛;肝积气,如覆杯在左胁下;肝劳,四肢无力。肝病,倍明闭目。肝俞在人背第九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肝与胆合,名为清净之府。胆者,敬也。胆为将军,从官三千六百人,胆神六人。胆为贯也,决曹使孙,能怒能喜,能罡能属。胆重三两三铢,长三寸三分,横二寸五分,亭精汁三合。故知胆热,昼夜多睡;胆冷,无睡多闷;胆风,口吐清水。胆俞在背第九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知客按:“胆风,口吐清水”,似为印度医学理论。

心与小肠第二
心者谶也。所诚谶物徵,无事不贯。心为帝王,监令四方,从官三千六百人。受气于巳,生于乙,王于庚,病于癸,死于申。心重十二两,中有三毛七孔,状于鸡子形。心热,舌上生疮;心冷,痰逆恶心。心俞在人背第十一椎两傍,各相去寸半是也。
心与小肠合,各为水谷之腑。肠者,畅也,又名水曹,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定血脉,和利精神。故知小肠热,即便漩如金色;小肠冷,即便漩如白色;肠盛,即阳道生疮。小肠俞在人背第十一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肺与大肠第三
肺者,傍也。肺为华盖,又为丞相。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二耳。外连于鼻,内主于皮。故知肺风,鼻塞脑疼;肺热,即皮上生疮。肺俞在人背第十三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肺与大肠合,名为行道传送之腑,长一丈二尺,象十二月。故知大肠热,即肛门生疮;大肠冷,即脱肛下痢。大肠俞在背第十三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脾与胃第四
脾与胃合,受盛之府。脾者,裨也,为言裨助胃气。故知脾热,唇干生疮;脾冷,不思饮食。脾俞在人背第八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胃者,为也。长二尺四寸,受水谷三斗五升,当流二十四升为满,以应二十四气。定血脉,和利精神,是胃之精气。胃俞在人背第十八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肾与膀胱第五
肾与膀胱合,名为命门之腑。肾者,引也,为言引水谷,和利精神。故肾实,耳聋。肾风,耳鸣肿痒。耳为肾司。肾重一斤二两;肾为列女,左右各一,肾俞在人背第十二椎两傍,各相去一寸半是也。
又言:上医察色,中医听声,下医诊候。医者,意也。须明经脉,善会方书,又会阴阳,是名三代医也

知客按:“须明经脉,善会方书,又会阴阳,是名三代医也”,此同唐·孔颖达所论“医之三世”。孔颖达于《礼记正义》中言:“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

“须明经脉”对应《黄帝针灸》;“善会方书”对应《神农本草》;“又会阴阳”或为《素女脉诀》。

《明堂五藏论》一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