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毕生大爱献给鸟类事业

 菖蒲泛舟 2022-11-14

蒋滨建 文

  11月18日,是郑作新院士的110周年诞辰。郑作新(1906~1998),福建长乐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动物学家、中国鸟类学界泰斗、中国鸟类研究和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使我国鸟类学研究走向世界,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为世界鸟类学研究与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世界鸟类学界誉为一代宗师。爱国情怀

  1906年11月18日,郑作新生于福州鼓山一个职员的家庭。他从小刻苦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中学时,他连跳了两级,年仅15岁就毕业了,后被破格录取,成为福建协和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他还提前半年大学毕业,考入美国名牌大学密歇根大学。经历了艰难的勤工俭学生活,他的博士论文《林蛙生殖细胞发育史》发表在德国权威杂志上。1930年6月,他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博士,还获得了“金钥匙奖”。

  1930年9月,郑作新婉言谢绝了密歇根大学导师的盛情挽留,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回到阔别四年的母校福建协和大学任教,长达18年,历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教务长、理学院院长等职。1932年,他写成了我国大学生物学的第一部教科书及系列教材。当时国内的鸟类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他经常利用清晨、周末或寒暑假,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并采集鱼、蛙及鸟类标本,让学生们知道我国鸟类繁多及生物界的多样性,以树立人类与鸟类、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迁至邵武。邵武是一处鸟类的天堂,郑作新在这里如鸟归林,经过3年的艰苦科考,对鸟类的类别、习性、迁徙、繁殖以及分布数量等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在福建协和大学的《生物学报》上,郑作新发表了国内第一篇关于国内鸟类种类及其生态的报告。

  1945年4月,郑作新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任为客座教授赴美进行学术交流,他抓紧在美的有限时间,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记录了所有流散在美国的鸟类标本,查阅了所有的相关资料。1946年9月,他回到福州,并带回了满满的两大箱资料和笔记。抗战胜利后,福建协和大学回迁福州魁岐原址。他继续在福建协和大学任职,后到南京国立编译馆任自然科学编纂,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远走高飞”

  1950年,郑作新奉命到北京筹办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并任秘书长。他潜心鸟类学研究,亲自率领科考队,对我国动物进行了综合考察和全盘研究。

  每年的春秋两季,郑作新都要泡在山林里观察研究鸟类,与鸟为伴,以林为家,只有到了雪花飘飘的季节,才会“冬眠”在家,一直到70多岁还经常“远走高飞”。1955年,在云南金边地区考察鸟兽,郑作新被他骑着的一匹“欺生”的军马甩到―块大石头上,险些摔断肋骨。5年之后,他又―次赴滇,在大围山刀劈斧砍般的峭壁边考察。连日劳顿,驮标本的骡子失蹄坠崖,郑作新也因体力不支,从马上摔了下来,胸部受伤。

  几十年来,祖国大地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郑作新辛勤考察的足迹。他历尽千辛万苦,收集了数以万计的鸟类标本,创建了我国最大的鸟类标本库。经过13个春秋的观察、采集、检验,确定了食虫鸟的种与亚种,他又把历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整理出来,1958年分上下册出版了100万字的《中国鸟类分布目录》。这部巨著记载了全国各地从古到今所有鸟类的情况,列举了1000多种鸟。这部书在我国和世界动物学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望早已经越出了国界。

  一次,郑作新受邀出席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世界鹤类年会,日方却在活动中将丹顶鹤称为“日本鹤”。郑作新坐不住了,走上发言席慷慨陈词:“众所周知,丹顶鹤是国际性的迁徙候鸟,并非日本特产,怎么能叫日本鹤呢?我建议,先把名称改过来,改成丹顶鹤。”全场鸦雀无声,然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半个多世纪以来,郑作新历尽野外考察的艰辛,对鸟类倾注了大爱,不知疲倦地为中国鸟类写谱立传。郑作新于1955年和1958年先后编写和出版了《中国鸟类发布名录》上下卷,初步确定了全国鸟类的学名和同物异名,并搞清了种和亚种的分布,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开拓性贡献

  在研究中国鸟类分布的同时,他不断探索创新。把“古北”“东洋”两个动物地理界在中国境内的分界线划在秦岭山脉,往西经横断山脉北部而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改变了传统的南岭界说。秦岭分界的观点,具有世界意义,得到国际认同。他还根据鸟兽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中国地理区划”,将全国划为7个区和17个亚区,在动物地理学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他毕生出版专著20多部、研究论文150多篇、专业书籍30多部、科普作品260多篇。他的研究成果先后7次获得国家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87年,他撰写了《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一书。这部专著是中国鸟类学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当今最完整的鸟类学巨著,也是国际上杰出的鸟类学专著之一。

  1993年,他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颁发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终身荣誉奖”。他历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动物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组组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雉类协会会长、终身荣誉会长,世界鹤类基金会首席顾问,第22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名誉主席等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