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震林历险记:路上忽遇日军哨兵,日军呆立片刻吓得大叫

 兵说 2022-11-14 发布于云南

作者:朱炳东

谭震林有个外号“谭老板”。源于抗战时期,他化装成绸布庄老板“林俊”奔走于江南敌占区。同事们打趣他为“谭老板”。新四军高级领导人在敌占区冒险纵横驰骋,谭震林是比较突出的。

不同于少奇同志、陈毅长途跋涉回延安有小部队护送,回到安全的后方。谭震林是到敌占区开展工作,路途艰险。几次面对面与敌伪士兵相遇,屡屡脱险。

【谭震林】

1940年3月,新四军军部委派谭震林到江南敌后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谭震林带领6人化装先行。扮成商人、伙计从延陵经日军占领下的常州、苏州到常熟阳澄湖畔的游击部队司令部。谭震林到后,人、枪大大增加,与京剧《沙家浜》中的原型之一夏光等江抗东路领导人一起打开了斗争局面。几十年后,夏光等人由衷佩服谭震林的水平。

1941年,总部下令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谭震林被任命为指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改编成7个师。谭震林被任命为6师师长。在江南敌后,6师部队不可能大规模集结,那会招致日军的合围。依然分散多处,谭震林四处奔波,指导工作。1941年6月在无锡东乡荡口镇几乎与日军哨兵撞了脸。

18旅参谋长夏光接到师部急电:谭师长从溧阳返回东路,你部速派部队到荡口镇接应。

荡口镇是比较繁华的地方,当时已通上电灯,它远离交通线,日本人不大重视。镇上有一个日军据点,设在镇子里,但日本人只是偶尔来一次,不派兵驻扎。倒是新四军经常在镇上公开活动。夏光接到电报,以为荡口镇没有敌人。就派一个侦察班前去接应,自己带部队在附近等待。

那天,日本人恰好头一天进驻了荡口镇。而夏光派出的侦察班还未到达。谭震林与苏南区副书记邓振询一行趁夜赶路,天刚亮来到荡口镇,提前顺路进去了,一直走到日军据点前,天蒙蒙亮,一直到据点门前,十字路口。猛然发现一个全副武装日军装束的人持枪立在那里!

双方都愣住了。日军哨兵呆了片刻,意识到自己寡不敌众,一边吓得大叫,一边跑进据点鸣枪示警。

谭震林反应快,命令自己警卫班冲过十字路口分散日军的注意力,一边指挥邓振询的便衣警卫班穿过小巷撤出荡口镇。谭震林曾来过荡口镇,熟悉地形,带领大家绕了出来。

听到荡口镇传来的枪声,夏光急了,连忙带部队朝荡口镇跑步前进,半路上遇到侦察班护送着谭师长一行到来。邓振询一见夏光连声说:“好险好险!要不是谭师长熟悉地形,一时还真出不来。”不久,跑散的人员陆续归队,只是谭师长的行李被挑夫在慌乱中丢失了。

【谭震林】

1941年12月,苏南潥阳,6师16旅机关在塘马被日军优势兵力包围16旅旅长、政委罗钟毅、廖海涛双双殉国。谭震林惊悉与他同在闽西坚持斗争的患难战友的噩耗时,不禁潸然泪下。当时6师师部已移到苏中如(皋)西一带。他决定到江南去,安抚16旅部队。报告军部后,即刻渡江南下。

部队护送谭师长过江后,被谭师长遣回。谭震林只带着两名警卫员,身穿便衣,由一名地方交通员作向导,拉开一定距离向南赶路。过京沪铁路时,突然迎面来了一排巡逻的伪军,谭震林、交通员和一名警卫员陈小毛都糊弄过去了。另一名警卫员张坚表现得不够沉着,被伪军抓住搜身,结果搜出手枪。伪军将张坚双手绑住,回头追赶谭师长他们几个。

谭震林觉得危险,要交通员带领迅速脱离了伪军的视线。陈小毛见伪军紧追不舍,就快步冲入一个村子。他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吃饭,就跑进人家家里,说了一句:“对不起,'和平军’正在拉夫,请帮帮忙。”说完,迅速脱下一件外衣,走到灶台前从锅里盛了一碗饭,拿起一双筷子坐进一家人中间,吃了起来。

伪军追到门口,朝里一看,没有认出陈小毛,只得悻悻而归。张坚趁伪军追赶陈小毛,扭曲着胳膊将组织上交给的路费5元、10元的200元储备卷掏出来迎风一撒,伪军见了钱,纷纷弯腰抢钱,张坚趁机跑开了。到晚上,两个警卫员按事先的约定,与谭震林在下一个村庄汇合了。事后,谭震林说起来,对自己的两位警卫员赞不绝口。有领导为谭震林担心,谭震林却说,闽西打游击时,这种情况多了。

【右一谭震林】

1944年秋天,已到新四军2师担任政委的谭震林又指挥师前指(津浦路西前方指挥部),躲过了日军的“扫荡”部队。据情报获悉,日伪军即将向前指驻地(安徽滁州西南常山岭)扑来,师前指决定部队(2师4旅)向定远县紧急转移。4旅11团3营派2个营担任警卫。

夜晚转移过程,在通过一座小桥时,几匹入伍不久的马,害怕不肯过桥,最后把马蒙上眼,拉着过了桥。使师前指与部队脱节落在后面,天快亮时,只得在一个小村庄上临时宿营。除执勤岗哨外,一律在室内隐蔽,做好战斗准备。外来人员许进不许出。为了更好潜伏,还在村前树上拉起绳子,靠上高粱秸,遮挡外面视线,掩护村里人员往来。

当天下午,侦察员不断报告敌人的行动情况。午后,几路敌人向小村庄临时宿营地合拢。师前指内气氛紧张。尽管有2师“铁锤子团”的2个连在此,战斗力毋容置疑。如果被敌人包围,就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右一谭震林】

此时,恰好一队日伪军正从师前指隐蔽的小村庄前的大路上向东北方向前进。绿衣服的伪军,土黄色军装戴头盔的日军,肩上的刺刀不时反射着太阳光,枪尖上的膏药旗醒目刺眼。连队干部向谭震林请示怎么办?谭震林指示部队立即转移。拉开距离,就跟在这股敌人后面,做好战斗准备,不到万不得已不准开枪,否则执行战场纪律。

在谭震林的指挥下,师前指和掩护部队跟在敌人后面沿同一条道路前进,与前面的敌人相隔2公里,后面还有其他日伪军跟进,假如天上有飞机就会看到这番景象,前后黄绿军装队伍中间夹着一段灰军装的队伍,在地上蜿蜒的道路上,一起行军。队伍里从上到下“心儿似火烧”,不是枪上肩,而是枪拿在手里,枪口对着路左右,子弹上膛。没有枪支的人员,手握炸弹,时刻准备着迎接战斗。

部队经过一个村庄,发现一个躲在家里的老农,他见日伪军刚过去,新四军又进村,被搞糊涂了,目瞪口呆站在院里。后来认出本地一个战士,这才提醒说,日军刚过去,你们可不能走这条路。连长谢谢他的好意,并对他说:后面还有日军来了,你要躲一躲。他先点头,又摇头,被弄糊涂了。

部队跟在敌人后面,走出平原,又进入丘陵地带。谭震林当机立断命令:“利用有利地形,甩开敌人,向东穿插。”部队迅速离开大路,进入田间小路,插入小山岗,跳出敌人包围圈。

谭震林个子矮小,心思细密。从坚持闽西游击斗争到抗战胜利,屡经险境,吉人天相,都化险为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