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我们来讲一讲参苓白术散(丸),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记忆理解并合理用药,我们会结合前面讲的四君子和六君子一起来讲。 内容 重点 1.参苓白术散如何补脾气兼祛湿? 2.茯苓和薏米都能去湿,有什么区别? 参苓白术散 /丸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扁豆、桔梗、莲子、砂仁、山药、薏苡仁。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治:脾虚夹湿证。 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粘)、面色不华、形体虚赢、肢倦乏力、胸脘胀满、服肥腻物则症状加重、苔白腻、脉虚缓。 从其组方来看,不难发现,参苓白术散也是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延展来的。 ![]() 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助土生金。 使:甘草——调药和中。 组方解析 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这四味药我们在前面讲的四君子丸的组方里面具体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白扁豆——补气祛湿药,主要针对燥湿。 加上白术、茯苓,参苓白术散的组方里有三味祛湿药。 砂仁也有祛湿的功效。 薏苡仁——祛湿利尿,主要针对渗湿。 薏米vs茯苓 薏米功效和茯苓相似,都可健脾祛湿,不同的是二者偏重不同。 茯苓健脾和祛湿的功效为一半一半;薏米健脾、祛湿的功效则是2:8。 可见薏米的祛湿功效要强于茯苓,但其补的力量不如茯苓。 四君加了砂仁、薏米、白扁豆后,功效明显增强了,从组方的功效来看参苓白术散主要就是治疗脾虚的湿。 脾虚有痰用陈夏六君子,脾虚有湿用参苓白术散。 脾虚有湿的表现症状: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便溏、头重身困、分泌物/排泄物粘。 桔梗——走胸,化痰止咳药,宣肺利气。 桔梗放在这个方里面,主要是把上腹,就是胸中的气机转动起来。 肺主气,用桔梗让胸中的气处于运转状态。 甘草——调和助药。 莲子——补脾,收敛。 大便次数增多,稀,经常带水,还没到拉肚子的程度,就要考虑祛湿补脾了。祛湿补脾后还要收敛。 山药——补气,收敛。 如果大便很干很密结,就不适合吃参苓白术散了。因为山药是收敛的,吃了虽然补气,但因其收敛功效,会导致更拉不出来,此时需要的是拆卸的药。生白术(补气推动)就可以。 山药补气收敛,便秘不要用。 生白术补气推动,便秘时可用。 脾虚夹湿症状分析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就是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治脾虚夹湿证。 注意,这里的重心在湿。 脾虚夹湿型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没胃口。 上文提到,参苓白术散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粘)、面色不华、形体虚赢、肢倦乏力、胸脘胀满、服肥腻物则症状加重、苔白腻、脉虚缓。 注意,其中的肢倦乏力是有分情况的: 无力感是虚; 沉重感是湿; 又无力又沉重,那就是气虚夹湿。 这里也有讲到胀,前面我们讲的香砂六君子丸主要针对的症状就是脾虚气滞(胀气),如果是反复胀满,则香砂六君子丸会更具针对性。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症状轻重程度来选择用药,还可以叠加拼方。 陈夏六君子丸主要针对的是脾虚有痰,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的是脾虚有湿。 例 如果脾虚有湿,一时又没有参苓白术散,用陈夏六君子暂时替代也是可以的,陈夏六君子中的陈皮就是化痰祛湿的,只是效果可能不是那么有针对性。 如果脾虚有痰又有湿,用药就需要注意破拼方了,若湿更重,则可以陈夏六君子丸和参苓白术散按2/3:1/3来服用。如果胀得厉害,还可以再加香砂六君子一起服用。要知道,中成药是可以相互配伍使用的。 中成药用药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一般问题都不大,只是每一个中成药的效果各有针对性。 这也是我们想要大家慢慢形成的一个中成药用药思路。 不同类型药物服药时间有讲究 ·消化系统的药物,建议饭前30-60分钟服用。 ·刺激性大的药物,建议饭后服用。 ·补益药多半饭前服用。 如果我们辨证辨对了,选药也选对了,但是如果服用方式不对,也不能让药发挥其最佳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