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肌骨结构的稳定力

 wsryi 2022-11-14 发布于山东

      人人皆知人体有免疫力,人体可以自行修复,这个免疫力恢复力更多的是代表着内在的细胞吞噬和再生,新陈代谢,从某种角度说是生化方面,而非物理结构方面,那结构方面的恢复力是啥呢?

     学过中医都知道,那就是经络,也可以从狭义的理解就是血液循环。

     大家先看一个视频

      这是我昨天调的一个第五指挫伤,两周未好的会员,一般来说,手指挫伤成年男性,即使不做任何干预,光靠人体自我修复,也不会两周都未见好转,反而恶化。
      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一种力对抗了人体自我的修复力,是什么力阻止了人体本具有的修复力呢?还是这个会员不具有恢复力力?
     这是一个成年男性,并无重大疾病,所以排除不具有恢复力这个选项。那么就是有一种力抵消了恢复力,因此找到这个力,化解这个力,那么这个两周未好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在临床以更高维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比常规思维常规角度更好更快的效果。
     思考下:是什么力抵消了恢复力?而且这个力必须是稳态的,因为不稳态不具备两周持续的能力。
    是气血?是结构错位?是经路不通?是内脏筋膜问题?
     以上种种都是停留比较浅的答案,可以更深入一层,气血是怎么不好?气血的流注规律是什么?z这个人气血是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气血两周一直有问题。
      结构错位,那是怎么样的结构才是对的,该人出现了怎么样的错位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两周结构一直错位没有好转。同样经络和内脏筋膜也可以这样思考。
      讲这么多,就是要和大家分享,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是多么的重要!
人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体结构损伤模型的发展史
人体结构的错位模型
       这三篇文章大家可以阅读用以借鉴,要像从理论上获得临床思维,从临床实践中丰富纠正理论体系,就必须一点一点的深入的去思考这些问题,并逐步的一层层的建立自己的系统化理论体系,所以我常说,以作研究的心态从事临床工作,每一个时期要依据解决具体的临床问题,作为课题去广泛收集书籍资料研究文献,去深入的学习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总结并提取心得。这种路线,早期比较辛苦,比较难,但是一旦走出来一点苗头,那么就会越来越快的正向积累,也不至于从事临床时间虽多,但基本都在打转,时而学习下流行的技术,时而见到一些新的东西又想去学,学以经世致用,要依据自己的临床需求,依据自己的工作需求。
      当然我讲的是技术型的路线,并非营销型的路线,而我也认为,如果走营销,好像也没有必要要做一个手法师,不如专职作营销,这年头要么精到拔尖,要么团队合作,一个做技术工作的人去搞营销,本身就是一种过渡的非稳态,不是长期之道。思考自己的路线,是首要之务。
     好,回过头来看视频。
      从视频可见,该上肢随着呼吸在做转动,庄子说圣人呼吸至踵,就是这个意思,圣人通透无有阻碍,呼吸可达末梢,是为身体无有阻碍故!
       在现场看是非常明显的,视频拍出来明显度下降,这就是为啥要在临床上去观察去研究,大家可以通过姜片上艾柱为参考去看,在小臂上的艾柱是有明显转动,而手腕上的艾柱基本不动。
      在伤科,为啥注重手感?而且要到入微的手感,才是入门的标志,原因就在于此,通过手的细微触觉评估出阻碍的地方,也就是力线的转折点或者是卡点,阻碍点。所以强点轻,强调慢,强调定,这些其实还是练习的办法,就为了找到这种感觉,而真正会了,从外人的视野是看不到慢看不到轻的,全在操作的脑子里,不说绝对看不懂,除非是懂的人。而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感受视频中显示的呼吸与上肢下肢的这种节律运动,或可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皮肤筋膜的流畅度,这也是一种气,有的道士治病是通过找气的阻碍点去治病,法不同,但理是通的。
    手法精妙之处,就在细微之间,不仅仅是上肢下肢,脊柱也是如此,脊柱更难,所以现如今大部分的做传统中医脊柱矫正的人其实依然未得其门而入,光是手感这一关就卡死很多人,这才是美式整脊如火如荼的原因。我刚学美式整脊的时候,我觉得美式整脊理论更完善更灵活多变更精妙,不像中式正脊板法单一粗糙。
    至到如今,六七年过去了,我才明白原因中式正脊,单一的原因是大道至简,全在操作中手下,手随心转也,那为啥我当时觉得中式正脊单一粗糙呢?那是因为我接触到的比较表浅,达不到入微的手法要求,讲不出其中精妙之所在,中式正脊重要的不是扳那一下,而是在入微的手感下评估出错位的方式,并在手感下找到还原的动态运动轨迹,所谓动中求正,不是动起来矫正,是在手感下找到归位的体位角度,以大圆带动小圆,借助身体运动的规律,评估出来就很难,在动中还要保持精准的触感,这就需要定的能力,这就是更难,就比如做整脊,锁定关节面这一步就难住很多人,需要强大的专注力和定力,所谓功夫上身。
    这也是为啥传统的需要练功,需要修炼的原因!
    这也是为啥要有明师带着的原因?即使明师带着,也只是缩短前半段时间,依然要靠自己去练习去领悟,一朝得悟,方入门,这就是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
   中式对脊柱的评估,比现如今对脊柱的评估,更为细致,现如今对脊柱评估是左旋右旋上下前后,还有一个是中式正脊独有的侧移,其实依然没有全面,中式正脊的评估是动态的,就是脊柱的节律运动过程中椎体与锥体的联动性是否连贯?将棘突分为两部分,上部分偏右下部分偏左,上部分偏左下部分偏右。
      重视的是脊柱在运动中是否跟随整体运动,不跟随,那么就要评估如何不跟随?并在某种体位和角度,去帮助这个椎体去跟随,从而将脊柱连贯起来。所以中式手法中,正脊才是最难的一环节,并非是正骨,正骨关键在药上,而并非手法,能真正明白并做好中式正脊的人正骨手法不在话下。
      我是知道这个理,但中式正脊依然无法达到我所描述的层次的,所以我用美式整脊为主,这个是我以后的目标。
     正所谓学无止境,当年轻视传统推拿,多年后才明白原来是我见识少。当年轻视中式正脊,现如今才醒悟原来是我段位不够。
     愿有志于此学科的同学,一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