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癌可防治 关键在重视

 黄之中 2022-11-14 发布于上海

肺癌可防治

关键在重视

图片

肺癌是如今全球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我国不但人口众多,而且民众寿命长,由于癌症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于是我国成了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的肺癌不但数量多,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的增长。据报道:近30年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上升超过400%,进一步加强肺癌的防治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01 戒烟刻不容缓

图片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有关,已成定论。近年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民众的总体吸烟率有所下降,但是与期望值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吸烟对机体的损害,有相当长的“后效应”,即戒烟之后吸烟对机体的危害始是逐步、逐步地消除的。英国曾经有过一个经典的研究:吸烟者戒烟后约需经过15年之久后他们与吸烟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才降低到与不吸烟者相同的水平。所以在控烟工作中,提倡的是:不吸烟与尽早戒烟。当然,“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因为戒、总比不戒好。

02 肺癌的病因

图片

癌症的病因是复杂的,首先它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又不是有癌症遗传背景者一定会生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简单地说是:有癌症遗传背景者,对某些致癌因素更为易感,他们生这癌的机会多些。此外,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也是复杂的,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中,就有专家学者报道了导致被动吸烟的环境中的烟草烟雾、家用燃料的燃烧产物及烹饪油烟等家庭空气污染与肺癌发病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亚洲非吸烟妇女肺癌的发病率高于西方人群,可能与之相关。

03 肺癌的预防

图片

肺癌的一级预防,即预防肺癌的发生,看来任重道远。不过,肺癌的二级预防,即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预防肺癌发作、降低肺癌的病死率,近年则颇有进展: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对象的定期筛查,在我国一些地区已开展10余年,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亲友、同事,通过此项二级预防的工作,发现了早期肺癌,经过及时的处理获得了良好的生存状态,其中多数病例相信已被治愈。同样在上述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一项肺癌筛查效果:研究者于2013~2014年在上海市徐汇区征集了6600余例、年龄在45岁至70岁的肺癌高危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两年一次利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的筛查,另一组不进行筛查,但在医学观察之下,称为对照组。迄止2022年2月,在每两年一次的筛查组中,确诊了79例肺癌,在对照的一组中也发生了31例肺癌。筛查组因为勤于检查,肺癌一旦发生即被发现,而不做筛查的一组,肺癌发生之后若无明显症状,病人常不就医,自然无从诊断,故筛查组出现的肺癌较多,实在是表明了早期发现的效果。研究指出:筛查组发现的病例中91.9%为1期(早期)病例,而在对照组出现的病例中1期只占41.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这两组肺癌病例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筛查组为97.3%,即经治疗5年以后,筛查组出现的肺癌病例97.3%仍然健在,而对照组的病例只75.0%仍在,两者相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可使肺癌的死亡率下降19.1%。

图片

其实,这一研究是为了证实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肺癌早期发现的意义,即使未做筛查的对照组人员,他们大都也知道自己属于肺癌的高危对象,也都生活在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发达的地区,并且都在医学观察之下,一旦稍感不适,便可能立即就医检查而获得及时的诊断治疗,所以对照组发生的病例也有41.9%属于1期,5年生存率也有75%,虽不及筛查组高,但可能仍高于“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因为在真实世界中,并非每一个肺癌的高危对象对此皆有足够的认知,也并非皆能轻易获得相关的诊疗措施。故相信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肺癌病例,属于1期的比率、治后的5年生存率,恐较41.9%、75%更低。若在这一基点上看来,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肺癌防治的意义就更大了。

图片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在成倍地增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于民众个人而言,预防肺癌的第一要务是控烟,吸烟者应该努力戒烟,并应将避免烟草烟雾对家庭、办公室等小环境的污染视为自己应尽之责,对家用燃料、主要指固体燃料及烹饪油烟等家庭空气污染应充分关注,努力改善。

对肺癌高危对象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但长期大量吸烟及被动吸烟者,长期与石棉、粉尘、射线、厨房油烟等有害物质接触者,有直系亲属肺癌病史者等无疑应属肺癌之好发人群或称为高危对象,中年以后对此事应充分关注,应努力争取定期的防癌筛查,以策安全。

图片
图片

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如低剂量螺旋CT筛查等已经证实有益于健康之事,凡属肺癌高危对象者皆应努力实行。

图片
图片

本文转自公众号: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

作者:杨秉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