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地理 | 植被与土壤(四)

 hjh2004 2022-11-14 发布于福建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四)

……

七、土壤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意义重大,人类应合理利用土壤。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有了绿色植物,动物才有了食物来源,而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农作物以此抵御适度的旱情)。

4、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因此,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耕作土壤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尤其需要人类保护。

5、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6、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人们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

7、中国黄淮海平原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因此,这里的土壤具有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8、在对黄淮海平原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后,实现了粮食高产。其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如下:一者,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实现土体脱盐。二者,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促成咸水淡化及土体脱盐。三者,覆盖,即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从而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四者,采取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椿树)、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及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9、即使是优良的土壤,人们也应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这方面常用的方法有保护性耕作、种植绿肥(绿肥作物是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如紫云英,国水稻种植区常见的越冬绿肥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多数可兼作饲草)、广施农家肥(如猪、羊、人等排泄物)等。

10、保护性耕作可分为多种方式,主要有免耕(又称“留茬播种”或“留茬免耕”,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最小程度耕作,尽量不翻动表土)、休耕(暂停耕作,休养生息)和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如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高粱的三年三区轮作)、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块上成行或成带状相间而种)、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行、株间)及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种植于同一块田地上,其与间作的区别在于少有成行或成带状分布)等。
图片

说明: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书的“本章要点”为纲要,然后结合人教版和湘教版两大教材(高考)易考知识点糅合而成。其基本内容均来自书本,而省去插图,略有拓展(对于初学者或高考一轮复习者,或有所裨益)。由于只是书本摘抄,行文不免枯燥,又因能力有限,行文难免有误,敬请谅解。

诚邀您关注

地理蹊公众号的抖音官方账号

图片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图文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等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赵丹妮

审核 | 利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