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雕塑看山西

 小园幽径 2022-11-14 发布于湖南

中国本土彩塑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山西地区的寺庙彩塑最为经典。


依照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统计,山西现有地面上由唐代至清代的木构古建留存可以占到全国同类的70%以上,而这些古建的基本功用即为佛、道、儒三教的宗教寺观,其中依附于寺观配有大量的宗教题材的壁画和彩塑(壁画27259平方米、彩塑12712尊),数量之多、制作之精、规模之巨,绝冠全国。所以山西省一直是专业人士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与雕塑艺术的最重要的首选考察区域。


 “彩塑”二字的关键字是“塑”不是“彩”,即是材质与技法,非效果与装饰。传统彩塑的准确定义并不是泛指所有表面施彩的雕塑,而是特指在泥土中加入棉絮、稻草等防裂材料调和成软泥后,用“加”法的手段塑造成像,待晾干之后施彩的雕塑技法。它区别于使用如石质、木质、金属等硬质材料,用“减”法的手段雕凿成形后施彩的雕塑技法。




五台南禅寺


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


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共有一铺17尊唐代造像,为经典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加护法天王的组合,人物形象丰满优美,姿态自然生动,表情逼真充满神采,衣纹简练准确,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秩序感。


五台佛光寺


佛光寺坐落在山西五台县豆村东北的佛光山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创建于北魏,隋、唐时处于鼎盛时期,为五台山名刹。寺内东大殿重建于唐懿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为佛光寺主殿,气势宏伟,古朴壮观,结构精巧,技法纯熟,是中国唐代佛寺建筑的典型代表,有中国古建第一国宝之誉。


殿内佛坛上置彩塑35尊,与大殿同期塑造。其中主像5尊,高度达7米之多,分别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各有胁侍立于左右。中间主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长方形须弥座上,手作触地印,面相庄严,头顶螺旋发式,衣褶自然垂于身旁。左次间为弥勒佛,双足下垂,脚踏莲蒂。右次间为阿弥陀佛,也作结跏趺坐势,神态怡然自得。这种将释迦、弥勒、阿弥陀佛一字排列、供奉于一起的形式,是中国净土宗所遵从的规制。5尊主像两侧,分别有胁侍五、六尊,高度不一,造型生动。释迦牟尼佛左右所塑二弟子像为阿难和迦叶,一老一少,神态生动自然。弥勒佛与阿弥陀佛两侧皆为胁侍菩萨像,高约4米,身体微向前倾,上身半裸,面相丰满圆润,修眉弯曲,眼睑低垂,半闭半睁,腰肢向侧面扭曲,腹部微隆,肌肤细腻,姿态柔和,系典型的唐代女性化菩萨形象。


平遥镇国寺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到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被“镇国寺”所取代。明、清时,寺庙倾颓,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才重修万佛殿,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



平遥镇国寺各殿皆有塑像,其中万佛殿内塑像最为珍贵,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万佛殿内佛坛宽大,长宽为6.09米见方,高55厘米,沿边用青砖叠砌而成,约占全殿面积一半。坛上正中设束腰须弥座,释迦佛趺坐其上,全殿共有塑像十四尊。其中除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其余皆为五代原作,佛坛式样,塑像配置均与五台山唐代建的地禅寺大殿同略同。


晋城青莲寺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公元 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


南殿彩塑12尊,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实物资料。南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居中为结跏跌座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贤、释迦等唐代塑像,为寺中珍品。


晋祠圣母殿彩塑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的晋祠,是三晋大地魂系之处。这里最初是祭祀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所建。其中的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是我国宋代雕塑遗存中的精华之一,它脱离了宗教神话偶像的范畴,反映出封建社会宫廷生活和宫廷人物的精神面貌。


殿内宫娥侍女装束者三十一人,据其姿势、神态和手执器物,大体可以看出她们是当时皇宫里“尚室”、“尚缮”、“尚宝”以至歌伎、舞伎等方面的侍者。她们都在为帝后服种种劳役,如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奏乐歌舞以至侍奉文印翰墨等等。她们各因职位、年龄、性格和遭遇不同,表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少者天真,长着老成,或喜悦、或烦闷、或悲哀、或愤怒、或沉思,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各像大小与真人略同,造型典雅,体态丰盈俊俏,面貌清秀圆润,顾盼传情,异常生动。因此,当人们置身殿中,似乎能看到她们轻巧的动作,听到她们悄声的言谈。


长子法兴寺


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据说,当年有一高僧云游至慈林山,十分欣赏这里的佛地风光,便在山上修了这座慈林寺。唐高宗上元元年,李治皇帝从开封去太原,途中曾游览慈林寺、改寺为“广胜寺” 并送给寺院两株牡丹花。宋英宗治平年间,赵曙皇帝又把广胜寺改为“法兴寺”。


长子崇庆寺


崇庆寺在山西长子县城东南22.5公里紫云山脚下。寺后山峰环耸如屏,寺前松柏簇拥。山巅立有明代中州范志完所书“紫云山“石碑。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寺分前后两院,后院中有天王殿,四天王横眉怒目,威武壮观。左右卧佛殿与三大士殿,西北隅为地藏殿,千佛殿居后院正北,梁架斗拱均属宋制。殿内有佛、菩萨像三尊,西壁悬塑人物局部残坏。西配殿内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塑大力士及十八罗汉像,西垛殿内明初塑地藏菩萨与十王像,塑造技艺甚佳。



纵观崇庆寺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可与太原晋祠侍女群雕艺术媲美。各类塑像在写实的基础上而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既有深入的个性刻划,又富有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其形象与艺术构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东方人性格的内涵和世俗情调,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大同下华严寺


著名的辽金古刹大同华严寺,原称“大华严寺”,始建于辽,重建于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下寺坡街北段西侧,是一处典型的汉文化和辽金文化相结合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是我国辽、金时期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华严宗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木结构佛殿之一。它以独具风貌与神韵的建筑、塑像、壁画、柜藏、碑刻、经幢以及众多的历代文物典藏,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千古名寺。


下华严寺佛教彩塑位于薄伽教藏殿内,殿面宽为五间,进深为四间,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较为完整地保存了辽代佛教的建筑风貌。最为突出的是殿内宽阔的佛坛上供奉的辽代佛教彩塑。它们整体分成三部分,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彩塑位于中间一组,旁列二位弟子和四位菩萨;以过去燃灯佛为主尊的雕像位于左边一组,旁列二位弟子和四位菩萨;以未来佛弥勒为主尊的彩塑位于右边一组,旁列六位菩萨。同时,又有四位菩萨端坐于三座主尊前,过去与未来两主尊佛前各有两尊供养童子的塑像,佛坛四个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塑像。这些佛教彩塑主次分明,坐立相间,神情自然祥和,体态各异,变化生动。

关注公众号:古代艺术

韩城普照寺



位于韩城市东北10公里昝村镇吴村的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目前是陕西省元代建筑博物馆所在地。



普照寺内大殿雄伟壮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龛内主尊彩色泥塑释迦牟尼佛像,坐在工字莲花须弥座上,呈说法状,通高4.2米。佛像体魄气势宏大,面相丰满,神态自然,古雅庄严,头顶为唐代常见的波纹式发型,整体颇具唐代造像之气势。


大同善化寺

大同善化寺又称南寺,根据善化寺从金至清的五通碑义该寺始建于唐公宗开元年间。初名“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更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 1112年)寺院遭兵火破坏,致使原有建筑“存者十不三四”。金天会六年至皇统三年(1128- 1143年),山寺院住持圆满大师住持重建。
关注公众号:古代艺术

佛坛正中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端座于莲台,人称五方佛,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此五尊佛是金代原作,法相庄严,姿态清雅,衣纹流畅,雕技高超,虽然经过历代彩绘修饰,但仍保留辽金塑像之艺术风格。硕大的莲座镶有莲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狮首等装饰,手法雄健,与其上之五如来佛像同为辽代遗物。周围还有弟子、菩萨恭谦敬谨。


五方佛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像,沿大殿东西两壁分两组相对排列,各十二尊。这些造像立于青砖台座之上,主要以坐式和立式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