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赋予了时代气息的造型艺术(山西)彩塑

 timtxu 2016-09-04



山西彩塑分布大致有五个区域,由北向南晋北地区,五台山地区,晋中平遥地区,晋东南地区,晋西南地区。晋北地区自古就是辽金重地,辽国西京所在,所以多辽金彩塑;五台山自古就是佛教圣地,塑像,佛殿传承可谓香火不断,作为皇家寺院重地,清代尤其鼎盛;晋中平遥地区,明代晋商活动集中,尤为富庶,所以产生了大量的精彩的明代彩塑。晋东南多宋代遗构寺庙,相应保存了较多宋代彩塑;晋西南则多为金元作品典型。


下面,我们捋着历史的脉络,进行一次三晋大地的彩塑之旅吧!



青莲寺下寺(唐)



青莲寺弥勒坐像

    榆社出土的唐代石刻造像,相比较青莲寺的泥塑作品来说,造型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虽然一个是石雕,一个是泥塑。青莲寺泥塑造型笔者认为应该是山西诸多彩塑中唐代气韵最足的,因为它作为泥塑来讲,保留了许多石雕减法造型的特征。


南禅寺(唐-明)


南禅寺保留了唐代佛坛,上面布局了唐代彩塑一套,保留了唐代彩塑的基本布局状态。

唐代彩塑的木骨架很好的保留。所以现在看到的彩塑的动态姿势保持了唐代风格。


佛光寺东大殿(唐-明清)


佛光寺东大殿历代维护较多。明代的重塑,清代的重妆,历代不间断的维护,使得彩塑成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镇国寺万佛殿(北汉)

洞窟感类型的空间感十足。

要说佛殿是由石窟寺变化而来,镇国寺万佛殿的洞窟感还是很强烈的。一堂晚唐风格的佛像,加上建筑与雕塑间这种空灵的美感,除去佛祖背后清代的背光不说,是不是有唐代莫高窟的即视感呢?
不论佛殿还是彩塑,唐韵十足,造像的布局与建筑物的空间感受,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不愧这里有“小佛光寺”的称谓。



薄伽教藏殿(辽)

大同作为辽代的西京,华严寺作为辽代皇家寺院,仅存的薄枷教藏殿保留了辽代整堂原装彩塑,实在是珍贵。

著名的露齿菩萨

菩萨身形婀娜多姿,尚有大唐遗风。飘带衣纹的处理干练大方,形体直截了当。塑造手法感觉狂放不羁,契丹草原豪放的艺术气概。

守卫该殿的四大天王。狂野的姿态和不羁的造型处理,正式草原文化的体现。辽人尚武,宋人重文,在雕塑造型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佛宫寺释迦塔(辽)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3-5层完整保存了辽代彩塑,造型水准高超,为辽代佳作。

四层有辽金典型的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的布局形式。人物刻画生动,形体饱满,动态及表情刻画惟妙惟肖。

三层佛祖的头部与手的精彩刻画。

释迦塔是集古建筑,彩塑,壁画多重艺术高度统一,而且艺术水准高超的集合体,不愧是中华第一国宝。


圣母殿(北宋)

文史学家称北宋的雕塑艺术世俗化,圣母殿有很直观的反映。

圣母殿的各个宋代侍女可谓是当时少妇形象的直观写照。当静静观察她们的时候,观其姿态,望其左右,你会发现这一殿的侍女门仿佛开始交流,说话,是一个富有情调,充满动感的大集体。可能是当时的雕塑家有意而为还是世俗化程度之高,群圣女神像俨然成为一群北宋少女集会的写照了?

身形姿态柔美,表情柔弱,北宋时代的文气和大辽国的豪放不羁的劲头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仙庙(北宋)

二仙庙彩塑脑袋悉数被盗,仅存的这一对幸运儿是因为神龛的保护留住了脑袋。虽然明清重妆过,尚有北宋的时代感。


三大士殿(北宋)

造型优美的三位菩萨,宋人称的三大士。

罗汉的衣纹,体态,神情刻画当属技艺之高超。衣纹与身体的贴合度,不同僧袍不同质感的刻画,面部的神情体现出的不同内心世界,和后来的程式化,僵化的彩塑之作形成强烈对比。

    北宋三大士造型之美,罗汉造型力度之强,五官刻画之神韵,造像姿态之优雅,笔者在此就不必多说了,好的东西重在体会和比较。堪称北宋经典之作了。


圆觉殿(北宋)


长子县法兴寺的十二圆觉,虽然历代都有修葺,但是仍不失为北宋佳作。



青莲寺大雄宝殿(北宋)

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的布局。类似与应县木塔四层的布局,但是两者间不论动态气势,造像的神韵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结合上文木塔四层雕塑进行对比,体会宋辽之间造型差异和地域,人文气息造型的不同。



福胜寺(金)


金代,又是一个草原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一反宋塑的文弱感,再次强调造型与型体的力度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民族造型特色。

渡海观音的神态刻画与海水的表现。



岩山寺(金)

武士的衣着,铠甲有宋代的衣着特征。金代继承了北宋的先进文明的体现。

彩塑头部的细致刻画。武士面部丢失的是细节,留下的是比细节更重要的型体造型特征和动态的力度。

狮子可谓是身残志坚了,虽然细节都损坏,但是留下的是造型的核心,是一种力度,一种来自草原文明的强悍。

健壮的四肢与肥硕的大爪子,感受到雕塑造型带来的力量感。



文殊殿(金-明)


一组金代彩塑,被明代重塑,留下来金代的组合场面和布局。仔细品味,金代大的框架尚在,虽然外壳是后来的,它却有一种更高古的造型力量在里面。



弥陀殿 (金-明)

弥陀殿,殿宇空间,佛祖背光,造像,莲台,佛床几层关系搭配得当,尺度和谐统一,虽然明代在金代造像的基础上进行改塑,但是金代强大的气场还是给到访者强烈的震撼。

背光与造像,造像与造像间的空间层次,前后比例关系,主次关系,疏密关系的处理,尚是金代人的手笔。明代的重塑也掩盖不了金代强大的气场。

躯体前倾,依仗而立的威武的护法武士,襟飘带舞,气势非凡。虽然经历了历代修补,甚至八十年代进行了整体修整 ,就因为金代框架尚在,所以至今我们还可以清晰的体会到金代文明的那股雄风。造型的核心不变,气势尚在。



惠济寺(金-明)

惠济寺除了两位武士的头部是原装,其余都被盗窃。一堂典型的金代一菩萨二协士二武将布局。


洪福寺(金-明清)


洪福寺布局基本是弥陀殿的缩小版本,可谓是小崇福寺。

明代在金代的骨骼框架上进行了重塑。

菩萨动态巧妙,主尊身体前倾,对于动态,身形的巧妙捕捉,这都是金代彩塑内核的体现。



释迦塔一层(元)


元代对应县木塔第一层主尊进行了重塑,一尊典型的元代释迦像。


龙兴寺(元)


金元的审美艺术提倡致密,繁缛带来的华美。

不论是衣纹的繁缛,细节的致密,金元时期的富贵气,华美瑰丽的感觉还是保留的很足的。

衣纹,发饰,配饰,璎珞充满了金元时期的特征。


广胜寺(元)



广胜寺下寺有和龙兴寺感觉类似的造像。华贵的金元气。



广胜寺与水神庙(元)



水神庙是元代一处道教题材的殿堂。

除了著名的壁画之外,近似于府城玉皇庙的元代道教题材的彩塑也是这座殿宇的看点。但是整体来讲,整堂彩塑水准还是稍逊于府城玉皇庙。



府城玉皇庙十二元辰殿(元)



十二元辰殿彩塑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用了十二个衣着,体态特征相似的十二兄弟,通过微妙的表情,神态变化,去表现了其代表的十二种不同动物的不同感受。

也许是作者的这一动机,加强了其对人物面部的深度刻画,表情神态相关的嘴角,眼角,鼻翼甚至是面部的骨相特征表现的很深入。


二十八星宿殿  (元)



二十八星宿更是姿态各异,形象逼真,刻画深入,表现生动,丝毫不象后代程式化严重的彩塑造型。作者更加注重的是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平常的动作,常见的姿态去表现,而不是简简单单的龇牙咧嘴,张牙舞爪。



双林寺(明)


双林寺山门武士。

双林寺彩塑冠誉全国,不论数量和质量,都首屈一指。

双林寺有三个明显的艺术分期,既明代早期,中期,和晚期。位于中间院落的两个偏殿,则是双林寺中期鼎盛时代的代表作。

中期代表就是大家熟悉的观音和韦驼像,代表了明代中期山西彩塑艺术发展的巅峰。

第三个时期就是明代晚期,对应的就是双林寺的后殿。双林寺后殿菩萨像,已经有造型的程式化痕迹,型体也相对被削弱。



太符观(明)


太符观相对应的是明代中晚期,彩塑之作程式化,概念化的弊端凸显,相对应双林寺的后期彩塑之作特点。



太符观的悬塑

太符观昊天玉帝殿的彩塑和神龛。




观音堂(明)


悬塑影塑是明代彩塑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观音堂悬塑是其中代表。



千佛庵(明)


金碧辉煌的千佛庵悬塑,耗时20年完工。视觉效果震撼。



十帝殿(明)




资寿寺(清)



资寿寺彩塑上明代彩塑风格,初期造型尚未有严重程式化的痕迹,艺术家的处理比较生动,艺术性较强。


普净寺(清)


普净寺的四大天王是清代造像佳作,气宇轩昂,造型力度极强。



善化寺三圣殿(清)



善化寺大雄宝殿(清)



有辽金气韵的菩萨。



华严寺大雄宝殿(清)


清代彩塑高度程式化的体现。


多福寺大雄宝殿(清)


婀娜的清代侍女像,仔细品味,僵直的体态,简单的刻画,尚不能于前代精品彩塑相提并论。





历数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贯穿山西南北四方,昆仑君大致带大家领略,游历了山西的彩塑。


历代彩塑艺术,这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