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吃饱后总是还想吃点什么?可能不怪你嘴馋,研究告诉你原因

 成靖 2022-11-15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22-11-14 04:10·民福康养生堂

人类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美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精彩,但有些时候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因为美食而被损坏。尤其是在人饥饿的时候,进食的时候可能就会忘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暴饮暴食,这也是正常的。

但有一种人就不正常了,明明已经吃饱了,肚子摸着也是鼓的,但就是还想再吃一点,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经常暴饮暴食的话,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影响?

先来搞清楚什么程度就是“暴饮暴食”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认为暴饮暴食就是狮子大开口,不节制的吃很多食物,之后导致肚子很胀,最后导致腹胀、消化不良就是暴饮暴食。

确实是的,但其实暴饮暴食的解释并不是这么狭窄。其实暴饮暴食还指的是饮食的时间不规律,早上吃的晚,中午也吃的晚,晚上吃夜宵,或者是早上吃得晚,中午不支持,晚上吃很多。

不仅是时间,还有是吃饭的速度很快,挑食,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会吃很多,不喜欢吃的就会不吃。

总结来说就是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和时间,暴饮暴食的危害很大。导致肥胖是肯定的,毕竟食物过多,或者是自己喜欢吃的肥肉吃很多让脂肪堆积,不仅会导致肥胖,还有三高、动脉硬化、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

吃那么多,胃也是受不了的,虽然胃壁是可以扩张的,但是一直吃的很薄,也会把胃壁撑薄,引发肠胃疾病(胃溃疡、胃炎、胃酸大量分泌等)。肠胃蠕动消化慢,粪便的蠕动也会受到影响,会导致便秘和腹泻。

此外,暴饮暴食和头昏脑涨、癌症、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神经衰弱、胰腺炎等病症都是有联系的,且有些联系还不小。

总之暴饮暴食就不是一件好事,有研究发现想要延缓衰老和长寿的话,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吃得少一点。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就是七分饱。

可以预防脑卒中、脑梗、心梗的发生,让大脑更清晰,提高免疫力等,不仅增进身体健康,同样对于睡眠也有改善的效果了。

但对于吃饱了还想吃饭的人来说,控制食量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是身体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为什么自己和别人会有这样的区别?

吃饱了还想吃?研究告诉你与大脑里的杏仁核有关

杏仁核不是市场上卖的杏仁核,而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区域的名字,因为长得像杏仁因此得名。

为什么说吃饱了还想吃的行为与杏仁核有关,其实也是因为杏仁核的主要作用是处理记忆、制定决策、和情绪的反应。

研究人员用老鼠作为实验,发现杏仁核中有一组单一神经元群,这组神经元对于身体的代谢具有促进和改变的效果。当研究人员将老鼠的神经元激活之后,杏仁核里面这组神经元让老鼠在饱餐后还会继续进食,还是那种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当研究人员将这组神经元抑制之后,老鼠也没有对面前的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产生兴趣,老鼠的运动和身体能量的消耗量也增加了,肥胖的体重和代谢速度也得到改善。

虽然这个研究仅仅是用老鼠作为研究对象,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比也会在未来的不久对于肥胖患者的诊治也能有一个辅助的作用。

当然,导致有些人吃饱了,还想吃的原因不仅仅可能是因为杏仁核里面的神经元被激活导致的,或许是其他原因。

明明吃饱了却还想吃,还有什么有关?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按照正常的生理来看,当胃里面装满了食物时,救护给大脑发送信息让大脑控制身体停止进食。但要是肠胃功能紊乱的话,会让食物不会被完全的消化,身体没办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就会产生饥饿。

还有要是甲亢的话,患者除了会有心跳过快、情绪激动、排便增多的症状之外,还会有暴饮暴食的现象。就是因为甲亢身体的代谢加快,所以吃饱后一会时间就会又想吃饭。

还要怀疑是不是糖尿病,患者不仅会有口干舌燥的症状,也会有容易饥饿,饮食过多的症状。

当然除了这以上的几种情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被食物刺激了。你的身体分泌的大量的多巴胺,就比如你去吃一家很好吃的面,这个面色香味俱全,吃了一晚之后虽然你的胃饱了,但是你的大脑并没有觉得饱,就会还想再吃一点。也可以说是食物蒙蔽了你的大脑。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吃饱了还想吃的暴饮暴食的症状就不是正常的。暴饮暴食这个行为也一定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想要控制饮食,平时可吃饭可以这么做

正是吃饭之前先喝一点汤,最好是清淡一点的蔬菜汤,饱腹好消化。之后也不要急着吃肉,先吃一点蔬菜,促进肠胃蠕动好消化,肉每天吃一点就够了,吃多了反而会导致热量过多,所以放在最后面吃,吃的少一点没事。

还有主食,要粗细搭配,就比如减少米饭的摄入,吃一点像是红薯、土豆、燕麦、小米之类的粗粮,有利于肠胃蠕动。桌子上的饮食最好是偏水分多一点,膳食纤维多一点,像是蔬菜、菌类、水果、五谷杂粮等。肉类的话偏重鱼、虾、鸡肉等。细嚼慢咽,留给胃足够的时间给大脑发射饱腹的信息

总而言之,一日三顿饭,饮食方式和饮食的营养搭配一定要注意。吃的少一点,有助于长寿,只要让肚子没有饥饿感就好了。要是突然暴饮暴食,最好是及时就医检查。

请先  后发表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