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全生余清平和学员的一次互动

 文武入道 2022-11-15 发布于河南

作者简介

卧虎:作家、编辑、策划人。先后在县城、省城、京城等从事新闻和写作30余年。全国小小说作家班创始人、全国小小说高研班创始人和1-14届负责人,开创小小说网络教育先河,网上发表小小说教学相关文章万余篇。

【卧虎小传】卧虎微信:Wohu203

尹全生余清平老师和学员的一次互动

地点:全国小小说作家班教学群

时间:2022年11月12日-13日

【互动话题】

一、有落差才有波澜

二、苦难是写作的财富

三、点评贵在要言不繁

四、写作的历程是苦尽甘来

彭栋明:看了老师的故事,学生再次体会什么是好事多磨、天道酬勤。

尹全生:创作谈不便展开写。我的所有作品,都不佩我经历的磨难!

朱红娜:敬佩之至!

张中杰:故事好,转了。

周良松:你看尹老师的个人经历,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无论处于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他都没有怨天尤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故事完全可以拍部励志的电视剧。

尹全生:真实情况比创作谈中跌宕起伏多了,苦不堪言!至今不敢去写,怕伤心伤身。

杨在峰:一直深深地佩服着老师。

余清平:原来尹老师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尹全生:落差小的河没有浪花,完全没有落差的最终是一潭死水。人生也一样,大的落差才有大的波涛和奔流。这就是人生与作品的关系之我见。

余清平:看来,真的是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同学们。我看过许许多多的大名家的写作路,少有不坑坑洼洼的。路遥、余华、莫言等概莫能外。尹老师说得好,落差小的河没有波涛。作为作家,其成就真的与生活苦难有关。其实,苦难也是人生的财富,不要怕吃苦。不是有句话吗:苦尽甘来。

你当初所有的苦,最终都会被生活酿成一杯你笔下的蜜。

尹全生:好的作品,是从心里喷出来的,渗出来的,而不是为赋新作强作愁写出来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水管流出的是水,永远的。

余清平:我追求文学是19岁,做民办老师,就开始追求文学,那时为了跳出农村(我少时有一种病,多年不去,吃中药二、三百多副,青霉素打得太多了,在我身上已经不起作用。我现在不能闻中药味,不能打青霉素)……唉,有的伤疤,不想去揭了。不过,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阅读,是坚持阅读,才有我今天的笔下有了几篇小作。

可以说,我以前一天看一本书,是阅读让我一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想,远方,总有我所追求的东西。

包丽芳:为尹老师、余老师点赞。

余清平:有幸的是,今生的文学路上,遇到卧校和秦徳龙老师。是两位老师一鼓励(卧校)一批评(秦徳龙),让2015年初入纸媒就在《百花园》发了6篇小小说,有《紫荆路》《鸟窝》《扶》《风中的小丫》《断章》《红月亮》。不过,之前,我是个网络作者。

自2016年,我平均每年发表100多篇(不认识任何编辑,全部是盲投的),获奖十几篇。其实,有老师指导是很幸福的事,老师指点,自己努力,付出了,就会成功。

陈子赤:为老同学喝彩!

余清平:还有,我建议同学们也看些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有利于写小小说的。我看书很杂,什么都看,只要读得进去。只有你多读别人的作品,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像我以前在网络上做十几年编辑做版主,都是无私的。别以为付出是吃亏,其实,那有责任心的无私付出也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同学们,我以前在网络上还是有点名气的。现在有不少人记得我给他们编辑稿子,给他们作品飘红加精品。

不能整天盯着自己的作品,别人的作品是开启你写作智慧的钥匙。

肖靖:说得好!

余清平:昨晚一个朋友说看了卧校的帖,说我的麻将(《一副从城里来到乡下的麻将》)不可能没编辑要。我就与他电话里聊了158分钟。告诉他这是真的。后来投《百花园》,得吴万夫老师和任晓燕总编之喜欢,才上了《百花园》,这篇作品也感谢徐建英和夏一刀,他们给过我修改建议。

后来,申平老师看了很喜欢,给我推荐到《小说选刊》,后来戴希老师打电话给我报喜,我还说他骗我,把他电话给挂了。

这其中的四个老师,我除了认识任总编,其他三位名家,都不认识。

后来,《辽河》杂志把我的麻将(《一副从城里来到乡下的麻将》)与我的写作心得全文刊发,秦俑老师也约了去刊发《小小说选刊》,我们《花都湖》的钟兴编辑又刊发了,得了我们广东小小说学会双年奖的特等奖,也在我们区文联获了一个奖,前后稿费加奖金,有2万多元。小小说也大有前途的,同学们。

在这里,告诉同学们,作品没被杂志编辑选上,很正常的,别沮丧,这家编辑没选发,你就另投一家,不过,一定要修改。记得,一定要修改。你们去百度一下我的《关神》《私房钱》《陈述》《药品》《价值》等等,可以说,没有一篇是编辑约稿,也都受过被编辑拒之门外的经历。

特别是《将军白马》,本来编辑说过了某期终审,但到了那期,却没有看到,也不奇怪,别去怨编辑,因为有更好的作品或其他原因落选。我后来投《辽河》,后来就上了《中国当代文学选本》《小说选刊》等。我说这么多,是让同学们心平气和,不要怨任何人,编辑没看上你的作品,肯定是自己有原因的。作为作者,你要做的就是对作品修改再修改。

我一直认为我是个没天赋的人,只能通过努力,多付出,就会有收获。《风中的小丫》构思了5年,《药品》构思了3年,去年刊《北方作家》的那篇写杨开慧烈士的纪实散文(9千多字),构思了10年。

彭栋明:有老师指导是很幸福的事 ,很赞同余老师这句话。

余清平:其实,我发表的十几篇短篇小说,都是改得死去活来的,也想放弃过,毕竟万字短篇修改太辛苦了,好在都坚持下来,才有后面的上刊。同学们,吃苦,坚持,努力,这就是我的写作心得。

朋庆的《将军的板凳》,也是通过很多次修改,才修成正果。栋明同学的语言有天分,你也会有成功的一天。相信我的眼睛,不会看错人。

彭栋明:感谢余老师用实践经验指导我们学习写作做人。

余清平:还有,卧校的点评指导,虽语不多,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定要多看几遍,揣摩一下。有作用的话不在多在于到位。比如写评,写得字再多,有用的也就那么几句话,就像魔术师,做很多前奏,也是为了好看,点缀那最精彩的一刻。

石朋庆:这倒是真的,其实我不用转发十几个群,就我们这些同学看也得有一百好几十个浏览量。卧校的点评,哪怕是说绘画,诗词,书法等都应看看,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彭栋明:两位老师吃过的苦,我们这些学员可能无法感同身受,唯有泪目;两位老师走过的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信心。您们对后辈的提携和鼓励,永远是我们的动力。这应该是中华文脉不断的原因之一吧。师恩难忘,我们会好好珍惜的。

感谢卧校搭建全国小小说作家班这个平台。

余清平:其实,我一直不对人讲这些的,看到尹老师这么一帆风顺的名家,也坎坷,才说了几句。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谦虚、乐观、平和的心态,当然,也得严格要求自己。说真的,我真觉得我的文字写得很差,没一篇满意的。

其实,说真的,莫言的饥饿与我的疾病相比,真不算什么。不过,人家有天赋,又努力,是文曲星下凡。咱做个平凡的写作者也很好。努力过,此生无怨无悔。

我的作品被知网收录很多篇,有个人拉我几次,去维权。但我那些都是被学校纳入试卷,因此,我几次都拒绝了。同学们写作,有银子收当然高兴,但有的时候,别唯银子是从。像余华说的,就是他的作品被盗版了,他也不追究。人家很豁达。

蒋冬梅:看了老师的话,很感动,谢谢您的肺腑之言。

余清平:良松、栋明、冬梅,同学们,一起加油。还有一点,好作品不怕放得时间长,时间越长,沉淀越好,如同名酒一样,窖藏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越香。今晚听名家王十月也是这么讲的,你有好作品,不要急。

我的《承诺》,2018年写的,投了几个小刊,未过审,今年干脆投《中国铁路文艺》,现在又被《作家文摘》转载。这就是例证。

所以,好作品总有编辑看上。也有一点,我上次讲过:一个喜欢吃川菜的编辑,你给了一盘粤菜,编辑肯定不喜欢吃。

不是每一个编辑的审美是全能的。有偏好不奇怪。不只是小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文,都有这样的情况。

我今年给《中国女排》那本书写了个评论文,以为很励志,很正能量,报纸会抢着要,给果,投了5、6家,没一家用。后来,又投几个邮箱,给《银川日报》刊发。编辑,不一定认为你的作品高大上就用,他们看中的是适合用的。

当然,写出一定的名气了,作品也保证了质量,编辑约稿也有不少。有不少编辑不认识我,转托人来找我要稿。这些都正常,好比我也找一些名家约稿一样。

我给高研班过审的稿(含前几年的),少说也有几百篇。

周耘芳:老师辛苦了!

余清平:今天先聊到这,去赶一个稿,被人催得要发火了。同学们再见!

众同学:两位老师再见!

『 相关链接 』

【卧虎说】尹全生专题(1-8)

  点将台 | 咄咄怪事!他写故事似有“逼上梁山”之嫌,没曾想却“逼”出了个国家大奖。

【卧虎说】余清平专题(1-5)

【卧虎说】从《书法家》说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