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和北京女知青相恋,最后初恋被母亲带回城,他打了光棍

 故事汇计划 2022-11-15 发布于湖北

1967年春天陕北姚家坝来了15名插队知青,他们来陕北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教育的,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过22岁,这这批插队知青里面,要属李爱英、赵爱民、刘春阳、王大陆学历最高,他们都是高中毕业,而且还是同班同学。

姚家坝是陕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极为不方便,大家伙从北京出发,走了三天三夜才来到了姚家坝,姚家坝一共有五个生产大队,其中一队和二队两个队的人数最多,有几百户人家,老乡日子过得还不错,剩下的三个大队都是比较贫穷,其中要属五队人数最少,而且老乡种地对半都是山地,这就是他们落后的主要原因。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名额,一队和二队各分了5名知青三队和四队分了两人,五队分了知青李爱英一人,对这样的安排大家都没有反对,只是李爱英觉得自己一个去插队有点太孤单了,自己刚来一个人,连一个人也不认识,他希望能够给自己多分一个人,后来刘春阳就主动从二队去了五队。


虽然五队贫穷,但是老乡们对知青一点也不吝啬,准备了两间新盖的土坯房子,刘春阳和李爱英两个人刚好一人一间,为了方便上厕所,老乡还在宿舍外面给他们两个修了一间厕所,对于这两名知青青年,队长姚永福可不忍心让他们下地干活,刘春阳做了队里的会计,李爱英做了队里的宣传员,后来因为队里的小学缺少一名代课老师,队长姚永福就推荐李爱英做了临时代课老师。

虽然只有两个人,队长还是安排了社员姚海龙负责给李爱英和刘春阳做饭,姚海龙年龄要比李爱英大三岁,家里有兄弟三人,姚海龙是家里老大,姚海龙初中毕业之后就辍学回家了,父亲为了姚海龙有个营生的手艺,就安排姚海龙跟着队里的李师傅学了厨子,虽然还没有出师,但是做饭是没有任何问题。


知青的伙食第一年由县知青办统一发放,是45斤白面,第二年就由各生产大队负责,白面也就变成了粗粮,虽然待遇下降了不少,但是姚海龙还是尽量做到最好,老乡们也时不时拿来蔬菜,已经一些鸡蛋。


1972年李爱英已经来陕北5年时间了,有一天吃完饭,到了晚上突然肚子痛得厉害,连夜就被送去了医院,医生说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虽然没有什么大碍,在医院住了了三天,就出院了,队长姚永福认为是姚海龙把饭菜没有做好,在全队的生产大会上,当着全队的人批评了姚海龙,姚海龙虽然心里委屈,但是他还是认了。

后来李爱英知道这件事情,觉得自己挺对不起姚海龙的,因为是她偷吃了没有腌好的咸菜,所以才导致肚子疼,后来李爱英专门找姚海龙道了歉,姚海龙也没有放在心上。


从这件事情之后,李爱英和姚海龙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李爱英没事就找姚海龙,他教自己做饭,后来队里就传出了,李爱英和姚海龙恋爱的事情,刘春阳知道之后,就问李爱英心里是怎么考虑的,李爱英问刘春阳觉得姚海龙怎么样,刘春阳说“姚海龙人不错,只可惜是农村的,你们两个不合适”,李爱英说道“哪里不合适,农村人怎么了,城里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姚海龙父母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询问儿子是不是和李爱英谈恋爱了,父母告诉姚海龙,人家是城里来的姑娘,会看上咋农村人,我已经托媒人给介绍对象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了,姚海龙对父母说道“你们将来的儿媳妇一定会是一个漂亮姑娘”。

1974年,李爱英写信把自己和姚海龙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母,没想到父母却大发雷霆,让李爱英赶紧和姚海龙分手,而就在此时姚海龙的父母托媒人给介绍的对象也有消息了,女方是一队队长的儿女,可是姚海龙说自己年龄还小,现在还不想结婚,其实姚海龙此时已经27岁了,算是大龄青年了。

1975年开春,让李爱英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王雪梅居然从北京来到陕北,母亲这次来就是阻止李爱英和姚海龙恋爱,因为李爱英的母亲当时是北京知青委员会主任,给李爱英办理了伤病返城,就这样李爱英提前结束了插队,回到了北京,本来李爱英还想和姚海龙告别,但是却被母亲阻止了,两个人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


姚海龙知道李爱英走了,他哭得很伤心,自己却无能为力,因为姚海龙之前拒绝了相亲,而且队里又传出了,姚海龙和李爱英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愿意给姚海龙介绍对象了,在加上姚海龙是家里的老大,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父母年龄也大了。

姚海龙把弟弟妹妹照顾养大,自己年龄已经错过结婚年龄,所以姚海龙一辈子也没有结婚,现在姚海龙自己养了三头牛和几只羊,身体还很硬朗,他打算自己有一天干不动了,就去养老院养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