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年展上的楷书一等奖作品,表现了哪些风格?网友:我也能获奖

 书法古今 2022-11-15 发布于陕西

书法展是检验一个时期书法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书法年展”言下之意,就是每年进行的一次展览活动。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关注这些书法展览活动,不仅可能去参加一些展览,但如果不去参加展览的话,也可以通过展览作品给出自己在学习书法上的一些有效信息,以便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提升也是有所帮助的。

这幅书法年展上的一等奖作品,写的是魏碑风格的,它主要是按照当代书法艺术性的风格所创作出来的,并没有完全、严格地按照传统书法来创作。所谓书法艺术性,是指人们普遍遵守的书写规则,即:使用笔法、墨法、章法等形式创作的具有哲学性、书写性、艺术性的作品,这样去创作是符合当代书法展览的各种要求的,而不是只具备书写性就可以了。

第一,这幅作品以魏碑为主,并参杂了其它一些书体的创作方法。这幅楷书作品,主要以北魏作品风格表现楷书的,这类魏碑作品非常丰富,从作品的表现风格来看,这类作品很多,很明显这位作者是融通了一些经典作品后而自成一家的,并非是学了一家照搬照抄过来的。同时,从这幅作品来看,它也有隶书、唐楷、晋人楷书和行书的一些风格,让楷书作品中表现了厚重与灵动感,这是创作的最大特点。

第二,这幅作品用笔墨表现出文人的书法气象。所谓文人书法气象,实际上是指作品中的静气与和气,尽管作品想要写出楷书的灵动感,在其中也使用了一些行书的笔法,但这么做并没有破坏作品整体上的静气,始终让作品充斥着文人之气,既形散神不散。这些笔墨语言主要表现在墨色的变化,包括浓淡干枯等,也表现在笔法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没有因为笔墨发生了变化,作品的整体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作品没有经过修饰、拼接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看点”,而是直接在一张纸上一气呵成,表现了作者的书写功力。以前有人为了留住评委的眼光,就会采用拼接、染色等各种方法去创作作品,以此来掩盖自己书写能力上的不足。而这位作者则不同,使用白色宣纸,直接去创作,一方面是自然书写,不刻意、不做作,另一方面把平日所在宣纸上正常写出来,可见其还是具有一定的书写功力的。

当然,这幅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格特征不太明显。为了表现书法的艺术性,虽然在笔墨、章法上有所体现,但在字形上无法让人感到是学了哪些碑帖,个人风格过多。以前有位评委说,如果是打造参展作品时,最好要把古人的风格体现到4、5成左右,这样才能确保入展的成功率。但这幅楷书作品虽有个人风格,而个人成分是否过多了?

二是个别字虽然为了表现一种“散淡”之态,但也破坏了字的基本结构,让人感觉到是为了做而去做,如左右偏旁的字大都是有这样的不足,明代王宠的书法有空灵之感,但他是在字内尤其是在点画上来实现这种风格,这幅作品却把一些偏旁进行了“分割”,着实不应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