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火车站水楼子和南川楼给水所

 赵殿超 2022-11-15 发布于河北

沧州火车站有一座水塔,俗称火车站水楼子,坐落在车站小学对面,路东,离公路几十米。它,有一段历史了,是日本鬼子侵华的罪证之一。

被抹掉的字迹是日本占领下的反动标语

前面的文章中,有过捷地日本炮楼的介绍。参见:运河景观带骑行四十里,爱上沧州(二)

这个水楼子同样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它的作用是给火车加水。日本鬼子利用铁路掠夺中国物资资源,同时运输军火等物资充当侵华的工具。

近些年,这座水楼子多次险些被拆除,在有识之士的阻拦下,它才有幸保留下来,成为一部活的教材,让后代子孙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儿耻辱而又痛心的历史。

上面这张图是几个月前拍的,相关部门正在修缮。如今已经修缮完毕,下图是昨天(2021年11月1日)在车站站台上拍的,上面多了一层漂亮的护栏。

据史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开始修建,因为涉及英德两国利益,双方以山东韩庄运河桥为分界,分别由德国和英国承建。1912年全面通车。沧州段便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修建。由此,大概断定最初的水楼子是德国人修建的。

日本占领后进行了改建。(待考)

水楼子内部管道

跟它配套的还有一座建筑,在离火车站3.5公里的运河河岸上,它就是南川楼给水所。

当初的水厂在北吊桥(永济路上的运河桥)附近,日本人废弃了它。就在这里重建了一座水厂,并且把管道从直径100毫米改造成150毫米。时间大约是1937年到1940年之间。

给水所内的钢柱,上面的字:昭和十五年

日本昭和十五年是1940年。

沿着清池大道南行,和平医院南两百米左右,南湖小区中间有一条往西的道路,(  清真西寺南面)穿过去可以到达那里。

上图为清真西寺

如果沿着运河东岸走,越过面粉厂(无线电二厂)故址,也可以到达。

2021年10月29日上午,我骑车去了那里。因为疫情原因,大门紧闭。凑巧遇到运河区政府部门的两位朋友,他们也是来做专题报道的。

我们交谈了一会儿,说起了这给水所。

在我上班不久就听说过,这座给水所原来属于铁路,只是在蒸汽时代结束后不知道它的归属。听两位朋友说,现在仍然是铁路的,目前相关部门正在交涉这块。

我是1987年分配到火车站的,当时蒸汽机车还在运用。在1992年至1994年间,随着内燃机的运用,蒸汽机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津浦铁路建于清光绪年间(1908年),蒸汽机车运用了大约一个世纪。我上班的时候,国铁的机车型号多是“解放型”,沧州地方铁路的调车机车则用马力小一些的上游型机车。

跟蒸汽机车相关的三个名称:煤台、水鹤、三角线。其中的水鹤,是给机车上水的设备,它设在车站,位于两条线路中间。

那个弯弯的脖子可以扭动,解开地上的那条链子,水鹤的嘴转动到火车的进水口处,打开阀门,水就注入到火车的水柜中。

沧州火车站客站场的四道和六道之间,北面和南面分别设置了两个水鹤;沧州上行场八道与煤二线间设有水鹤。

水鹤里的水来自于水楼子,而水楼子的水来自给水所,给水所的水又是取之于运河。

运河的水通过水泵吸入给水所的水池中,水池下面有管道通往火车站的水楼子。水楼子内部有管道把水升高,这样水就有了压力。火车大约四五米高,在这样的高度,水流还是蛮大的,上满一车水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

跟现在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相比,蒸汽机车牵引力较小。而它本身实现牵引力最大取决于蒸汽的质量,而蒸汽质量跟煤炭的火力和水质有关。

对于当时蒸汽机车的某些数字,我求证了当年在蒸汽机车上工作过的老师傅。蒸汽机车沧州段的牵引重量在三千吨至四千吨之间,运行速度在六十公里每小时。即使是单机(空火车头)运行,也最高在75公里每小时。

沧州的地下水含氟量大,不适合机车运用。运河水必须经过沉淀加工才能运用,所谓的给水所就是一个水加工厂,在这里把河水净化后供给机车运用。

不管如何,随着蒸汽时代的结束,这给水所和水楼子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为文物,我们还是有必要去研究它们。

如今,南川楼、朗吟楼都即将建成,作为古迹保留的有:给水所、大运河小剧院、面粉厂。

它们都在运河东河岸,从解放桥东面,南湖西面,沿着河岸的小公路一路下去,那里都是很美的风景。

在后面的文章中将介绍跟蒸汽机车相关的另一个名词——三角线。

它本是一种铁路设备,却作为地名流传下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