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武林(17)

 赵殿超 2022-11-15 发布于河北

李书文来到人群的最里面,见有一个人在那里耍枪,这下他的精神立马就提起来了。

这时候他刚刚出道,对枪法无比痴迷。

     一旦遇到刷枪的或者比武的都会停下来认真观看,目的就是看人家的招式,从而吸取里面的精华。

   这种情况,就像象棋爱好者观看象棋比赛,一边看一边揣摩其中的奥妙。

   为了把大枪练好,李书文真是下了苦功夫。虽然说这六合枪法神出鬼没,但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

  这次来北京,也终于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破解了师兄压制自己的那一个招数,师兄答应了给自己找份工作。

  三年前,他来投奔师兄王钟铨,感觉凭着自己的一身好功夫干个镖师还是富余的。

“师兄,我也想像你一样当个镖师。”李书文毫不隐藏自己的想法。但是,此时的王钟铨为难地皱起了眉头,微微地摇摇头。

“不是我不帮你,镖师这行风险太大,以你现在的功夫恐怕还不能胜任。”大师兄说出了心里话。

“我练了这些年,应该没有问题了!”李书文斩钉截铁。

  王钟铨见李书文执意要做,感觉劝也劝不住,即便是自己不给他找这份工作,以他的脾气搞不好还去其他地方找。

可是,李书文此时的功夫还需要锤炼,要想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只有比武。把他击败,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

  想到这里,王钟铨对李书文说:“这样吧,咱俩比一下,如果你能胜了我,你就留下来,不然的话我不会答应你。”

李书文一听,说道:“好啊。你可要说话算话”。

王钟铨说“当然。”

王钟铨生于1846年,比李书文大十六岁。他是沧州南皮张旗屯人,从小学习少林棍法,在他十六岁时开始跟师父黄四海学习八极拳和六合枪。

此时的他已经很有名气了,所以在镖局算是顶梁柱。

在江湖上,他拥有“小罗成”的称号,可见他枪法的精妙,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外号叫“神棍”。

可以说他在棍法、拳法和枪法上都非同寻常。

  师兄弟二人各抄一把大枪开始对战,几个回合下来李书文被击败,师兄的这一招很厉害,自己竟然没有办法来破解!

  李书文有些泄气,但又不得不认输。不过也很欣慰,通过比武又学了师兄的一招。

  李书文说:“好吧,师兄。我再练几年,等我破了你这一招,我再来找你!”

“一言为定”,王钟铨说道。

  李书文告别师兄返回老家去了,他要继续练,继续学,直到破解了这一招。

  说到这里,您的想法一定跟我当初一样,用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去找师父。

  但是,李书文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

  按说,黄四海已经把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地教给了李书文。那怎么他师兄还是能胜过他,是师父偏向王钟铨吗?

其实,这个问题从现在的学生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同班的同学学习成绩却差异很大,那能说老师偏向谁吗?

另外,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老师却未必。也可以说,学生能解的题老师未必能解。

  正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武术方面,当一个人练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他的悟性和超强的创造力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八极拳和六合枪的传人,巅峰时期不是黄四海这代,而是李书文这代。这说明弟子们通过努力已经发扬光大,这里面不止李书文的功劳,还凝结着许多同门师兄弟们的汗水!

武术作为一项实战技能必须通过实战来提高,李书文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还别说,师兄这招挺好使,在老家这里用这招赢了不少人,可是没有人能够破解。

怎么办呢?

对了,孟村一带还有厉害的六合枪高手,到那里看看!

后事如何,请看下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