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名学生53个岗位,教育善意更需要智慧解读

 木香草堂 2022-11-15 发布于辽宁

 “饮水机长”“走廊廊长”“桌长”“窗台台长”“前门管理员”……最近,一篇“二年级5班班队干部竞选岗位”的帖子火了,全班51位同学,但班主任却设置了足足53个岗位。这与传统学校班级管理中大致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各科目科代表等班干部岗位相比,确实让人意外而惊诧。

 毫无意外,51个学生设立53个班干部岗位消息一公开,立即获得舆论一致好评,因为这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探索,不仅让传统的班干部由少数几个学生坐庄变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而且让学校班级中班干部角色一举由“官本位”色彩转化为“班级服务员”角色,这背后透露出的张扬和鼓励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特长、引导树立参与班级管理和人人都是管理员角色,以及增强服务师生意识等等而言,不啻都是美好而充满教育智慧善意的转化与改变。 

 任何充满教育智慧和善意的改革,注定都将收获掌声一片,而且也必然能迎来众多的效仿与借鉴跟进。但在这样涌现出对教育善意改革拥泵的氛围下,有必要清醒的提醒跟进,以及理性的借鉴行为支撑,才能让这种教育智慧善意释放得更加圆满和完美。 

 教育从来不缺模仿,但绝不能依靠模仿。51个学生53个班干部岗位,这确实是一种充满教育管理智慧善意的创新改革。但任何教育创新改革都必须建立在摸清班级基本情况和每个学生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可塑方向等的前提下,而施以科学理性应对与充满智慧善意的管理创新突破。可以这么说,在这51个学生的班级中,53个班干部岗位的设置绝非心血来潮,也绝非随意而设,更不是凭空灵机一动,而应该是科学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班级管理要素、管理流程需求、服务师生学习生活、创设良好班级氛围基础上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创新。因此,对“51个学生53个岗位”这种充满教育管理智慧善意的改革创新,所有基层班级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学习,但学习领会的重点是充满智慧善意的教育内涵,是把握实际,实事求是,因人而异,科学设岗,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最科学化地设立服务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参与班级管理、我为班级增光添彩、在为师生服务中现实个体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否则,如果是简单照搬照抄,难免东施效颦,让教育管理尤其是班级管理的智慧和善意走偏,而陷入一种机械磨坊、偏离实际、学生可能不买账成效自然难期的尴尬与窠臼。 

51名学生53个岗位,这种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教育涉及对象都充满新奇,进而也让这种班级管理改革充满可期价值的创新张力。但是教育管理改革尤其是班级管理创新,从来都是一种恪守爱的基础、尊重个体成长主体角色地位、蕴含教育人文关爱、凸显班级人文特色基础上的创新探索实践。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我们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个体,我们进行和组织实施的班级管理,更是千差万别、因人因班而异的科学精准而又无法绝对复制的教育管理过程。班级组成的差异、师生个人品性的差异、生源基础的差异、学校办学特色的差异、班级人文建设的差异等等,注定班级管理必然是灵活多变但绝不能逾越爱的底线的管理。比如同样的班级,51个孩子可以设置53个岗位,但如果在边远小学里班级却可能是二三十人的班级,而且也没有所谓的饮水机、楼房走廊乃至是图书角等岗位,学生也绝非人人都愿意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师生,如果出现留守儿童、自闭性格明显儿童以及问题儿童,这种“多岗位设置”的方法显然是与管理理想南辕北辙的。因此,每个班级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更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51个学生53个岗位”是需要借鉴学习,但借鉴学习的不是形式,而是一种蕴含教育理性与管理善意的勇于创新精神、立足实际的管理探索与发扬学生个性、张扬其成长品质的理性干预途径与载体。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恪守教育管理原则,只要在尊重和关爱每个生命个体发展权益基础上,时刻秉持一种科学的、充满教育智慧善意的改革创新思维,“51个学生53个岗位”的类似善意改革必然不是一种模式和途径,其远远不仅仅表现为班干部岗位的科学设置,也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和形式的探索,而将会是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改革创新的百花齐放,管理模式与载体的花开万千,惟有如此,学校管理尤其是班级管理的娇艳动人程度及成效,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与成效,其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环创供给,才更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