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09、天下未定,李渊为何诛杀功臣刘文静

 梦想童年594 2022-11-15 发布于江西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在平定天下之后,才容易诛杀功臣,所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说法。可是,太原起兵的功臣刘文静,没等到天下平定,就被李渊杀掉了。这是为什么呢?

两唐书记载,刘文静,出身官宦之家,祖籍江苏徐州,世代居住在陕西武功。刘文静容姿俊秀,风流倜傥,胸有大志,多谋善断。在隋末时期,他担任晋阳县令,与晋阳宫监裴寂是好朋友。

有一天晚上,刘文静与裴寂一块散步,见城头巡逻的士兵点燃了烽火。当时天下混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裴寂感叹道:“天下即将大乱,我们去何处安身呢?”刘文静哈哈大笑说:“乱世出英雄,我俩都有豪杰之气,难道会贫贱终生吗?”

刘文静常对裴寂说:“我看唐公志在四方,不是平凡之辈;他的次子李世民,更是汉高帝刘邦、魏太祖曹操一类的人物”。裴寂起初不以为然,后来相信了,便倾心与李渊结交,成为李渊的知已。刘文静则与李世民关系十分密切。

刘文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李密造反以后,隋炀帝令李渊将刘文静逮捕入狱。李世民想举兵起事,深夜到狱中与刘文静商议,谋划起兵大计。李世民又与裴寂结成同党,劝促李渊起兵。因此,刘文静、裴寂都是太原起兵的重要谋划者,是大唐开国的首功之臣。

在李渊起兵过程中,刘文静献计献策,做了大量工作。他设计陷害王威、高君雅私通突厥,设法除掉二人,清除了起兵障碍;他向李渊建议,与突厥和好,并做为使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突厥,解除了起兵的后顾之忧;他还伪造隋炀帝诏书,激起了民愤,为太原起兵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时候,刘文静是李渊最信任的谋士,在太原起兵中立有大功。

刘文静在军事上也有一套。李渊攻打长安时,据守永济的屈突通回兵救援,李渊命刘文静率军夺取潼关,阻击屈突通军队。当时,潼关由隋将刘纲把守,刘文静率军出其不意,突然袭击,杀了刘纲,攻占了潼关。屈突通率军赶到,急于通过,刘文静却凭坚据守,与屈突通相持一月有余,使隋军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保障李渊顺利攻取了长安城。

屈突通见长安已失,回援无益,便率军东去,打算前去洛阳,投奔王世充。刘文静领兵追赶,在灵宝一带追上屈突通的军队,两军对阵,即将展开一场厮杀。

屈突通是隋朝名将,一生征战无数,智勇双全,刘文静应该不是他的对手。可是,此时隋军军心涣散,兵无斗志。刘文静对隋军将士们说:“隋朝已经快完了,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关中,为什么还要东去呢?”

屈突通大怒,喝令将士进攻。不料,将士们再也不听从他的命令了,纷纷把刀枪扔到地上。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跪拜,号哭道:“臣已经尽力了,天意如此,无可挽回。”于是投降了刘文静。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登基称帝。他奖赏太原起兵的有功之人,确定十七人为“太原元谋功臣”。其中,李世民、刘文静、裴寂三人为首,李渊颁布发诏令,给予三人“恕二死”的特权,可以免死两次,荣耀至极。

李渊任命刘文静为纳言。纳言是门下省的长官,属于宰相;同时,任命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也是宰相。尚书省与门下省相比,级别相同,但地位要高一些。刘文静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裴寂大,因此心里很不痛快。

唐朝建立以后,百废待兴,刘文静发挥聪明才智,负责制定各项制度和礼仪,又主持起草法律,理顺了朝纲。后来,又跟随李世民西征,打败薛举等人,收服大小割剧势力,占领了西部地区。李世民对刘文静十分尊重和信任,言听计从,有病时就将部队交给他统领。这一时期,刘文静所建立的功劳,又比裴寂显赫。

可是,裴寂与李渊关系密切,情谊不同一般。李渊每有临朝,必请裴寂同坐,散朝后还要将他单独留下,赐御膳款待。李渊从不直呼裴寂的名字,而是尊称“裴监”。朝中之事,李渊也是首先与裴寂商议。裴寂所享受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刘文静觉得,自己的才能和功劳,远在裴寂之上,可官职地位和受到的待遇,却在裴寂之下,因而心中忿忿不平。刘文静经常故意找裴寂的茬子,朝堂议事的时候,凡是裴寂赞成的,刘文静都要反对。时间一长,两人的矛盾尖锐起来。

公元619年的一天,刘文静与弟弟刘文起一同饮酒。刘文静心中不快,很快就喝醉了。刘文静醉后口无遮拦,大发牢骚,又拔出佩刀,砍斫厅柱,发誓一定要杀了裴寂。两人原先是好朋友,如今却势不两立了。

这个时候,刘文静家中恰巧又发生不祥之事,刘文静认为有妖气,请来巫师。巫师在夜里披发衔刀,作法驱妖。刘文静有个小妾,因失宠怀恨在心,便向朝廷告状,诬告刘文静谋反。

李渊明知裴寂与刘文静不和,却让他和萧瑀审理此案。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他妻子是李渊母亲的侄女,因而投唐后很受信任。萧瑀为人正直,他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最多是发泄不满情绪。李世民也向父亲打保票,保证刘文静没有谋反之心。

裴寂私下里对李渊说:“刘文静擅长权谋,性情阴险,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强敌,留下他终为后患”。李渊深以为然,下令将刘文静处斩。

刘文静是李世民的智囊和密友,李世民听说以后,大吃一惊,苦苦向父亲求情。但李渊始终不为所动,坚决诛杀了刘文静。他的弟弟刘文起,也一同无辜被杀。可怜满腹韬略的刘文静,在天下未定之时,就死于内斗之中,时年五十二岁。

刘文静才能出众,为大唐开国立有首功,又有两次免死的特权,凭李渊的老练性格,也肯定清楚他并没有谋反,可是,李渊为何一意孤行,非要杀了刘文静不可呢?何况当时天下未定,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势力都很大,正是用人之际啊!

两唐书对此没有评论,只是说刘文静死于“轻躁”。刘文静确有轻躁的过失,但罪不至死。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李渊是担心刘文静会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夺取太子之位。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而刘文静却常说李世民是刘邦、曹操一类的人物,用心不是很明显吗?所以,李世民越是为刘文静求情,李渊越要杀了他。

刘文静死了十年之后,已经登基称帝的李世民,公开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其爵位。看来,李世民对父亲坚持要杀刘文静,也是心知肚明的,如今掌了大权,就要还刘文静一个公道。

裴寂一直受到李渊的宠信,可是,李世民上台以后,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李世民在为刘文静平反的同时,免去裴寂官职,削去他一半的食邑,令他返回故乡。

裴寂不愿意回到条件艰苦的乡下,想在长安居住。李世民不许,责斥他说:“我念及旧情,不忍心对你施以极刑,就很便宜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后来,李世民又借故把裴寂流放到蜀地。裴寂在抑郁中病逝,终年六十岁。两个首议起兵的开国功臣,结局都不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也没有他俩的画像。

李渊坚持杀掉刘文静,是担心他为李世民谋划夺权。这表明李渊已经看出了李世民有野心,他想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李渊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他的儿子们自相残杀。

可是,皇权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李渊杀掉一个刘文静,能管用吗?请看下一集,李渊智谋过人,却摆不平俩儿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